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泰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湖北渔鼓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蔡海林回想起30年前沔阳渔鼓皮影戏在乡镇巡演的场景时说:每到一处,皆是万人空巷

    ②在这个追求速度的“快时代”,对效益的追逐导致一些从业者忘记了初心,这或许本也无可厚非,但文化产品的创造必须要有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③在这次“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演讲比赛中,来自机关单位的选手个个都巧舌如簧,表现出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④随着各地楼市限购政策的相继出台,炒房者逐渐销声匿迹,各中心城区的刚需型购房者成为这种利好政策首当其冲的受益者。

    ⑤伦敦奥运会中国羽毛球队包揽了所有金牌,可如今里约奥运会几个最保险的夺金点却纷纷失手,球队陷入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

    ⑨当前的网络直播市场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鱼目混珠,一方面直播平台中教嗖犯罪等违法违规内容并不少见,另一方面直播过程中的侵权问题也屡屡被诟病。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①  家庭经济条件宽裕,没有就业压力, 从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角度来考虑,我们   ③_没有权利挥霍自己的青春, 未来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痴迷于刷手机,在与那些奋发努力者的竞争中,⑥ 会限于被动和劣势。

     

    A

    虽然

    况且

    只要

    B

    也许

    其实

    如果

    C

    即使

    更何况

    —味

    势必

    D

    哪怕

    还是

    其实

    但是

    必定

     

     

    A. A   B. B   C. C.   D. 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陈玉明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用、节葬……这些都是纯粹世俗的学说。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制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警惕,结党营私之所以是一个很重的罪名,关键不在于营私而在于结党结党营私固然不可,结党营公就更加显得别有用心。

    不过,虽然墨家已成遥远的绝响,但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倘能返本开新,墨学亦未必不能造福于今。(选自《书屋》2011年01期,有删节)

    【1】下列关于“墨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时期,墨家曾经历过刹那辉煌,但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B墨家作为一种学说,已成遥远的绝响。在现实生活中销声匿迹,影响不再了。

    C统治者之所以要对墨家心怀戒心,是因为墨家的“结党营私”。

    D墨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比如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

    【2】下列说法,不属于墨家最终消亡原因的一项是(  

    A墨家高度世俗化的理论体系,使得其门徒缺乏灵魂信仰的基础。

    B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使得墨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C墨家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

    D在专制君主制下,统治者会对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心怀戒心。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法家因为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所以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B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和墨家相类似,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C佛教也主张禁欲,但远不如墨家那样严酷,佛教徒都在禁欲的同时享受心灵的满足。

    D做道教门徒要幸福得多,因为道教不像墨家那样有禁欲方面的规定。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描绘作者顺随自然走到生命尽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中以山水色彩的浓淡对比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庄子《逍遥游》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占卜,在商周时代非常普遍。在《诗经·氓》中体现这一习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同样的意味,在《诗经·氓》中则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诗人写自己早晨进谏,晚上就被贬斥。诗人认为自己被贬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理解性默写。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表现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迫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孔子提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

    (4)《大学之道》开篇即点出了“三纲八目”的“三纲”,即“________________”,这是“大学之道”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5)《大学之道》中阐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之间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老子从人的行为举例,主张无为立身,认为刻意为之反而不成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在写到大鹏鸟展翅奋飞时,不禁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产生疑惑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荀子认为笔直的木材制作成车轮之后就“_____________”,然后进一步设想木材“____________”也不会再变直了。

    (3)《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尽描写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呼吁知识分子应肩负理想,培养坚毅品格,坚持长期奋斗。

    (2)《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表达思妇想要借助鱼雁传情,但未能如愿,饱受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对庄宗的“盛衰之迹”做总结,强调兴亡之本源在于“人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红楼梦》中的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因羞怯而犹豫不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①(宋)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该词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请分析该词最后两句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四十二年春,灵公游于郊,令子郢仆。郢,灵公少子也,字子南。灵公怨太子出奔,谓郢曰:“我将立若为后。”郢对曰:“郢不足以辱社稷,君更图之。”夏,灵公卒,夫人命子郢为太子,曰:“此灵公命也。”郢曰:“亡人太子蒯聩之子辄在也,不敢当。”于是卫乃以辄为君,是为出公。

