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 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 《书愤》的题目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 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2、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D.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3、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国古代帝制体系与商业发展存在一直并存的现象,这提示,商业与帝制体系可以实现长期共生关系,商业发达实现的社会财富增殖,也可以成为帝制体系强化与延续的基础。。
商业从交换关系基础上发展而来。人类社会一旦出现社会分工,交换关系就可能发生。交换关系常态化就可能成为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一个专门化的领域,从而出现商业,从事该领域活动的人就可能成为商人。因而从逻辑上说,商业是人类文明早期就可能发生的现象,并不构成与农业基础或农业文明对立的社会成分。从历史经验的角度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在古典文明形成之前就发生了商业。中国商代与周代前期,似乎商业与商人受到政府控制,所谓“工商食官”,其程度如何,是否在官府控制之外没有民间商业与商人,尚待澄清,但商业在该时代肯定已经成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门类。结合当时货币流通的大致情况,和对外部贸易的迹象看,绝不能排除商业存在于政府控制之外的可能。基于商周时期已经存在的商业、货币流通基础,春秋战国时代的商业已经肯定地成为中华文明共同体经济系统中的重要门类,商人已经被列为上层贵族以下“士农工商”四个主要社会人群之一,不仅已经存在临淄之类较大规模的都市市场,而且各政权体系之间的贸易已经经常化、规模化,多种货币流通,并出现了陶朱公、玄高、吕不韦、巴寡妇清之类并不归属于官营资本系统的大商人。在帝制时代之前,中国经济就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然的农业“自然”经济体系。尽管农本原则不断被统治者强调,但商业的必要性已经明显体现在社会经济结构之中。这其实意味着,大规模的农业文明系统内部一定有商业。
春秋战国数百年的社会变迁,以王制变为帝制收场,其背后的结构性因由中,应该包括商业贸易发展对更大市场体系诉求的因素。因而,秦统一之后,立即推行统一度量衡与货币之类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便于实现大空间国家控制。但此类举措,在强化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同时,改善了全国交通系统,为大规模物流和商贸活动提供便利。帝制体系既便利了商业系统的发达,也需要商业实现懋迁有无,乃至增加财政收入,甚至需要商业来润滑文化的整体性。这种结构性需求的力量,超过地方势力为保持割据或半割据利益而维系地方壁垒而做的努力,所以地方性的旨在与外部隔绝的经济政策,总是难以持久。帝制体系的突出特征是集中行使的权力。权力集中必然带来人口集中,大量集中的人口一般会带动城市形成。帝制时代的城镇,虽然常与行政设治、军事驻扎有关,但一旦人口聚集,便有商业兴起。所以帝制时代的一个突出现象,是都市的繁荣。都市不能自给自足,必须依赖乡村,也必须依赖市场,呈现城市与乡村互补、国家与社会相需的结构关系。抵至帝制时代后期,由地方集市及远近贸易推动而至繁荣的纯粹商业性城镇比例大增,但并不独立于帝制体系之外,这也就表明了商业是帝制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
(选自《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商业与帝制体系可以长期共生,所以商业发达会使社会财富增殖;商业能润滑文化的整体性,帝制体系也便利了商业系统的发达。
B. 商业的出现源于交换关系的发生,当交换关系成为常态化,就可能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出现一个专门化的领域,从而出现商业。
C. 古典文明形成之前中国就有了商业,商业于农业务出现且不会与农业基础或农业文明对立,商业发达可以成为帝制体系强化与延续的基础。
D. 中国商代与周代前期,“工商食官”的现象说明商业与商人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但官府控制之外仍有民间商业与商人的存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部分,提出了商业发展与帝制体系之间能够实现长期共生这一看法。
B. 文章第二段论述了商业、商人产生的基础,也论述了春秋战国时代商业、商人的地位等情况。
C. 文章第三段提到帝制体系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彰显了权力集中有利于促进城市繁荣。
D. 文章不仅论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王制变为帝制、的根本原因,还论述了王制变为帝制后期取得的种种成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帝制体系在集中行使权力的同时,为大规模物流和商贸活动提供便利,而商业的繁荣也在某种程度上巩固了帝制。
B. 地方性的旨在与外部隔绝的政策难以持久,是由于帝制与商业贸易间相互需求的力量超过地方势力维系地方壁垒而做的努力。
C. 人口聚集一般会带动城市的形成与商业的兴起,而商业的发展依赖市场与乡村,于是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互补、国家与社会相需的结构关系。
D. 帝制时代后期,纯粹商业性城镇比例大增且繁荣昌盛,但并不独立于帝制体系之外,可见,商业是帝制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项脊轩浓厚的书香味。
(2)在《陈情表》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练、形象地将自己孤独无助的窘况表达了出来。
(3)《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崇尚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
(4)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5)《孟子·梁惠王上》里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句与《礼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相同的意思,都流露出了儒家“仁”的思想。
(6)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自己回归田园后在室内酌酒自饮、闲观庭树的自由闲适的生活。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为其增添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 , 。
(3)《李凭箜篌引》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与《琵琶行》“东船西航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形成之妙的诗句是 ,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过去的错误选择虽不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逍遥游》中斥鴳笑大鹏向南飞的时候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表明这已是它飞的极致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氓》中女子与男子对待爱情各异,产生鲜明的对比,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论语·卫灵公》中阐明“恕”的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身是古代君子的必修课,《大学之道》中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如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有道者对“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否定态度。
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
(2)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自前世而固然。___________,夫孰异道而相安?
(6)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
(7)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9)羌管弄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氓》中借新鲜的桑叶来比喻女子的青春年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迎合讨好别人奉为法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李白的诗歌创作善于借用神话传说,如写蜀道两侧山峰耸立和谷中水流湍急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杜甫的《蜀相》中和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柳永《望海潮》中写钱塘江堤上树木茂密如云,钱塘江江水澎湃浩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扬州慢》中“自胡马窥江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和胡人的罪恶。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苏 轼
东武城南,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卧红堆碧”一句中的“红”、“碧”两个动词形容了花叶遍地狼藉的状态。
B. 下阙“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两句,从正面写出了曲水流杯的现场盛况。
C. “泛曲水”是一道特异的风景线,它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春光大减所造成的缺憾。
D. 下阙借晋王羲之兰亭集会的典故来衬托词人与友人相聚于流杯亭的高雅之事。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日:“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迫之/
B.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C.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D.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周制,诸侯需听从王室的政令。
B.楚歌,指楚地少数民族歌谣,带有鲜明楚文化色彩,秦末汉初最为盛行。
C.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亭,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治理民事。
D.江东,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东又称“江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多情善儿女情长。被围垓下后,他慷慨悲歌,慨叹自己时运不利,恋恋不舍地和名骓、虞姬诀别,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悲凉无奈的心绪。
B.项羽自负自尊,自省自责。他料定无法脱身后,三次表示“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前呼后应,明知必死,意犹未平。
C.项羽勇猛无敌,直率粗犷。东城快战中,他斩将刈旗,横扫汉军如入无人之境;他不惯于骗人,也不信别人敢骗他,因而对田父的欺骗毫无防范之心。
D.项羽知耻重义,视死如归。他自愧无颜见江东父老,便拒渡乌江,在生与义、苟活与尊严间从容地做出选择;看到背楚归汉的旧部赠以头颅,自刎而死。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2)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也有人说,善良是优秀的品性,但一切不能因善良而失去原则。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