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选出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 )
A.“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B.我国“四大名著”是:《西游记》《儒林外史》《水浒传》《三国演义》。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本文选自《羊脂球》。
D.《马说》是韩愈的代表作,本文旨在揭露封建统治者昏庸愚昧,埋没人才,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的悲愤心情。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往者不可谏(规劝) 长沮、桀溺耦而耕(并排耕作)
B.使子路问津焉(渡口) 耰而不辍(停止)
C.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改革) 植其杖而芸(种植)
D.果哉!末之难矣(辩驳) 子路曰:“不仕无义。”(道义)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橘 子
李培俊
他上衣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脸上还有几条浅色的灰道子,其中一条越过眉梢,在腮帮上拐了个S形的小弯,一直延伸到嘴角那里。他显得异常狼狈。天快黑时,他出现在卖橘子的小摊前。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恨不得立即拿起一个,剥去外皮,塞进嘴里!但他没有。他用力咽下一口口水,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
这时,摊主拿起一只又圆又大的橘子递到他手上,那只橘子是摊子上最为鲜亮的一只。摊主笑笑说:忘记带钱了吧?以后记住,男人出门,口袋可不能空。吃吧,吃吧,自家树上结的。
他说了声谢谢,拿着橘子离开了。
两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个卖橘子的小摊前。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橘子塞给他,不是一只,而是四只。他张张嘴,想对摊主说些什么的,可他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走了。晚上摊主收摊,发现了那份报纸,打开一看,摊主惊呆了,上面有一则公安部门的悬赏通缉令,照片上那个通缉犯,竟是他!自己竟两次送橘子给他吃!几经犹豫之后,摊主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
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在小摊周围设伏,静等着逃犯的再次出现。三天后的中午,逃犯果然出现了。他没有马上进入警方的埋伏圈,而是远远站着,朝四周张望一阵之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他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尖刀,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然后五指一松,尖刀在阳光下划出一缕寒光,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随即,他举起双手,走进警察的埋伏圈。警察一拥而上,给他戴上手铐,推向远处的警车。他说,请等一下,能让我和卖橘子的老板说句话吗?带队的警长犹豫片刻答应了,两个警察架着他,来到卖橘子的摊主面前。他对摊主说:那张报纸是我故意放在你这里的。说完,逃犯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跟着警察上了警车。
摊主连忙找出那份报纸,发现背面有几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长期以来,我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东躲西藏,白天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我都快疯了……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犹豫不决时,你送给我橘子吃,还对我微笑。老实说,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对你,我无以为报,举报不是有2万元的赏金吗?权作是我对你善良的报答吧。
公安部门按照通缉令的承诺,第三天便把2万元赏金送给摊主。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
八年之后,劳改农场的储油仓库发生火灾,危急关头,他冲进火海,搬出了8桶汽油,避免了一次灾难性的事故发生,又因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一个狱友的时候,他及时推开狱友,却永远失去了左腿。
他获准减刑4年。出狱那天,他没有回家去见妻子儿子,而是拄着双拐去了那个小镇,去找送他橘子的摊主。摊主的妻子红着双眼告诉他,丈夫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说着,她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对他说,临死前让我把这包东西交给你,说你用得着。他让你也摆个水果摊,挣钱虽然不多,可那是自己挣的,花着踏实。他打开纸包,里面是那2万元钱的赏金,分文未动。包钱的报纸,也是他当年留给摊主的那张。
几年时间,纸张已经发黄,通缉令上的照片也已有点模糊不清。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其中“颤抖”一词含义丰富,既有得到两万块钱的激动,也有对“他”报恩的感动。
B. 摊主两次送给“他”橘子,一方面显示出摊主对“他”的同情,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畏惧,因为摊主拨打报警电话前,有过一番心理博弈。
C. 小说开头写到的“他”的衣着、神情、动作、心理等,都暗示出“他”是个逃亡在外的罪犯,并为下文“他”接受橘子,报恩等情节做了铺垫。
D. 小说叙事紧凑而不散乱,语言细腻而生动,作者匠心独运,通过对摊主这样的普通人善良品质的歌颂,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
【2】文中的“他”三次来到水果摊,试简要分析“他”来水果摊的目的。
