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与古诗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懒起画蛾眉”中的“蛾眉”是飞蛾触须般细弯的眉毛,多指美人之眉,也写作“娥眉”。“宛转娥眉马前死”中则以“娥眉”代指美人。
B.古诗中常以“鱼雁”指书信。“鸿雁长飞光不度”“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中的鱼、雁都是传书的信使。
C.“玉箸应啼别离后”中用玉制的筷子形容妇女双流的眼泪,“梨花一枝春带雨”写贵妃脸上带泪,如带雨的梨花。两句都用了比喻手法。
D.“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有很多别称。诗句“千里共蝉娟”中的“蝉娟”、“露脚斜飞湿寒兔”中的“寒兔”都是指月亮。
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斯行诸(“之于”的合音)
B. 赤也惑,敢问(勇敢)
C. 陈文子有马十乘(古代四马拉一车为一乘)
D. 犹吾大夫崔子也(像)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阴森的牢房,门前站着岗哨,点着风灯,尽管蒙着一层洁白的雪幕,使大门、屋顶和墙壁都显出一片雪白,尽管监狱的一排排窗子灯火通明,它给聂赫留朵夫的印象却比早晨更加阴森。
威风凛凛的典狱长走到大门口,凑近门灯,看了看聂赫留朵夫和英国人的通行证,困惑不解地耸耸强壮的肩膀,但还是执行命令,请来访者进去。他先领他们走进院子,然后走进右边的门,沿着楼梯走上办公室。他请他们坐下,问他们有什么事要他效劳。他听说聂赫留朵夫要跟玛丝洛娃见面,就派看守去把她找来,自己则准备回答英国人通过聂赫留朵夫翻译着向他提出的问题。
“这座监狱照规定可以容纳多少人?”英国人问,“现在关着多少人?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多少儿童?有多少苦役犯,多少流放犯,多少自愿跟着来的?有多少害病的?”
聂赫留朵夫给英国人和典狱长作着翻译,并没思考他们话里的意思。他想到即将同卡秋莎见面,不禁有点紧张。他给英国人翻译到一半,听见越来越近的脚步声,办公室的门开了。像以往历次探监那样,先是一个看守走进来,接着是身穿囚服、头包头巾的卡秋莎。他一见卡秋莎,立刻感到心情沉重。
“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孩子,我要过人的生活。”当卡秋莎没有抬起眼睛,快步走进房间里时,聂赫留朵夫头脑里掠过这样的念头。
他站起来,向前迎了几步。他觉得她的脸色严肃而痛苦,就像上次她责备他时那样。她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她的手指痉挛地卷着衣服的边。她一会儿对他望望,一会儿垂下眼睛。
“减刑批准了,您知道吗?”聂赫留朵夫说。
“知道了,看守告诉我了。”
“这样,只要公文一到,您就可以出狱,在您愿意住的地方住下来。让我们来考虑一下……”
她赶紧打断他的话:“我有什么可考虑的?西蒙松到哪里,我就跟他到哪里。”
她尽管十分激动,却抬起眼睛来瞧着聂赫留朵夫,这两句话说得又快又清楚,仿佛事先准备好似的。
“哦,是这样!”聂赫留朵夫说。
“倘若他要跟我一块儿生活,”她发觉说溜了嘴,连忙住口,然后纠正自己的话说,“倘若他要我待在他身边,我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指望呢?我应该认为这是我的福气。我还图个什么呢?……”
“要是您爱他……”他说。
“什么爱不爱的!那一套我早丢掉了。不过,西蒙松这人确实和别人不同。”
“是啊,那当然,”聂赫留朵夫又说,“他是个非常出色的人,我想……”
她又打断他的话,仿佛生怕他说出什么不得体的话,或者生怕她来不及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要是我做的不合您的心意,您就原谅我吧。”她用她那斜睨的目光神秘地瞧着他的眼睛说,“看来只好这样办了。您自己也得生活呀。”
她说的正好是他刚才所想的,但此刻他已不这样想,他的思想和感情已完全变了。他不仅感到羞愧,而且感到惋惜,惋惜他从此失去了她。
“我真没料到会这样。”他说。
“您何必再待在这儿受罪呢?您受罪也受得够了。”她说,怪样地微微一笑。
“我并没有受罪,我过得挺好。要是可能的话,我还愿意为您出力呢。”
“我们,”她说“我们”两个字时对聂赫留朵夫瞅了一眼,“我们什么也不需要。您为我出的力已经够多了。要不是您……”她想说些什么,可是声音发抖了。
“您不用谢我,不用。”聂赫留朵夫说。
“何必算帐呢?我们的帐上帝会算的。”她说,那双乌黑的眼睛泪光闪闪。
“您是个多好的女人哪!”他说。
“我好?”她含着眼泪说,凄苦的微笑使她容光焕发。
“您好了吗?”这时英国人问。
“马上就好。”聂赫留朵夫回答。
“那么我该走了吧?”她发现英国人在等聂赫留朵夫,就说。
“我现在不同您告别,我还要跟您见面的。”聂赫留朵夫说。
“请您原谅。”她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他们的目光相遇了。从她古怪的斜睨的眼神里,从她说“请您原谅”而不说“那么我们分手了”时伤感的微笑中,聂赫留朵夫明白,她作出决定的原因是不想连累自己。
她握了握他的手,慌忙转身走出办公室。
聂赫留朵夫在靠墙的木榻上坐下来,忽然感到无比疲劳。他所以疲劳,不是由于夜里失眠,不是由于旅途辛苦,也不是由于心情激动,而是由于他对整个生活感到厌倦。他靠着木榻的背,闭上眼睛,顿时沉沉睡去,像死人一般。
(节选自《复活》,有删改)
文本二:
西蒙松也是沙皇官吏的后代,可他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就认定他父亲做军需官挣来的钱是不义之财,要父亲交还给人民。后来他加入民粹派,到农村里做教员。他的被捕和判刑是因为宣传“他认为正确的一切东西,否定他认为错误的东西”,但只是开导、启蒙而已,并非鼓动暴力革命。西蒙松影响了卡秋莎·玛丝洛娃,他说:“我对她一无所求,只是非常想帮她,减轻她的厄运。”西蒙松的影响使她成了“精神的人”,这是托尔斯泰所倡导的“人类爱”感情的一种体现。
(摘编自都本海《玛丝洛娃的精神“复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典狱长威风凛凛的样子,以及他对到访者来监狱调查的困惑不解,表现了他对监狱工作的敷衍。
B.第三段英国人的一系列发问,既表现了沙俄统治下监狱存在的问题,又表现了聂赫留朵夫此时的厌烦。
C.“凄苦的微笑使她容光焕发”既写出了玛丝洛娃想到以前痛苦经历的辛酸,也写出了她被称赞时的激动。
D.教材节选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在“你”“您”称呼间犹豫,体现亲近与尊重,选文称“您”,则完全出于尊重。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用“洁白”“雪白”“灯火通明”等词语,反衬了监狱的阴森﹐表现了聂赫留朵夫走进监狱时的心情。
B.小说善于透过眼睛反映人物心理,“垂下眼睛”“斜睨的眼神”,表现玛丝洛娃面对贵族固有的骄傲与冷漠。
C.小说善用对话描写,大量的人物对话富有意味,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文本一西蒙松的形象通过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对话侧面地表现出来,这一形象在文本二中得到了印证。
【3】文本二中说:“西蒙松的影响使她成了‘精神的人’”,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玛丝洛娃精神的“复活”体现在哪些方面?
