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中和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莫之能御也
A.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 然则一羽之不举
C. 《齐谐》者,志怪者也 D. 高余冠之岌岌兮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B.“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的“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C.“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中的“淮左”指淮水西面。
D.“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中“河”指黄河。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菜大爷
刘奇叶
菜大爷是居住在城郊西村的一位退休工人。菜大爷姓蔡,“菜大爷”不是他的真名,而是邻里送给他的一个雅号。
菜大爷的住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的砖瓦民房,后面有个小菜园子。退休后,他把下地种菜当作一种乐趣。菜园子一年四季都能产菜,除了供给他与老伴儿老两口平常生活吃菜外,总是还剩余不少菜。于是,菜大爷在闲余之际也挑着自己种的菜到菜市场上去卖。
菜市场离菜大爷的家很近,穿过一条街道就到了。买菜的很有眼光,尝过菜大爷的菜后,下一次哪怕菜大爷卖得比其他的摊位贵,也会被一扫而光。
人们知道,菜大爷种的菜用有机肥料施肥,吃起来好吃又健康,属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蔬菜。菜大爷除了平常注意累积肥料,还经常去附近的养猪场挑猪粪施肥。渐渐地,前来买菜的人们都知道了菜大爷的菜好,亲切地称他为“菜大爷”。知道大伙儿对他种的菜十分钟爱,每次上市场卖菜归来,菜大爷心里头总是乐滋滋的。
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但菜大爷觉得现在的生活很不错,他喜欢这种自娱自乐卖菜的滋润生活,所以一直没有答应儿子离开这个城市,他也打心里舍不得这个菜园子。
隔壁的邻居老李头也卖菜,但他的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一般不喜欢买他的菜,所以老李头每天卖菜总是早上出去,很晚才归来,有时候还要剩余些许残菜回来。
偶尔,老李头会同菜大爷一块去市场卖菜,两人年龄相仿,又是邻居,还算谈得来。
一天,老李头天没亮就贩回满满一担的蔬菜,在家里照常分拣为几元一把的小份后,刚要挑市场上去卖,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绞痛,顿时瘫倒在地上。这一切正好被菜大爷瞧见了,他赶紧叫车把老李头送进了医院急救,接诊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切除手术。
手术后的第二天,菜大爷去医院看望老李头时,老李头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老伴儿正在给他喂粥,一见菜大爷来了,老李头两口子一个劲地道谢。见老李头手术很成功,菜大爷也为他高兴。聊天中,一贯热心肠的菜大爷问老李头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如果有就尽管说,邻里邻居的互相照应嘛。老李头听了,却欲言又止的样子,菜大爷便追问他是什么事情。原来,他是心痛前日贩回的一担蔬菜还放在家里没有卖掉,担心自己住院几天后,那一担蔬菜会白白地烂掉,怪可惜的。菜大爷听了,未加思索地答应帮老李头把菜挑去市场上卖了。
回去后,菜大爷二话没说,到了老李头家便把那担蔬菜挑去了市场。才到菜市场口,买菜的人们就一窝蜂围拢上来,容不得菜大爷说明一下这菜的来源情况,那担菜就被一扫而光了,哪有菜大爷陈情解释的空隙?望着一副空空的担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钱币,菜大爷愣在那里好一阵,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
当天下午,菜大爷把卖菜的钱如数交给了老李头,说了一声家里有事就走了。老李头高兴地接过钱一点,居然比平常赚的钱要高出一倍多。他心里对菜大爷钦佩得五体投地!
