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对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彼且奚适也 ④莫之夭阏者 ⑤都督阎公之雅望 ⑥问征夫以前路 ⑦今臣亡国贱俘 ⑧之二虫又何知
A.①/②⑦/③④⑥/⑤⑧ B.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C.①⑥/②⑦/③④⑧/⑤ D.①⑥/②⑦⑧/③④/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欧盟各国领导人最近通过总值约为12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和促进就业计划,1200亿欧元接近欧盟总体GDP的1%左右。
B.面对琳琅满目的基金产品,从近年的投资结果来看,不但“自助式”投资让许多投资者无法实现预期回报,而且还会导致频频亏损。
C.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有专家就国务院关于饮用水安全信息能否及时公开筛问题进行了专题询问。
D.光是打击、罚款、曝光,可能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手段,要彻底解决黑出租车问题,必须彻底根除黑出租车滋生的土壤。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暖时节
茹志鹃
天还没有亮,第一部出厂的电车发出巨大的声音驶了过去。静兰像给人推了一把,从梦中直坐起来。凡是明发在家吃饭的日子,她总要起个大早,给明发买几样配胃口的小菜。
“静兰!”明发醒了,“这么早,到哪里去?”
“买菜去,”静兰见丈夫醒了,问:“你想吃点什么?”
“随便。”明发翻了一个身又睡了。
静兰心里有点难过。她从早忙到晚,买菜烧饭,洗衣服,一双手从没有停过,为的是要一家人都高兴舒适。但是丈夫却总说“随便”“随便”,好像家里的一切,都可有可无似的。
静兰叹了一口气走出门来,马路上空荡荡的。这两年来,静兰模模糊糊地觉得自己和明发中间,好像隔了一道墙。
静兰买了满满一篮荤素小菜,正想回家,却看见一个鱼摊的木盆里,堆满了指头这么粗的淡水虾,一只只透明发青,活蹦乱跳。
“虾,这么大的虾!”静兰心里亮了一下,毫不犹豫地称了一斤。虾给她带来了回忆……
解放前两年,明发失业,一家四口怎么活呢!于是夫妻俩晚上轮流到河边钓鱼虾卖。一次,静兰钓到许多大虾,尽管孩子饿,哭着要吃,但还是卖了换钱。解放后第三年,明发有了工作,一家人缓过了一口气。一次,静兰买回一斤大虾。“快来看,这么大的虾!”静兰把虾放在脸盆里,虾跳蹦着,爬着。明发和两个孩子围在盆边看,拿草棒去逗,父子三个乐得哈哈大笑。
“静兰,你发痴啦?”,静兰抬头一看,原来是朱大姐。朱大姐是生产组长。她郑重地说:“我们组今晚上要开个生产会议,有任务。”
“哦!”静兰应了一声。
静兰走到家门口,看了看篮里的虾,止不住心跳起来。明发会说什么呢?他会走过来看,会笑……她抑住激动,推门进去,发现屋里肃静,明发披了一件上衣,头发搔得都竖在头上,头也不抬地趴在桌边,在纸上划着什么。
许久,静兰沉不住气了:“明发,我今天买到虾了。”
“哦!”明发没抬头。
“明发,你看……”
这次明发回过头来了:“买到虾,好极了。你又何必麻烦呢?我随便吃什么都行。”随后又回过头去在纸上划开了。
静兰拿着那碗虾悄悄走进厨房,眼泪涌满眼眶。已经是立春时节了,但是她心里却觉得冰凉的。
晚上的会上,朱大姐动员姊妹拿出干劲来,七天完成一万只紧急订货。工厂里来的代表发言了,他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又讲又念,还说了许多数字。开始静兰没听进去,但看到他那种聚精会神的样子,想起了明发。也是这种皱巴巴的纸,也是这种聚精会神的样子。这种事情有什么让人着迷的呢?她开始想了解一下,就认真听下去了。收会以后她发现自己破例地没有做完带来的针线,两双袜子只补了一只半。
静兰回到家,明发和孩子都睡了。她在桌边坐了下来。桌子上放着明发划过的纸,皱巴巴的,却精心画了许多框框圈圈。
“他多认真,哪里是个‘随便’的人啊!”静兰心里仿佛塞了许多东西。最后一个数目字紧紧地抓住了她:七天,一万。这是今天开会的时候,大家说得最多的,七天,完成一万只订货。
第二天上工,静兰头也不抬地干了起来,脑子里却反复地、固执地出现一个东西:七天,一万只;七天,一万只。越想越嫌自己做得慢,结果速度并没加快,反而弄了一身汗。看看朱大姐,一个人蹲在院子里,小心翼界地摆开一个旧电风扇。
静兰觉得奇怪,下了班,就问她在干什么。朱大姐悄悄地说:“我在做机器。用机器来剥胶质线的皮就快了。上次我参观展览会的时候,看过这种机器。机器上要用一个圆盘,这么大,木头的也行,你是不是有办法?”
