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巴彦淖尔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歌唱家帕瓦罗蒂有很高的天赋,他的嗓音穿云裂石,在两个八度以上的整个音域里,所有音调均能迸射出明亮、晶莹的光辉。

    ②视频网站付费会员模式将在2017年迎来井喷期,用户规模破亿倚马可待,可又有几家意识到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③北方的冬天是漫长而寒冷的,但这冬天又总是那么富有韵味,银装素裹,囊萤映雪,常常令生长在南方的游客流连忘返。

    ④《新华日报》曾说过“一些高校图书馆公布的借阅排行榜让人大跌眼镜”:当经典书籍被束之高阁落满灰尘的时候,图书馆里的流行小说短短几个月就会被翻烂。

    ⑤面对好友的不情之请和“以死相逼”,岳云鹏最终如何摆脱窘境呢?他的新作《因为爱情》将告诉您答案。

    ⑥连续一个小时的体能训练后,篮球队员们累得如吴牛喘月,但为了能在高中篮球联赛上取得好成绩,大家都毫无怨言。

    A. ①②⑤   B. ②⑤⑥   C. ①③⑥   D. ③④⑥

     

  • 2、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书》中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为长吏”的说法。

    B. “三径”为隐士住处的代称,源于西汉末年,兖州刺史蒋诩归隐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的典故。

    C. “朝菌不知晦朔”中“晦”指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D. “簪”是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指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两个字可以代指官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津子围

    老刘退休后第一次上15路公交车。那个线路的公交车曾经是老刘战斗了20多年的战场,车上车下,他抓了上百个扒窃嫌疑人,也得了一面墙的奖状,特别是“全国反扒窃能手”那个荣誉,一直令老刘骄傲和自豪。

    眼下,车厢里显得陌生很多,那里大多是老人,也不拥挤了。老刘这才想起,其实他早就不上一线了,退休前十来年就坐在办公室里“复核案件”,带带徒弟。所以说,公交车的变化不是他退休后才变化的。应该更早!老刘想。

    以“老猎手”的眼光看来,这样的环境对行窃是不利的,同时,他多少也有些失落感,早年,作为这个城市的骨干线路,15路公交车最繁忙、最拥挤,车厢里几乎成了不同年代的时尚展示厅,五颜六色,熙熙攘攘,个人财富也会随之带到车上,那里成了扒窃犯的冒险乐园,当然,前提是别碰上老刘,老刘曾是他们的噩梦。

    车里有很多空座位,老刘还是习惯地选择了最后一排,从角落里,他可以对整个车厢一览无余。车行一站地便是纪念街,下车2个人,上车3个人。老刘注意到第3个佝偻的身影儿,他连忙用帽子把自己的脸遮了一大半。

    “耗子也老了。”老刘在心里嘀咕。老刘一眼就认出了耗子,他甚至认为,耗子化成骨灰他也能把他认出来。

    耗子的一生也与15路公交结下不解之缘,从胡子刚长硬开始,他就吃扒窃这碗饭,也一次一次栽到老刘手里。耗子出出进进看守所和劳改队,一转眼他成了“老贼”。老贼大概没注意到“老枪”,他无精打采地向窗外张望。老刘想,看来,耗子也偷不动了!

    解放广场车站到了,上车的人多了起来。车门关闭、启动,耗子突然站了起来,他开始在车厢里移动。不好,老刘也本能地站了起来。他似乎忘记自己已经退休了,他想,如果耗子作案,他照样抓他。

    老刘尾随耗子在车里移动着,从车中间移动到车尾。

    车停下来,再启动。

    老刘又随耗子从车尾移动到前部。“要抓就抓他现行!”老刘想。

    耗子只是移动,并没作案,折腾了三圈,老刘额头汩汩冒汗。

    劳动公园车站到了,耗子慢腾腾地下了车。老刘连忙跟了过去,下车时差点让车门夹住。

    耗子大概没注意到身后,他一瘸一拐地进了一座高大的写字楼,老刘紧随其后,见电梯停在15楼,他也坡着腿上了另一部电梯。

    电梯打开,老刘看到一个醒目的指示牌,牌子上写:“高科技培训班。”他还没反应过来,一个穿黑制服的人挡住了他。“他是我带来的!”老刘侧过脸,发现耗子正向他招手。

    老刘随耗子进到会议室里,台上的小平头立即站起来,一边招手一边喊:段爷来啦!请到前排就坐!

    耗子说:“不了,我和一个老朋友来的,我们就坐后排吧。”

    老刘和耗子坐了起来,他小声对耗子说:“行啊段立军,有辈分了。”

    耗子说:“熬一熬就师爷了,你不也一样带徒弟了吗?”

    小平头说:“兄弟们,形势发展对我们这个行业越来越不利了,现在人出门都不带现金了,都刷卡,要不就手机扫一扫,这样下去,我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果不掌握高科技,不采取应对的办法,梁上君子这个古老的行业就要成光棍(骗子的古称)了……下面请赵博士为大家讲解互联网社会中扒窃技术提升之道。”

    会场上有二三十人,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

    被称为赵博士的人一边演示PPT,一边讲解着。老刘听不大懂,耗子似乎也听不懂,迷迷糊糊打瞌睡的样子。

    老刘站了起来,耗子睁开眼睛。“怎么?这就走了?”

