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运城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A. 贤哉,回也   B. 仲尼岂贤于子乎

    C. 不吾知也   D.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主张同学们要“想大问题,做小事情”,用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到自己思想的价值,写作可能有质的飞跃。作为“思想者”,你和一切成年人是平等的,你完全可以,应该理直气壮地大声说出“我认为……”积极深入的思考可以拓宽你的写作空间,是有限的生活经历,会因思考而被开拓成广袤的写作天地。

     

    A

    只有

    并且

    即使

    B

    只要

    并且

    即便

    C

    只要

    而且

    即使

    D

    只有

    而且

    即便

     

     

    A. A   B. B   C. C   D. 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木头的树

    蔡楠

    高木头替自己准备好了一口棺材。他宁肯死掉也不愿意把双腿锯掉。

    高木头的腿有毛病。去医院住院时,医生说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需要截肢。“不——”高木头在病房里大喊,“我不,我还要靠双腿走路,还要靠双腿干活呢!”

    医生就给他打了一支杜冷丁。医生说:“我只管你暂时不疼,但不管你以后不疼,更管不了你的生命。”高木头拐着双腿走出了医院,他在大街上喊道:“我宁肯死掉也不把双腿锯掉!”于是他在棺材铺订购了一口棺材。

    其实高木头不想死,他期待奇迹出现。他四处求医找药,但是奇迹并没有来到高木头身边,病情愈发严重。他的脚趾开始脱落,腿肚子渍疡,肌肉开始坏死。老婆和儿女们强行把他送进了医院截了肢。

    高木头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为治病,家里欠了十几万的债。孩子们都已辍学打工去了。老婆也去了村办工厂给工人做饭。他趁老婆孩子不在家,喝了老鼠药爬进了棺材里。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天,却没死。老婆把他拖出了棺材,狠狠地骂着,高木头你这个没良心的,死都不会死,你干嘛给自己喝假药?

    死不了怎么办?那就得活下去。要想活下去,就得给自己找点活。只有干活挣钱还账才是活下去的理由。

    高木头请人在轮椅的后面做了个后备厢。他就滚动着这个特殊的轮椅开始捡垃圾。废旧纸、破塑料,矿泉水瓶子……每天都能捡一后备厢。有了一点积蓄,他找到了村委会。他说:“白洋河大桥以北的堤坡不能再随便取土了,大堤都挖没了,要是来了洪水怎么办?我给咱看着吧!我也不要工钱,你们就和水务局管事的说说,我承包两公里的堤坡,种树,种速生杨,承包费照交!”

    村里和他签了合同。高木头就在苗圃场订购了树苗,带上了特制的镐头铁锹,爬到了堤坡上。他扔掉了轮椅,摘掉了假肢,露出了粉红的嫩肉。他摸着那肉,愣了一下神,然后就用绳子将空空的裤腿缠上。他就坐在了地上,开始挖坑。高木头的手就成了脚。他坐在地上,一锹一锹地挖着。堤坡上都是胶泥土,坚硬得很。手又不能像脚似的那样去踩锹,他就把短短的锹把拄在肚子上,用身体的力量推动铁锹。肚子累了,受不了了,他就换个方式,拿过镐头一下一下地刨。阳光照过来,还有风沙吹过来。高木头的脸上有了汗有了土有了泥,汗水流下来,在新挖的土上,一砸一个窝儿。

    坑挖好了,高木头种上了第一棵树。他拎着塑料水桶,爬着去白洋河里取水。他的腿没了假肢的保护,嫩肉被胶土硌得生疼。那疼是坚持不住的疼。他伸手去摸腿,前面失去了依托,人一下子就滚到了河沟里。从河沟里上来,水桶也灌满水。他拉着拧上盖子的塑料桶,一下一下地往堤坡上挪。手腿麻木了,他就用下巴磕着地,头带领全身继续努力蠕动。他的身后是一溜湿淋淋的红水印。爬上来了,他把水灌进了树坑。小树吸了水,冒出了嫩芽。高木头也觉得自己真正地从棺材里爬出来,像小树一样,活过来了。

    高木头开始了长达8年的种树生涯。8番寒暑,他用坏了的铁锹有几十把,磨烂了的手套堆成了小山,两条曾经细皮嫩肉的残肢也长满了厚厚的老茧。堤坡变成了一片树林,绿荫覆盖,鸟雀鸣唱。林下连着白洋淀的古洋河水,波平如镜,清澄透明,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惊得蛙声一片。高木头在堤坡的树林里爬着,走着,转悠着,他搂着粗大的树干,像搂着自己的儿女。

    不,比自己的儿女还亲。树不让他生气,儿女却让他生气。这不,长大了的儿女带着一支砍伐队来树林里找他了。儿女说:“爹,你看这树大了,该用它换钱了!”高木头把轮椅转过去,背对着儿女说:“咱们的债务不是你娘和你们都还上了吗?还急着要钱干什么?”儿女说:“我俩在城里每人按揭了一套楼房,想用这钱交首付呢。爹,你看,这3000多棵树,最小的也值100块呢!”

    高木头就又把轮椅转过来,看着已经成年的孩子们。他说:“种树的时候我是想有一天能用树换线。可现在不了。我一棵树也舍不得砍了,这白洋河,这鱼儿,这鸟儿,需要这样一片树林。还是留下吧,留下比砍了重要!”