“我?”静兰想了想,胆怯地说:"我家柴堆里有一个圆树墩,可不可以拿来自己削削看?”
“可以,可以,怎么不可以?”朱大姐的嗓门又高了起来。
静兰匆匆跑回家,拿来那块圆木,走向工厂间。和朱大姐一起,用刀削,用沙皮磨,手上起了泡,木盘做出来了。但是木盘比较硬,压下去连胶质线里的钢丝也切断了。朱大姐提议木盘轮上装一条有弹性的厚橡皮。于是分工,朱大姐在家修配零件,静兰做橡皮。
夜深了。静兰坐在电灯底下,用刀片小心翼翼地削着橡皮,她妥把橡皮削薄,再包上去。但削完一看,橡皮是薄了,不过厚薄不匀,根本不行。“明天是第三天了,任务完不成怎么办?”静兰满眶眼泪。谁家的自鸣钟当当地敲了十二下,“明发该回家了,孩子们踢被子了没有?”多年习惯了的想法,突然闯了进来,但是它们闪现了一下,立即被手里那堆橡皮赶跑了。
“静兰!”
静兰回头一看,见明发站在门口,眼泪再也制止不住,簌簌地掉了下来。
“怎么啦,静兰?”明发走近她。
静兰擦着眼泪,把制造木盘的事说了一遍。明发拿起橡皮和木盘,看了看,比了比,说:“拿这厚橡皮做个滚盘不就行了?”
“对!对!”静兰眼睛都发亮了,但想了想又说:“可怎么把它弄得很圆呢?”
明发说:“到我们厂里的车床上一车,不就行了。”
静兰还想问一问,可明发已连拥带推地拉她出了门。
马路上静静的,两个人并肩走着。一家点心店还没打洋。明发拉静兰走进店,要了两碗什锦面。
什锦面来了,静兰埋头吃了起来。
“静兰,你辛苦了,多吃一点。”静兰忽然看见伸过来一双筷子,筷上夹着一只鲜红的大虾……
她抬头看见丈夫正温柔地、无限疼爱地看着自己。静兰泪水盈眶,那一道墙,已消失得干干净净。
走出店门,两个人紧挨着走着,不说一句话,但心贴得这么紧,他们为了同一个目的,走在同一条路他在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高指标,妻子也正在为这个努力。
夜深了,风也大了,忽然隆隆一阵雷响,接着就洒下儿点雨来。
第一声春雷响了,风里虽然还有一丝寒意,但静兰却觉得温暖极了。
1959年9月8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丈夫明发总是说“随便”“随便”,可见他是一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之人,这也让妻子静兰感到非常不满。
B.对圆树墩能不能做圆盘,静兰是“胆怯地说”,而朱大姐是“嗓门又高了起来”,这说明朱大姐对静兰的不屑
C.标题“春暖时节”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暗寓主人公静兰和丈夫明发那堵无形的墙消失之后的心理。
D.小说把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写了静兰、明发、朱大姐等人的困惑,体现了历史变迁对小人物的冲击。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的“儿女情”“家务事”中勾勒出人物性格,体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如对静兰的描写。
B.小说运用了多种手法刻画静兰的形象,如“眼泪涌满眼眶”是神态描写,“心里却觉得冰凉的”是心理描写。
C.静兰、明发、朱大姐都是普通人,小说对他们的刻画栩栩如生,体现了茹志鹃小说以小人物反映大时代的特色。
D.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富有深意,如结尾大风、响雷、下雨的描写,既烘托了人物心情,也预示更大的改革即将来临。
【3】茹志鹃的《百合花》写了新媳妇从忸怩羞涩到勇敢坚定的成长过程,本文也写了主人公静兰的成长历程,请简要概述静兰的三个成长阶段。
答:
【4】小说中多次写了“大虾”,请简要分析其丰富意蕴。
答: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2)《归去来兮辞》写作者归隐后登高舒啸临水赋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同时家庭也是社会的细胞。《大学之道》中强调对待国家与家庭关系我们应“_____,__________”。
(2)《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 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_______ ”解释了颜渊什么是“仁”的疑惑,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_____”的效果。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夜晚泛舟长江,听任小船漂流而去,出没在旷远迷茫的江面的情景。
(3)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____________”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想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7、根据语境的提示,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赤壁赋》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的《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诗经 氓》中写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的《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密《陈情表》中,作者说除自己一房外没有近亲、连个照应门户的僮仆都没有之后,紧接着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自己生活的孤单。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述而》)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
