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君曰“告夫三子”者 ②往者不可谏 ③是鲁孔丘与 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求之靡(没有)途 宇文新州之懿(美好)范 门衰祚(福分)薄
B. 悟已往之不谏(挽回) 遥襟甫(顿时)畅 舅夺(改变)母志
C. 策扶老以流(周游)憩 君子风机(预兆) 人命危(危险)浅
D. 景(日光)翳翳以将入 恭疏(撰写)短引 夙婴(缠绕)疾病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翔的大山
阿成
从贵阳机场到贞丰,约200多公里的路。这一路上,山就一直没有断过,说连绵起伏,说绵延而不绝,说峰峦叠嶂,都不足以形容贵州“澎湃”的十万大山之辽阔,之深邃。车子上路之后,已是黄昏时分。或许是因了天色渐晚,或许是在高速公路行驶之故,山与山牵连不断,久观不免有些单调。这奇形怪状又普普通通的山哟,就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孪生兄妹似的,一直伴随着我们前行的路。偶尔,会在山沟沟里发现几幢造型简单的民房,并不多,少的仅是孤零零的一幢,向晚的天色里均亮着灯。看着这孤零零闪烁的灯光,你完全猜想不到,这山沟沟里的人家在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
我们常说经风雨,见世面。凡几十年来,我走南闯北,甚至漫游欧美,天下的风景揽入怀中的不可谓不多,然而,却未见这身旁的山哟,竟是如此的不知疲倦,如此的不离不弃,簇拥着你一路前行,好像你进入了一个玄之又玄的神话世界,被困在无法挣脱的迷宫里永远也走不出去了。
这——就是父辈们常说的“大三线”。
当年的“备战备荒”,是为了国家安全计,从全国各地,从天南地北,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到这里来支边。他们不仅单是军工产业一域的人才,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有哇,农业、林业、商业、轻工业、学校、医院等等,几乎是一座中型城市构成的样子。这所谓的“大三线”,既是隐蔽在深山里的利剑,也是深藏于大山之中的一座现代化城市。我们的父辈及同龄的青年人,远离了大中城市,远离了繁华的街市,告别了他们梦魂萦绕的故乡和亲朋故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并开始了极其艰苦的,又让他们感到无比自豪的新生活。从此,他们在这里工作、成家,繁衍生息,直到垂垂暮年,或已从这里离开这个世界了。
上世纪90年代曾经有这样的一个政策,支边的人可以回到自己的故乡去工作或养老,还可以带上他们的子女一同回到他们的原籍去生活。是啊,他们是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回乡之路。然而,这些曾在梦中多次归乡而泪洒枕巾的人哟,一年,顶多两年,又回来了。坐标旋转了180度,他们发现这十万大山才是养育他们的家园,这里才是见证他们生命历程和奋斗历程的乡愁。
的确,土地的神奇,在于她创造了无数个生命的奇迹,并种下了永不磨灭的友情。这既是命,更是缘分。王安石的小妾曾经有一行著名的诗句,“我心安处是故乡”。心安,既是对初涉山海人们的一种考验,更是一种磨炼。冬去春来,日夜伴随。情生恋,物生情,这一颗颗躁动的心哟,才在山风的抚摸下渐次地安静了下来。
在黔地, 总有这样一个话题,移民的后代相聚的时候,总会询问对方,你是支边的后代吗?你的老家是哪里的?这样的话题并不是寒暄,而是别一种友谊的出发点,亦是情感的认同。的确,支边人的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人,说的都是地道的贵州话了,他们喜欢吃当地的饮食,喜欢吃糯米饭,喜欢这里的风情,这一切已经构成了他们新的幸福之源。年轻的时候我曾来过贵州。那时候我还不到二十岁,那无穷无尽的盘山道哟,对我这个不胜山路的人简直是一种酷刑。而今,我又一次来到了贵州。如此成行与其说是朋友的邀请,莫如说是埋藏在心中多年的一个惦念吧。
车子一直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昔日的盘山道已成为一种新的惦念被历史珍藏起来了。看着这两侧延绵不断的山影,看着这几乎无法穷尽的大山们,我想到了贵州诗人李发模在“遵崇高速公路”通车时写过的一句诗:“撒一把鸟羽,让大山飞翔起来。”此刻,车速已是每小时100公里,感觉这山呦,真的飞翔起来了。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没有正面叙述支边人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场景,而是通过支边人离开自己的故乡,日渐融入当地,最终扎根大山来表现他们的献身精神。
B.文中多次使用语气词“哟”字,饱含着作者内心深情的倾诉与告白,使得句式富有节奏,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这样的写法增加了作品感染力。
C.文中提及的“新的幸福之源”是支边人后代对大山的情感认同,这种认同既是上一代支边人幸福的延伸,更是支边后代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D.作者对“大山”既有充沛的情意,又有丰富的想象,再加上诗句的点缀,为原本普普通通、单调重复的大山绘就了诗情画意的浪漫,引人遐想。
【2】本文时间、空间跨度大,安排颇具匠心,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末段中“感觉这山呦,真的飞翔起来了”蕴含的情感意蕴丰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和“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句名篇默写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沟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3)《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文人雅事,暗示着诗人的郁闷和惆怅。
6、补充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用“______ ,___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2)《老子》四章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屋室等日常事物,老子发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_______ ,_____”的结论。
(3)《过秦论》中“____ ,_________,______”体现了秦始皇的愚民政策。
(4)《春江花月夜》中写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_______ ,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屈原产生怨愤,他的作品《离骚》,便是怨生的体现。(《屈原列传》)
(2)到了秦始皇,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灭掉周王室并占有了天下。(《过秦论》)
(3)欧阳修引用《尚书》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示勤勉于治国之重要。(《伶官传序》)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拿“思”与“学”进行对比,强调了“学”的重要意义。
(2)庄子《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力渲染大鹏往南方大海迁徙时的气势,境界雄奇壮阔。
(3)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现人的高贵品质,正如《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某宾馆名为“平潮宾馆”,此名可能来自于《春江花月夜》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的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感叹已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始闻秋风①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飚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拳毛: 即蜷毛,马毛拳曲貌。③眄,斜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尾联中的“君”指诗人,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1、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宪问》)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1】请解释第一则材料中加点的“色”字的意思
【2】请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解释子女对父母行“孝”的具体做法。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2年12月10日,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正式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并在晚宴中致辞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王安忆在复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说,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庄子也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你对“无用”有怎样的理解?班级举行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班会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