【3】小说结尾出乎意料,试结合全文,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作者先用积水不够深则无法承载大船为例作比较,其实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风对大鹏起飞的重要性。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都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其中宋荣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列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趁着迷途没有走远,掉转车头返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于一体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3)古人喜用落花来体现春光流转,如“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也使用落花这一意象,表达惜春之感与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6、名篇名句默写。
(1)《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笔下流水有声,月色如雾,繁花如雪,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景静美,静景又有灵动之感。
(2)《将进酒》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李白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于此,从貌似消极的表象中透露出渴望入世的积极愿望来。
(3)《论语》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巧妙地把眼前之景与历史人物连缀交织在一起,这一具有高尚隽美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大鹏在九万里高空毫无阻碍地飞行的状态。
8、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的千古绝唱是: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幽怨之情。
(3)韩愈在《师说》中列举郯子、苌弘等人从师学习的事例,得出了“_______,______”的结论。
10、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文后小题。
入若耶溪
【南朝梁】王藉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入若耶溪
【唐】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
【1】两首诗的第三联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崔颢诗的第三联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都写了泛舟若耶溪,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延弟白泽,年十一,道母忧,居丧以孝闻。世祖闻而嘉之。长而好学博通,敏于当世。高宗初,除中散,迁殿中曹给事中,甚见宠任。后蠕蠕犯塞,显祖引见群臣议之。白泽曰:“陛下钦明则天,比踪前圣,而蠢尔荒愚,轻犯王略。今若銮與亲动贼必望麾崩散宁容仰挫神兵坐而纵敌万乘之尊婴城自守进失可乘之机退非无前之义惟陛下留神”显祖从之,遂大破虏众。白泽本字钟葵,显祖赐名白泽,纳其女为嫔。显祖诏诸监临之官,所监治受羊一口、酒一斛者,罪至大辟,与者以从坐论。白泽上表谏曰:“伏见诏书,禁尚书以下受礼者刑身,纠之者代职。今之都曹,古之公卿也,皆翊扶万几,赞徽百揆,风化藉此而平,治道由兹而穆。羊酒之罚,若行不已,臣恐奸人窥望,忠臣懈节。如臣愚量,请依律令旧法,稽同前典,班禄酬廉,首去乱群,常刑无赦。苟能如此,则升平之轨,期月可望,刑措之风,三年必致矣。"显祖纳之。太和初,怀州民伊祁苟初三十余人谋反,将杀刺史。文明太后欲尽诛一城之民。白泽谏曰:“臣闻上天爱物之生,明王重民之命,故杀一人而取天下,仁者不为。且《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今群凶肆虐,轘裂诛尽。合城无辜,奈何极辟?不诬十室,而况一州,或有忠焉,或有仁者,若淫刑滥及,杀忠与仁,斯乃西伯所以叹息于九侯,孔子所以回轮于河上。伏惟圣德昭明殷鉴,水镜前礼,止迅烈之怒,抑雷霆之威,则溥天知幸矣。昔厉防民口,卒灭宗姬;文听舆颂,终摧强楚。愿不以人废言,留神省察。”太后从之。太和五年卒,谥曰简。
(节选自《魏书·张白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銮舆亲动/贼必望麾崩散宁容/仰挫神兵/坐而纵敌/万乘之尊/婴城自守/进失可乘之机/退非无前之义/惟陛下留神
B.今若銮舆亲动/贼必望麾崩散/宁容仰挫神兵/坐而纵敌/万乘之尊/婴城自守/进失可乘之机/退非无前之义/惟陛下留神
C.今若銮舆亲动/贼必望麾崩/散宁容仰挫神兵/坐而纵敌/万乘之尊/婴城自守进/失可乘之机/退非无前之义/惟陛下留神
D.今若銮舆亲动贼/必望麾崩散/宁容仰挫神兵/坐而纵敌/万乘之尊/婴城自守/进失可乘之机/退非无前之义/惟陛下留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嫔,古代对妇人的美称,也可代指宫廷女官、帝王侍妾。嫔的地位次于皇后、妃子。
B.百揆,官名,大多指丞相、相国等总揽朝政的官员,也代指百官及天下各种政务。
C.轘帜裂,即车裂,古代的一种刑罚,即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车上硬撕裂为五块。
D.殷鉴,说的是周的子孙应以殷商的灭亡为鉴戒,后泛指可以作为后人鉴戒的往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泽好学博通,事亲至孝。白泽博采众书、好学聪慧,且孝行深受皇帝赞许,因能厉行节俭行孝,死后受封谥号“简”。
B.白泽积极应变,退敌有功。敌兵犯境,显祖召见群臣商讨对策,他分析敌情,提出退敌主张,显祖采纳,于是击败敌军。
C.白泽敢于进谏,维护法度。显祖“羊酒之罚”,有失法度,他上奏规劝,认为应按律令旧法,仿效从前典章,显祖接受。
D.白泽体恤百姓,处事有方。“怀州一案”,太后要株连全城,他引《周书》话语、举前人得失的事例来劝阻,太后听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宗初,除中散,迁殿中曹给事中,甚见宠任。
(2)羊酒之罚,若行不已,臣恐奸人窥望,忠臣懈节。
12、请根据以下对“君子不器”的解读,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何谓“器”?《易·系辞》:“形乃谓之器。”“器”就是“形”;何谓“形”?“形”,就是“相”。 朱子注曰:“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器:器具、器皿、工具。器具各有专用,用于此者难用于彼,如斧能砍削而不能用于锯,犁能耕而不能用于耘。
君子:为学而成德之人。是通过学问思辩,修身践行而集道德仁义于自身,明达天道地道人性,能文能武,通才达识,不局限于一技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