(2)在《逍遥游》中,棘运用比喻向汤描述鹏的“背”和“翼”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人神共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卑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父朝荣,养利知州。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厕中。数濒死,辄有神相之。举万历十一年进士,三十五年,向高入朝,明年,首辅赓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
当是时,帝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大僚或空署,士大夫推择迁转之命往往不下,上下乖隔甚。廷臣部党势渐成,而中官榷税、开矿,大为民害。帝又宠郑贵妃,福王不肯之国。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帝心重向高,体貌优厚,然其言大抵格不用,所救正十二三而已。
锦衣百户王曰乾者,京师奸人也,入皇城放炮上疏,讦奏郑妃内侍姜严山与学等及妖人王三诏用厌胜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立福王。帝震怒,绕殿行半日。内侍即跪上向高奏。奏言:“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外大扰。”帝读竟太息曰:“吾父子兄弟全矣。”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给事中章允儒请减上供袍服。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御史帅众指斥宫禁,奄人请帝出之外,以向高救免。
忠贤既默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高。忠贤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向高数求去。四年四月,给事中傅櫆劾左光斗、魏大中交通汪文言,招权纳贿,命下文言诏狱。向高言:“文言内阁办事,实臣具题。光斗等交文言事暧昧,臣用文言显然。乞陛下止罪臣,而稍宽其他,以消缙绅之祸。”因力求速罢。当是时,忠贤欲大逞,惮众正盈朝,伺隙动。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然东林祸自此起。
(节选自《明史》,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B.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C.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D.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B. 疏,即奏章,清代称奏折,是古代的官员向皇帝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著名的上疏如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C. 中官,原指宫内、朝内之官,后专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并非全是阉人。
D. 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如: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有“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叶向高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叶向高不阿附魏忠贤阉党,魏忠贤暗中忌恨叶向高,想借汪文言事件陷害他,因忌惮朝中正直忠诚的大臣而未得逞。
B. 叶向高仁厚友爱,救助同僚。叶向高极力救助受太监排挤的章允儒、帅众等,其中,帅众指责宫廷禁令,太监请皇帝出城避乱,因叶向高救助得免。
C. 叶向高位高望重,尽忠职守。朝廷内外矛盾重重时,居相位的叶向高忧虑国事,敬奉公务,坚持原则,竭尽忠诚。
D. 叶向高睿智稳健,善处突发事件。京城奸人王曰乾鸣炮告状,事涉皇家内部权力争夺,处理棘手;叶向高及时上奏,建议皇帝冷处理,皇帝内心释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厕中。数濒死,辄有神相之。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子》文章辞意洗练,充满人生智慧,比如“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句。所谓“自胜者强”,是指真正的强者,不在于赢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执着于与他人的竞争,却不愿好好面对自己,战胜自己的弱点。
对于老子这句富含哲理的话,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