半个月之后,老李头出院了,特地买了两瓶好酒去敲隔壁菜大爷家的门,结果敲了半天没有人应。老李头问其他邻居,邻居说,菜大爷老两口搬儿子那儿去了。
菜大爷为什么突然搬走了呢?好久好久,老李头仍没有想明白。
(选自2016年第4期《小说月刊》)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这是倒叙手法,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B.小说开篇交代“菜大爷”雅号的由来,一方面和老李头卖菜弄虚作假欺骗顾客形成对比,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写他特别重视清名埋下伏笔。
C.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比如菜大爷替老李头卖完菜后,“望”的动作,“愣”的神情,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他的愧疚。
D.小说中两次写到菜大爷的菜“被一扫而光”,突出了顾客对菜大爷的信任,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
【2】小说突出了菜大爷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菜大爷突然搬走为结尾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陈情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孝敬祖母,不能远离的拳拳之心。
(2)《项脊轩志》中记录了作者的快乐时光,书很多,可以“_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_”,静听万物发出的妙音。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批评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归乡途中轻舟快风,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一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
(2)《逍遥游》指出要想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必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宽广博大的胸怀和至死不悔的决心。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突出了雪景的雄伟壮阔。
6、默写。
(1)姜夔《扬州慢》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虚写过去扬州的繁华景况,实写眼前扬州的荒败凄清,突出了词人的“《黍离》之悲”。
(2)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极写光阴易逝、人生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和侧面烘托描写月光洁白明亮。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神游物外》中引述《齐谐》之言,描述鲲鹏拍击水面,凭借六月的大风飞离北海的句子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阐释了磨难的意义。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句与《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4)《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的动作和神态来衬托蜀道的高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阿房宫的占地面积之广。
(3)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中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国未费丝毫物力,其他各国就已狼狈受困,即《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屈原产生怨愤,他的作品《离骚》,便是怨生的体现。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滕王阁诗
唐代: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高耸入云,面临着江水,阁中的人可以据此眺望远山、欣赏秀水。
B.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C.颔联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等意象营造出华美祥和的意境。
D.颈联由空间描写转为时间描写,“闲云潭影”写出了滕王阁的落寞空寂,“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写岁月之久长与流逝之匆促。
【2】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庄襄王二年,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七年,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始皇欲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玄、中车府今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丧至成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恬,求其罪过,举劾之。子婴进谏曰:“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胡亥不听。而遣御史之代,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恬曰:“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B.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C.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D.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始皇是秦王赢政的尊号,他认为“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取消了“谥号”传统。
B.拜指授予官职,类似的还有“除”“授”,“拔”“擢”“迁”“陟”则可表示升迁官职。
C.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民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对北戎和西狄的合称。
D.崩是对古代帝王之死的讳称,太后与王后之死也可称崩,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可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恬出身武将世家,战功显赫。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将军,战功卓著,他虽因家族得官,却不同于普通的纨绔子弟,而是取得了超越祖辈的功勋。
B.蒙恬忠贞不渝,尽心为国。他为秦国立下战功,修筑长城,并威震匈奴,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和重用。在被诬陷时,子婴进谏皇上不要杀他。
C.蒙恬得罪赵高,屡遭谗陷。赵高在始皇逝世后就想置他于死地,又在胡亥想释放蒙恬时,坚执不允,请求胡亥一定要杀掉蒙恬,以绝后患。
D.蒙恬无罪被害,吞药自尽。他总结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不该修筑长城,因为修筑过程中一定会截断地脉,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认识上的局限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2)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5】蒙恬一生,功勋卓著,而司马迁却评价他“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请结合文本说明司马迁这样评价的原因。
12、阅读下面的名句,根据要求作文。
中秋节是中华传统节日,赏圆月吃月饼成为中秋的传统节目,寓意团团圆圆美美满满。在莆田民间,中秋节还有炒米粉吃芋头等传统,借炒米粉来表达对丰收的祝福,借吃芋头(本地话,“芋”谐音“熬”)来表达面对苦难的乐观心态,亲人团聚一起,吃着米粉,吃着芋头,使得传统中秋节越发有一种古典农耕文明浓浓的文化氛围。
近年,一些年轻人在过中秋节时,更愿意带着父母出外旅行,到各地走走看看,还有些年轻人用看电影朋友聚会等方式打发中秋节,过节方式越发多样。
对这种变了味的中秋节,你有什么看法呢?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