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延边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两会代表期盼国家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面对网络日益显著的不良影响,身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劝阻学生不要沉迷上网。

    C.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准,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各地要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 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汤之问棘也是已

    D.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骑皆伏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书籍插图开始流行以后,一系列的插图术语也随之诞生,如“绘像”、“绣像”、“全像”、“出像”、“补像”、“全图”等。每一个术语都代表着一种插图方式,这些术语和插图方式的变化,与当时的审美风尚息息相关。就明刻本插图而言,主要有“全像”(全相)、“出像”(出相)、“绣像”等几种命名方式。本文着重探究“出像”(出相)这一方式。

    关于出像(出相),鲁迅先生的界定是:“宋元小说,有的是每页上图下说,却至今还有存留,就是所谓‘出相’。”《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也是如此,“有的书籍,书页上面是插图,下面是文字,谓之‘出相’”。戴不凡先生则认为,“舍建版而外,明人刻小说戏曲恒多整页之‘出像’、‘全图’”,即整页的插图谓之“出像”和“全图”。前两种解释与全像(全相)的概念接近,后一种解释认为“出像”与“全图”的意思相同。关于“全图”,鲁迅先生的解释是“有画每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旧时线装本通俗小说,卷首有每回主要故事情节图画的,称‘全图’”。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和《汉语大词典》对于“全图”的解释也与戴不凡先生的观点有分歧,一者指向整页插图方式,一者指向每回故事情节的插图。

    “出像”的命名方式多出现在金陵富春堂、世德堂、文林阁和广庆堂所刊刻的曲本中,徽州、建阳和杭州等地刊刻的曲本中也偶有以“出像”命名的。万历元年(1573),富春堂刊刻了《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这是较早以“出像”命名的明刻本,全书采用单面整幅的插图方式,共126幅插图,每一幅插图分别对应一段内容,并在插图右上角以直列式标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世德堂万历二十年(1593)所刻《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的插图,采用了双面连式横幅大图的版式,崇祯年间刊刻的《峥霄馆评定出像通俗演义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和《新镌出像批评通俗演义鼓掌绝尘》插图则采用单面整幅的版式。也就是说,小说中“出像”插图的方式是单面整幅或双面连式,用一到两幅插图表现每一出的精彩情节。

    就戏曲而言,万历辛巳年(1581)富春堂刊刻的《新刻出像音注释义王商忠节癸灵庙玉玦记》是现存较早的以“出像”命名的戏曲本子,稍后的有世德堂万历十四年(1586)刊刻的《新刊重订出像附释标注裴度香山还带记》、《重订出像注释裴淑英断发记》,以及万历十九年(1589)刊刻的《新刊重订出像附释标注月亭记》。这些本子的题名是以“出像”进行标榜,插图为单面整幅的版式。《玉玦记》共36折,30幅插图,《还带记》共40出,24幅插图,《拜月亭记》共43折,10幅插图。细查这些插图发现,插图所表现的情节都是与每折的内容相对应的。又因为在曲本传抄、刊刻的过程中,“出”与“折”往往是通用的,“出”也就具有了“折”的意思,“相”指故事情节图,那么“出相”就有了表现每出故事情节图的意思。当然,这并不是说有多少折内容,就有多少幅插图,插图往往表现的是比较精彩的内容和章节,平淡的情节一般并未通过插图来表现,所以插图与每一折的内容之间也并不一定会完全做到了一一对应。如果说《玉玦记》中的36折,安排了30幅插图,还是力求一一对应的话,那么到《拜月亭记》中,43折仅有10幅插图,则是重点表现精彩情节了。以《拜月亭记》为例,这10幅插图的标题分别是“世隆自叙”、“瑞兰自叙”、“兄妹逃军”、“隆兰遇强”、“世隆成亲”、“兴福离寨”、“汴城聚会”、“试官考选”、“官媒送鞭”、“成亲团圆”,均是书中最精彩的情节,也是后世选本中选用最多的几折。

    由此可见,“出像”插图最初时是采用单面整幅的方式,用一到两幅插图表现每一出的精彩情节,后来慢慢出现了双面连式横幅大图的版式。可能由于商业竞争和书坊主趋利的关系,书中“出像”插图的数量开始减少,已经无法和每一出内容一一对应了,只是挑选其中最精彩的情节进行表现,而平淡的情节则一带而过,出现了几出或几折内容用一幅插图带过的现象。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181期)

    1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对于“出像”的界定,鲁迅先生认为宋元小说中的每页“上图下说”,就是所谓的“出像”,这与《汉语大辞典》的解释基本相同。

    B. 戴不凡先生认为,“明人刻小说戏曲多整页之‘出像’‘全图’”,整页的插图就是“出像”和“全图”,他认为“出像”和“全图”的意思相同。

    C. 关于全图,鲁迅先生的解释是“有画每回故事的,称为‘全图’”,这与《汉语大辞典》的解释类似,都是指向整页插图方式的。

    D. 鲁迅先生对“出像”与“全图”的理解不同,在他的理解中这两种插图方式的指向是不一样的。

    2下面说法不能作为划线句“‘出相’就有了表现每出故事情节图的意思”论据的是( 

    A. 在曲本传抄、刊印的过程中,“出”与“折”往往是通用的,“出”就有了“折”的意思,“相”指故事情节图。

    B. 《玉玦记》总共36折,安排了30幅插图,插图所表现的情节力求与每折的内容一一对应。

    C. 《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全书采用单面整幅的插图方式,共126幅插图,每一幅图分别对应一段内容情节。

    D. 并不是有多少折内容,就有多少幅插图,插图与每一折的内容并不一定完全做到了一一对应,这些插图往往表现的是剧本中比较精彩的内容和章节。

    3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出像”插图的方式是单面整幅或双面连式,如《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的插图为后者,每一幅图分别对应着一段内容的精彩情节。

