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七台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快手直播”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有人说“低俗”,有人说这代表了时代的选择,有人认为……各种说法不一而足

    ②当年他独闯关东,筚路蓝缕,硬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③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④捐资助学有他,义务献血有他,揭露街头诈骗有他……同事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从善如流、乐于助人的好青年。

    ⑤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⑥今天班会上,班主任让他介绍自己助人为乐的事迹,他竟然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只说了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 2、对下边这幅漫画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无论何时,都要关爱弱小的生命。

    B.环境再差,心中也要有花朵。

    C.环境变了,有些行为也需要改变。

    D.我为你撑起一片天,你还我以芳香。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金果的味道

    秦岭

    ①那年的巴黎之夜,主人端上来的一盘苹果。轻尝,颇多回味,妙不可言,便认定此味只属于异国他乡,可主人却用法语说:“这种叫金果的苹果,来自中国平凉。”满座一时哗然。

    ②其实位居六盘山东麓的平凉距我的老家天水并不远。三十多年前,我曾有过一次去平凉的华亭煤矿拉煤的经历,“六盘山上高峰”“关山度若飞”的迥异确是领略了的,但压根儿就没有见到一颗什么金果。目击之处,黄土裸露,庄稼惨淡,土坯茅草房稀稀疏疏,与传说中的所谓“陇上旱码头”、古“丝绸之路”重镇、“西出长安第一城”大相径庭,如今突然冒出一种名扬海外的金果来,这样的脱胎换骨经历了怎样浴火重生般的华丽转身,不免让人好奇。

    ③有一年,平凉方面委托我代邀京城文化名流造访,我给从维熙、崔道怡等文坛前辈:卖了这样的关子:“一-起去吧,那里有金杲。”初以为,金果谓之“金”,该与陕甘宁交汇几何中心的“金三角”有关吧,或者,完全为了图个金字招牌。可是重返平凉,现实完全颠覆了我的偏见和记忆。

    ④从平凉的崆峒、泾川、崇信、华亭、静宁、庄浪、灵台诸区县一路走来,昔日的源峁丘壑、古道旱川早已被苍翠的绿色轻揽重抱,一望无垠的青波绿浪时而像飞瀑直挂梁峁,时而像大江奔流谷峪,时而又像湖泊蓄满平川。近前看时,红色的苹果垂垂累累,锃亮如釉,浓郁的果香在初秋的风中久弥不散。这是一种完全久违的味道;这种味道与记忆中的平凉无关,却与现场的平凉有关。它似乎在用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以金丝般的坚韧和晶亮把记忆和现实缜密地缝接起来了。

    ⑤平凉人说:“金果的味道,就是崆峒山的味道,云崖寺的味道。”这一山一寺,皆驰名中外的平凉名胜,平凉人显然是为了证明人文历史和时代之间那种一脉相承的联系,就像一棵树,树上纵有果子万千,而根,永远唯一。

    ⑥后来的几天,大家前往中国针灸学鼻祖皇甫谧、“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赵时春故地采风。平凉人再叹:“老先人们如果能尝到金果的味道,就好了。”

    ⑦“也许,先人们每天都在品尝这种味道哩。”我这样回应。

    ⑧回到我生活的天津,我把重返平凉的感受讲给在津的平凉籍友人李杰听,他说出了这样的话:“平凉的味道,终于回归了。”意思似乎是,金果本该就是平凉的味道,而平凉的味道,只是经历了一番岁月之后,重新回到了前台。

    ⑨这让我想到了早在四十多年前就被誉为“梯田王国”的庄浪,如今的梯田又变成了金果田,假如,那层层梯田是一双双凤眼,它们在看谁?是一张张芳唇,它们在告诉你什么?也是巧了,那年平凉金果博览会借助对口帮扶的平台移师津门,筹委会负责人王奋彦告诉我,金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平凉已成为全甘肃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有几个名头,似乎在证明这种意义,譬如,金果不仅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中华名果”,还获得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金果的味道,由此悄然提升了平凉整个果蔬业的品格、风度和姿态,让平凉一举跻身“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行列。为了这一天,平凉人整整打拼了三十年。

    ⑩有位诗人信口吟来:“此一味分百味,百味合一味是也!”怎分怎合?纵有千般妙句,岂能解它得开?那晚,我用金果招待几个天津朋友,思绪却无由地重返那个巴黎之夜。金果仍然是金果,而个中滋味,岂止果香一缕,一缕果香呢!