    儿女们早就和商家谈好了价钱,他们不砍就没有了面子,当然也没有了房子。他们就带着砍伐队绕过高木头,向树林深处走去。高木头就扔了轮椅,立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的双腿又健康如初了。他跑到人们的前面,大声喊道:“你们谁敢动我的杨树,我就动谁的脑袋,然后自己削下自己的脑袋,反正我的棺材早就准备了多年了——”

    众人惊在了那里。他们看见一把磨秃了的铁锹攥在高木头的老手上,寒光一闪一闪的。

    寒光一闪一闪的铁锹后面,是高木头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树。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高木头双腿被截肢以后,自杀不成,他老婆骂高木头“死都不会死”,由此可以看出老婆的冷漠、无情。

    B.文章写高木头拖着残疾的双腿独自在堤上艰苦劳作的过程,既表达了对高木头的赞美,又暗含对其家人的批评。

    C.小说以“腿病截肢”为开端,以“捡废品包堤”为发展,以“艰辛种树”为高潮,以“舍命护树”为结局。

    D.高木头转动轮椅的动作反映了其不同的心理:第一次有对儿女的愧疚和不满,第二次则体现了其护林决心的坚定。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高木头残疾的腿由粉红的嫩肉变成厚厚的老茧的描写,不仅表现了人物形象,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小说中堤坡变成了一片树林,文章运用环境描写,既写出了树林生机勃勃的景象,也烘托了高木头愉悦的心情。

    C.小说叙述高木头在艰苦的劳作中获得新生,他像爱儿女一样爱树木,为后文写高木头“舍命护树”作铺垫。

    D.小说以全知视角叙事,通过高木头及其儿女对树的态度的对比,展现不同的利益冲突和观念冲突。

    【3】小说开篇与结尾都写高木头“以死相逼”,这对人物的塑造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4】小说原题为“高木头种树”,后来作者把题目改成“高木头的树”,这样更改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2)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6)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___________

    (8)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泰山而小天下。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过渡,由梦境再回到现实。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琵琶女演奏时的多种动作与有名乐曲。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以“________”句引出对人物周瑜以及相关历史的描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由于行事草率,最终“_________”。

  • 6、默写。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滕王阁序》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高底、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逍遥游》一文中体现宋荣子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面名句的空缺处。

    (1)对于时间和空间,古人早就有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看到了欣欣向荣的树木、涓涓而流的溪水,从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表达对时间流逝的看法。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4)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生命短暂的两种生物来说明“寿命短暂则见闻有限”这一观点的。

     

  • 8、名句默写。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2)《滕王阁序》中表达人生越是处境艰难,越要乐观向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作者在大自然中用“啸”和“诗”来抒发感怀的情景。

    (4)《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陶渊明在春天出游时所看到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期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

    (2)苏轼《赤壁赋》中的诗句     ,让我们认识到了个人的渺小和天地河海的辽阔。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后面各小题。

    晚 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在一个春日的傍晚来到一片开阔的原野上,极目远望,看到的是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

    B. 颔联诗人运用“碧”“翠”两字,在读者眼前勾画出一幅色彩明丽,对比鲜明的春景图。随着他的目光望去,飞鸟,行人,一派和谐景象,充满画面感。

    C. 诗人善写动景,颔联的“飞鸟、行人”都充满着生气,画面充满灵动之感;接下来的颈联中,又向我们展示出一幅深山秋雨图,同样充满动态美。

    D. 尾联承接上联好山好水,诗人虽家中屋陋却仍然能安贫乐道、姿态惬意,大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趣味。

    E. 诗人将景色描绘得如此美好,春光,行人,青山碧水。这些暗含了一个文人儒生心中的价值取向,他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亦能从这样的景致中看到自己关注的东西。既富有美感,又有现实的积极意义。两者完美的结合,这正是郑珍的高妙之处。

    2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知来者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常关。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感吾生之行 休:终结。

    B.容膝之易安 审:深知。

    C.悟已往之不 谏:进谏

    D.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相同一项是( )

    A.①既自心为形役 ②家叔余贫苦

    B.①归去来 ②复驾言焉求

    C.①门虽设常关 ②或植杖耘耔

    D.①知来者可追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

    【3】对下列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2、两节都是描写“今是昨非”的,包括对景物和心理的描写,而且行文注意到对仗、骈偶,从而保持了赋的音韵和谐、辞采艳丽的特点。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句是说院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和菊还是原样。这里“松菊”既表明诗人的天性爱好,又是言志和寄托。

    C.“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一句中的景物亦有人情和个性,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喻示着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

    D.本文采用楚辞的体式,叙写了田园生活的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抒写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中的心情。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的创作开创了山水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B.陶渊明的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并序》最有名。

    C.辞,是介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5】翻译句子: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③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无论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还是毫不起眼的蒲公英;无论是身处优裕温室,还是荒郊野岭;更无论是备受关注,还是少有问津,只要有一线希望,便勇敢地开放出全部的美丽——即使困守冰雪,虬根也春意涌动;即使是一柄孤枝,花蕊也生机盎然。

      请以“每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 自拟题目。② 自定立意。③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 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