    老刘说:“走了,听不明白。”

    耗子笑起来,嘶哑干涩,然后说:“老刘啊,我们都老了,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说完,耗子狡狯地冲老刘一笑,还挑逗性地眨了眨左眼。

    老刘站起来,走到门口,眨了眨右眼,对耗子神秘地笑了笑。

    下楼时老刘也哑笑着,走出大楼门口,发现外面飘着零星的雨点,老刘想起年轻那一年,他和耗子两人凭借体力搏斗着,从车上到车下,车轮从他的右腿、耗子的左腿上辗过,那天,也是稀稀落落的小雨……老刘不去想这些了,他心里对老耗子说:我警告你段立军,你别太高兴得太早,你们那群人里,我看到了我徒弟的徒弟,他正专心致志地听课呢,他可是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情节紧凑,围绕主要人物“老刘”和“耗子”展开,以人物的心理描写与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具有吸引力。

    B.耗子从公交车中部走到车尾,又从车尾走到前部,没有得手,因为老刘的时刻跟随给耗子带来了巨大的威慑,这样的情况对于行窃是不利的。

    C.小说先写耗子“一瘸一拐地进了一座高大的写字楼”,后面交代车轮从老刘的右腿、耗子的左腿上辗过,前后呼应,文章结构完整。

    D.小说以第三人称行文,生动地刻画了老刘和耗子这一对具有矛盾关系的人物,然而面对时代变革,他们具有了相同的感慨,主题深刻、耐人寻味。

    【2】简析结尾耗子和老刘的“笑”的含义。

    【3】小说写作角度十分巧妙,请结合文本从入题、取材、立意三个角度进行简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五律《旅夜书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雄浑阔大的景象,反衬了作者孤独漂泊的悲怆心情。

    (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一句用檀道济的典故,表达了大志落空、壮志未酬的苦闷之情。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邦彦《苏幕遮》中描写荷花、并触动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描绘大鹏鸟能振翅而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却仍不逍遥而有所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论语·微子》中荷蓧丈人形容夫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

    (4)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秦论》中,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2)庄子《逍遥游》中借“大鹏直上”表达自己志向,其中“_________”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3)闾阎扑地,________;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两这首诗,完成问题。

    九日置酒

    (宋)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重九

    (元)鲁渊

    白雁南飞天欲霜,萧萧风雨又重阳。己知建德非吾土,还忆并州是故乡。

    蓬鬓转添今日白,菊花犹似去年黄。登高莫上龙山路,极目中原草木荒。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诗首句,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

    B.宋诗颔联,写佳日兴会,形象鲜明,两句分写登高与饮酒两个场面。

    C.宋诗尾联,前一句,诗人嘲笑太守的滑稽行为,幽默诙谐,形神俱出。

    D.鲁诗尾联,劝人不要等上龙山路,实际上是诗人感悟到登高所望只会更添心头的悲愁。

    2请简要赏析两首诗的首联在描写景物、营造的意境方面的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祭妹文

    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①,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②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③,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注:①意指遇到了不好的男人而终被离弃。②眣:期望。③窀穸:墓穴。

    1下列对议事 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B.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C.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D.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乾隆丁亥,是用年号和干支共同纪年。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没有年号,汉高祖时才有。清代,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B. 宫锦,宫廷作坊特制的丝织品。这里指用这种锦制成的宫袍。因唐代李白曾待诏翰林,着宫锦袍,后世遂用以称翰林的朝服。

    C. 稗官野史,指私人编定的笔记、小说之类的历史记载,与官方编号的“正史”相对而言。据说,西周高有掌管收录街谈巷议的官职,称为稗官。

    D. 亲在未敢言老,封建孝道规定,凡父母长辈在世,子女即使老了也不得说老。袁枚这句话,是婉转地表示自己已经老了。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对亡妹生前一些生活琐事的回忆,表达了对死者生前遭遇不幸,死后葬于异乡的深切伤情寄托了对亡妹的无限哀思,表现了兄妹间的深情厚意。

    B. 祭文既赞扬了素文的纯洁坚贞,又指出了悲剧的根源在于其受诗书和礼教影响,极为深刻大胆。

    C. 作者妹妹的坟茔旁还有三座坟茔,都是家中女眷的坟茔,妹妹以此作伴当不寂寞,这是袁枚没有把妹妹安葬回老家的原因。

    D. 袁枚曾经有过儿子,但是夭亡了,两个女儿还小,弟弟阿品没有子女,因此生发了孤老无助的悲伤和感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2)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早年参加过一次指挥家大赛。他按评委交给他的乐谱指挥乐队,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不和谐的旋律,他开始以为是演奏错了,但重奏几次依然如此,于是指出乐谱有问题。不料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声称乐谱不会有错。他考虑再三,仍然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就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声音刚落,作曲家和评委立刻起立,报之以热烈的掌声,并祝贺他在大赛中夺魁。这个故事说明什么?有人认为,这是自信的胜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固执的胜利。

       全面理解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