    香,是用来回味的。也是那年吧,忘了是在静宁还是庄浪,一位四五岁的农家小姑娘捧上一个硕大的金果,说了三句话,却只有两个字:“你吃。你吃。你吃。”小姑娘金子一样的表情纯净而专注,一双小手像是捧着整个的金秋,或者, 捧着关陇大地金子般的民谣。从维熙先生大受感动,把小姑娘抱起来。“咔嚓”,记者赶紧按下了相机快门。几年过去,我终于为这张珍贵的照片取了个名字:金果。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写我对平凉“三十多年前”的记忆,与下文“我”再到平凉的所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平凉的华丽转身。

    B.“也许,先人们每天都在品尝这种味道哩”与“平凉的味道,终于回归了”,这两句话都含有平凉的味道古今没变之意。

    C.文章写庄浪的金果以及产生的品牌效应,从点上展现了平凉人为过上幸福生活而打拼的经历,体现了平凉人的奋斗精神。

    D.文章以“金果的味道”为线索,既写了我到平凉的所见所感,也写到了平凉的历史人文及名胜,凸显了平凉丰厚的文化内涵。

    2文章开头从那年的巴黎之夜吃金果写起有什么妙处?请简析。

    3文章最后,作者以“金果”命名“珍贵的照片”,这样命名有何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1)《氓》中以水流和低湿之地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及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这两句也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4)《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他在昂首与低头之际,所看到的宇宙万物之盛景。

    (5)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与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

    (2)《蜀道难》中写蜀地上有不能逾越的高山,下有波涛汹涌的河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礼记·大学》讲“大学之道”,其中提出无论天子还是百姓,都应该修身养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子》在列举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咏怀古迹(其三)》中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根源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过去的错误选择虽不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意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的结尾,自抒心志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乐天安命的决心。

    (3)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歌行》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的诗是_____________

    (2)《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一联,抒发了作者感叹岁月蹉跎、壮志难酬。

    (3)用对比的方式评价《离骚》文辞平常,但意义重大;列举的事例虽浅近,但含义深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好战必亡,然而忘战也必危。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写到:“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也有着类似的担忧。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醉花阴》中的“____________”让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对酒赏菊共度佳节的美好情境。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蝶恋花

    晏殊

    楹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来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词的首句开始就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烘托主题。“千里”明两人分离之远。

    B.第一首词中“红笺为无色”是因为情到深处,女主人公不停流泪,写信时泪水落到纸上使其褪去了颜色。

    C.第二首词的首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外物抒写心情,透露女主人公内心的哀愁。

    D.第二首词的次句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弥漫着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燕的双飞,更反衬出人的孤独。

    2这两首词都写到无处“寄书”,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责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北,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粮’,请治行者何也?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 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

    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客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故人 存:问候

    B. 为詹事 秩:官阶

    C. 千里不粮 赍:携带

    D. 宾客落 益:更加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洗沐:沐浴,借指休假。汉制,官吏每五日洗沐一日。唐宋时,官吏每十日洗沐一日。

    B. 黄老:黄帝、老子的合称。黄老之言:分指黄帝的学说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

    C. 四夷: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D. 太史公:汉代对太史令的尊称。司马迁曾继父职任太史令,故文中自称“太史公”。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2)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

    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传主郑当时的个性特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时候,人们觉得度日如年,而在另一些时候,比如风和日丽,却愿意去,愿意慢慢赏玩、领略时光的美好。在阿尔卑斯崎岖的山路上,游览者可以看到一幅著名的标语;慢慢走,欣赏啊!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