    六月乙酉,赵简子欲入蒯聩,乃令阳虎诈命卫十馀人衰绖①归,简子送蒯聩。卫人闻之,发兵击蒯聩。蒯聩不得入,入宿而保,卫人亦罢兵。出公辄四年,齐田乞弑其君孺子。八年,齐鲍子弑其君悼公。 十二年,初,孔圉文子取太子蒯聩之姊,生悝。孔氏之竖浑良夫美好,孔文子卒,良夫通于悝母。太子在宿,悝母使良夫于太子。太子与良夫言曰:“苟能入我国,报子以乘轩②,免子三死。”与之盟,许以悝母为妻。闰月,良夫与太子入,舍孔氏之外圃。昏,二人蒙衣而乘,宦者罗御,如孔氏。孔氏之老栾甯问之,称姻妾以告。遂入,适伯姬氏。既食,悝母杖戈而先,太子与五人介③,舆猳④从之。伯姬劫悝于侧,强盟之,遂胁以登台。栾甯将饮酒,炙未熟,闻乱,使告仲由。召护驾乘车,行爵⑤食炙,奉出公辄奔鲁。

    仲由将入,遇子羔将出,曰:“门已闭矣。”子路曰:“吾姑至矣。”子羔曰:“不及,莫践其难。”子路曰:“食焉不辟其难。”子羔遂出。子路入,及门,公孙敢阖门,曰:“毋入为也!”子路曰:“是公孙也求利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有使者出,子路乃得入。曰:“太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继之。”且曰:“太子无勇。若燔台,必舍孔叔。”太子闻之,惧,下石乞、盂黡敌子路,以戈击之,割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柴也其来乎?由也其死矣。”孔悝竟立太子蒯聩,是为庄公。

    [注]①衰绖:指丧服。②乘轩:乘坐大夫的车子,后用以指做官。③介:铠甲。④猳,古代祭祀用的牡豕。⑤行爵:即行觞,饮酒。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太子蒯聩之子辄在也   死亡

    B.虽杀之,必继之   或许

    C.郢不足以辱社稷,君更之   考虑

    D.孔悝立太子蒯聩   竟然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子路得入 项王复引兵而东

    B.由也死矣 秦爱纷奢,人亦念

    C.我将立为后 吾为

    D.不辟其难 盘盘焉,囷囷

    3从词类活用角度,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悝母戈而先”中“杖”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装屏风 B.项王军垓下

    C.深林兮惊层巅 D.后人哀之而不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是公孙也/求利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

    B.是公孙也/求利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

    C.是公孙也求/利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

    D.是公孙也求/利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

    5本文节选自《史记·卫康叔 》,该篇记述了周代的诸侯国卫国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历史,卫是周初姬姓封国,卫氏,始于卫康叔,秦始皁灭六国后,卫国因为弱小而得以保存,秦二世贬卫君角为庶人,卫国世系彻底断绝。按照《史记》的体例,在横线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

    6“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倡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选文中体现出子路的哪些特点?( )

    (1)仁(2)义(3)礼(4)智(5)信

    A.(1)(2) B.(2)(3) C.(3)(4) D.(4)(5)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庄公蒯聩、出公辄本是父子,竟发生君位的争夺,一个出国,一个入国。《论语》中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发生在卫庄公和卫出公身上的事是“父不父,子不子”的典型体现。

    B.孔圉,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文”是他谥号。孔文子死后,孔悝的母亲和孔氏的童仆浑良夫、家臣栾甯帮助蒯聩挟持其子孔悝,浑良夫帮助蒯聩挟持孔悝结盟,栾甯则挟持了出公。

    C.仲由,字子路;高柴,字子羔。在卫国政变时,二人都在卫国为官,但二人对待孔悝被挟持事件的态度不同。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孔子对二人在政变后的结果做出了正确的预测。

    D.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选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春秋时期的这一特点。

    8翻译句子

    伯姬劫悝于侧,强盟之,遂胁以登台。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家磨坊里,马和驴是一对好朋友。

    磨坊主人要外出做生意,驴选择在家磨豆子,马则自告奋勇陪主人上路。

    一年后,马回到磨坊,骄傲地跟驴讲起这次旅途的所见所闻:“这样的生命才精彩。”

    驴淡淡地回应道:“不,我每天拉磨磨粉,也很充实。”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