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在刘备家后园桃园结义之后,一直亲如手足,三人名为君臣,实为兄弟。
B.“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三英战吕布时,吕布就是骑着它大显英姿的。后来赤兔马被盗献给曹操,曹操又将它赠给关羽;关羽就是骑着这匹马斩杀吕布于白门楼的。
C.“败走华容道”中曹操曾三次大笑,一笑而赵云出击,二笑而张飞杀到,三笑而关羽出阵,活画出曹操刚愎自用、自命不凡的性格特点。
D.曹操求贤若渴,曾从敌对阵营里招降过许多人才,如袁绍的属下才华出众的陈琳,虽在檄文里痛骂过曹操,但袁绍失败后,曹操没有杀他,而是收为己用。
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童子何知,躬逢圣饯
A.杨意不逢
B.都督阎公之雅望
C.奉晨昏于万里
D.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绝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胡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对“乐业”一词中“乐”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快乐 B. 欢喜 C. 喜欢 D. 快活
【2】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
【3】本文的论题是什么?
【4】符合本段观点的一项是
A. “苦乐”的根源在客观的事,不在主观的心。
B. 只有精明的人,才能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C. 人类生活的价值,是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D. 人类理想的生活,是发愤忘食,终老一生。
【5】本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6】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事实论据。
【7】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8】对文中“凡职业都有趣味”的理由,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职业变化、进展的状态中存在着趣味。
B. 每一职业的开端,能增加快乐的分量。
C. 与同业的人比较骈进,能够得到快乐。
D. 专心做一职业,可以省却无限闲烦恼。
【9】说说本段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李白《蜀道难》中起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标志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点明全诗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写出了山间冬天的景色,现在常用此语句演化而成的成语来比喻真相大白。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过去的错误选择虽不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到近郊去,“ ____________ ”,腹中还很饱;到百里之外去,则“ _________ ”的准备;到千里之外去,则要做“ ___________”的准备。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横(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
7、古诗文默写。任选4题。
(1)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饮者留其名。
(2)__________________,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4)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_________________,官应老病休。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上)》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和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李白在《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自信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晚自鸡头崖至天龙屯
吴兆骞
迢递回冈抱塞长,暮云归路剧羊肠。
马嘶古碛塞沙白,鸦乱荒城夕照黄。
病后关河空涕泪,战馀身世各苍茫。
客游不异松花水,日夜滔滔下北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开篇描写塞外风光,通过迂回的山冈,曲折的小路展现路途的艰险。
B.首联“暮云”一词,既融情于景,又交代创作时间,还照应了诗歌标题。
C.颔联运用视听结合、色彩对比、夸张等手法,极力渲染边塞的萧条肃杀。
D.颈联既写战后山河的苍茫,又言个人病颓的身世,将个人与家国相融合。
【2】尾联“客游不异松花水,日夜滔滔下北荒”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旋复本官 旋:不久 B.前驺者潜知之 潜:秘密
C.开宝四年被疾 被:遭受 D.命吏辇归邸 辇:乘车。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B.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C.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D.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贵左贱右,故将升官称为“左迁”。
B.“丁内艰”即丁母忧,旧指母丧。丁忧就是遭遇父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无论任什么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一段时间。
C.农历五月初五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称“重午”。
D.文末说“炳、烨并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温叟很有文才,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不久恢复了旧官。
B.刘温叟公正无私。他曾主持贡举,录用的进士中12人被斥除,但后来他们还是考中了进士。
C.刘温叟清廉有加,抵制腐败。宋太宗当晋王时派人给他送去钱和物,他都不肯接受,使者不得已将其载回。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朝廷免除其子待选作为厚恩,并将刘炤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5】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2)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别人对我们好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对待他?别人对我们不好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对待他?在情感上,中国人普遍主张“以德报德”。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所提倡的“以直报怨”,是用公正的、直率的、光明磊落的方法,正确面对那些对自己不满或有抱怨的人。别人抱怨我,我应该想想我自身。对待任何一个人的态度折射了我们自己的涵养,宽容他人也是提升自我。
同学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也会受到别人的帮助,当然也会遭遇不公正的对待。上述材料能给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我们以启示,请结合你对处事态度和自身修养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