【4】小说结尾聂赫留朵夫的一系列反常行为,表现了他的复杂心理。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表现女子起早贪黑不怕苦,每天都劳作不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__”,用燕昭王修建黄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3)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逍遥游》中庄子说明“逍遥”的最高境界是:若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彼且恶乎待哉!即能够顺应自然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才能够“无所待”。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修养品性这件事上,《大学之道》中提出人无贵贱,应一视同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一句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____________”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开满鲜花的布林闪烁着月光的情景。
(4)《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引出后文“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好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一文中,用来 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进行对比论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表现其奢侈之风。
(3)“明月”“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这两个意象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得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比拟的手法描写月光无处不在、离愁排除不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天姥山顶让人毛骨悚然的景象。
⑶《李凭箜篌引》中发展了“银瓶乍破水浆迸”思维和意思、描写乐音高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
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树半晴阴”描绘出江天云树,时晴时阴的画面,给人捉摸不定、变化莫测之感。
B.“南北别离心”紧承前句,从怀古到咏怀,从空间到时间,再现了行客的“凄凉意”。
C.“山下”“柳边”两句塑造了遥远而缥缈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凄清伤感的心情。
D.“行客莫登临”中的“莫”字表达了作者登临时的孤独和落寞,劝勉行客莫要登临。
【2】“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历来备受称赞,请简要赏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祭妹文
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①,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②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③,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注:①意指遇到了不好的男人而终被离弃。②眣:期望。③窀穸:墓穴。
【1】下列对议事 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B.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C.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D.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乾隆丁亥,是用年号和干支共同纪年。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没有年号,汉高祖时才有。清代,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B. 宫锦,宫廷作坊特制的丝织品。这里指用这种锦制成的宫袍。因唐代李白曾待诏翰林,着宫锦袍,后世遂用以称翰林的朝服。
C. 稗官野史,指私人编定的笔记、小说之类的历史记载,与官方编号的“正史”相对而言。据说,西周高有掌管收录街谈巷议的官职,称为稗官。
D. 亲在未敢言老,封建孝道规定,凡父母长辈在世,子女即使老了也不得说老。袁枚这句话,是婉转地表示自己已经老了。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对亡妹生前一些生活琐事的回忆,表达了对死者生前遭遇不幸,死后葬于异乡的深切伤情寄托了对亡妹的无限哀思,表现了兄妹间的深情厚意。
B. 祭文既赞扬了素文的纯洁坚贞,又指出了悲剧的根源在于其受诗书和礼教影响,极为深刻大胆。
C. 作者妹妹的坟茔旁还有三座坟茔,都是家中女眷的坟茔,妹妹以此作伴当不寂寞,这是袁枚没有把妹妹安葬回老家的原因。
D. 袁枚曾经有过儿子,但是夭亡了,两个女儿还小,弟弟阿品没有子女,因此生发了孤老无助的悲伤和感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2)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
12、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201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当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晚上,又举行了精彩纷呈的群众联欢活动。不可计数的国人或亲身参与、或在电视机前收看实况直播。请你描写一个你在国庆当天看到的最激动人心的场面。150字左右。
(2)《论语》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很多对话,如他与颜回、子路、子贡、宰予等人的交流。其中,有各异其趣的师生关系,各具特色的交流方式,孔子丰富的教育智慧,孔门弟子的多样风采……你对孔子与哪位弟子的交流印象最深刻?请写一段文字,描述这次交流过程。要求:符合原著内容,150字左右。
(3)如果你来到《红楼梦》中的贾府,你觉得你会遇见谁?他(她)在做什么?请你描述这个画面。要求:能够突显作品中一个人物的形象。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