    B. 《新刻出像音注释义王商忠节癸灵庙玉玦记》是现存较早的戏曲本子,稍后的还有《新刊重订出像附释标注裴度香山还带记》等本子,它们的插图为单面整幅的版式。

    C. 《拜月亭》中有 “世隆自叙”、“汴城聚会”、“兄妹逃军”、“隆兰遇强”等10幅插图,这些图仅与书中最精彩的情节一一对应。

    D. “出像”插图随着时间推移数量开始减少,出现了几出或几折内容用一幅插图带过的现象,这与商业竞争和书坊主趋利或有关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出李白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州慢》中虚写昔日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___________,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鹧鸪”的意蕴丰富,它表离情,表悲情,也表爱情,如我们学过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为了表达人们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来概括。

    (2)《春江花月夜》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写出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忧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苏轼《江城子》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情形。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琵琶行》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    

     杜甫在《登高》中借”“飞鸟寄寓漂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的句子是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一句和“______”一句都在说明展翅九万里的鲲鹏和天地间活动的各类事物都是有所待的。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3)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不然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2)《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说明知识的获取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_________________”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3)《<老子>四章》中指出为人自夸和自大的害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的诗歌中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如《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深切同情。

    (2)《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在和同舍生进行对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精神追求可以战胜物质贫困。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张祜

    三十未封侯,颠狂遍九州。

    平生镆铘剑,不报小人仇。

    [注]①张祜,唐代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②镆铘(mò yé),古代有名的宝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二句虽表达了诗人对三十岁还没有被封侯的失落,但更多的是自信。

    B.“颠狂遍九州”是说满怀失落的诗人潇潇洒洒游历天下的一种生活状态。

    C.“平生镆铘剑”意思是希望得到一把名剑,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引荐的心愿。

    D.“不报小人仇”表明诗人虽家世显赫,享有声名,但人生途中遇到了小人。

    【2】本诗与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标题相同,两首诗所书之愤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庾荜,字休野,新野人也。荜年十岁,遭父,居丧毁瘠,为州党所称。弱冠,为州迎主簿,举秀才,累迁安西主簿、尚书殿中郎、骠骑功曹史。博涉群书,有口辩。齐永明中,与魏和亲,以荜兼散骑常待,报使,还拜散骑侍郎,知东宫管记事。永明十年,己未,魏主宗祀显祖于明堂以配上帝,自是每依以为常。以散骑常侍从众聘于魏,魏主使侍郎成淹引荜等于馆南,瞻望行礼。永明十一年,庾荜掌中书诏诰,出为荆州别驾。仍迁西中郎谘议参军,复为州别驾。前后纲纪,皆致富饶。荜再为之,清身率下,杜绝请托,布被蔬食,妻子不免饥明帝闻而嘉焉,手敕褒美,州里荣之。丞相渠璋素与之交善,时荐言之天子补都官尚书使案事治叛乱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尚书左丞。时值凋敝,百姓凶荒,所在谷贵,米至数千,民多流散,荜抚循甚有治理。唯守公禄,清节逾厉,至有经日不举火。天监元年,卒,停尸无以殓,柩不能归。高祖闻之,诏赐绢百匹、米五十斛。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时荜为州别驾,益忽蔼。及高祖践阼,蔼以西朝勋为御史中丞,荜始得会稽行事,既耻之矣;会职事微有谴,上以蔼其乡人也,使宣旨诲之,荜大愤,故发病卒。

    (选自《梁书·庾荜传》,有删改)

    【注释】①纲纪:官名。公府及州郡主簙,这里指荆州别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荐言之/天子补都官尚书/使案事/治叛乱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尚书左丞。

    B.时荐言之天子/补都官尚书/使案事治叛乱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尚书左丞。

    C.时荐言之天子/补都官尚书/使案事/治叛乱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尚书左丞。

    D.时荐言之/天子补都官尚书/使案事治叛乱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尚书左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父母的丧事;遭父忧,即父亲去世。古时,父母逝世,要为父母居忧服丧。

    B.主簿,官名,负责掌管文书,办理事务。魏晋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C.朔,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古人常把“朔”和“晦”放在一起表示时间,如“朝菌不知晦朔”。

    D.践阼,也称为践极,是指帝王去世,文中“高祖践祚”就是指高祖去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荜孝顺至亲。十岁那年,遭逢父丧,他守孝时哀伤过度而消瘦不已,因而深受州里人称许。

    B.庾荜深受重用。齐永明年间,朝廷与北魏和亲,庾荜被任命兼任散骑常侍,作为报聘使者,同时又被授予散骑侍郎之职,主持东宫事务,管记事。

    C.庾荜清正廉洁。担任荆州别驾时,杜绝请求托付,生活清贫,妻子儿女都难免有饥寒之苦,因此受到皇帝的褒奖赞美。

    D.庾荜心胸狭隘。他瞧不起不得志时的同乡乐蔼,后来耻于乐蔼升职位超越自己,恰逢职事出现小过失而受乐蔼教训,忿恨不已,发病离世。

    【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散骑常侍从众聘于魏,魏主使侍郎成淹引荜等于馆南。

    ②明帝闻而嘉焉,手敕褒美,州里荣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毕淑敏在其《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说,我们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其中一间“安放我们自身”。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对毕淑敏的话,你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有何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