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共 60 卷。
B. 在中国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也有任命的意思,“东宫”指太子的老师,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 《逍遥游》出自《庄子》。其书是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 33 篇,包括内篇 7 篇,外篇 15 篇,杂篇 11 篇。
D.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东晋文学家,代表作品有《桃花源记》《饮酒》等,卒后朋友私谥为“靖节”。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值张老师的令郎结婚之际,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挚的祝福。
B.他在回复电视台的活动邀请时说:“公益活动我非常乐意参与,我一定会安排好工作,拨冗出席。”
C.业余书法爱好者老刘捧着自己的书法作品,郑重地对朋友老李说:“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聊供补壁。”
D.张晓明在个人单曲发布会上说:“承蒙各位朋友的厚爱,这张唱片得以发行付梓,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1)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另一代的最重要机构。同过去相比,在今天就更是这样。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使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的承担者角色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全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
(2)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是这种看法并不正确。知识是死的,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使个人仅仅变成社会的工具,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因为由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这些人把为社会服务看作自己最高的人生问题。
(3)但是人们应当怎样来努力达到这种理想呢?是不是要用讲道理来实现这个目标呢?完全不是。言辞永远是空的,而且通向毁灭的道路总是和侈谈理想联系在一起,但是人格绝不是靠言语,而是靠行动来形成的。
(4)因此,最重要的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初入学的儿童第一次学写字便是如此,大学毕业写博士论文也是如此,简单地默记一首诗,写一篇作文,解释和翻译一段课文,解一道数学题目,或体育运动的实践,也都是如此。
(5)但在每项成绩背后都有一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计划的实现也增长和加强了这种推动力。但同样是工作的动力,可以是恐怖和强制,是追求威信和荣誉的好胜心,或者也可以是对于对象的诚挚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愿望,也就是每个健康儿童都具有的天赋和好奇心,只是这种好奇心很早就衰退了。同一工作的完成,对于学生的教育影响可以有很大差别,这要看推动工作的主因究竟是对苦痛的恐惧,是自私的欲望,还是快乐和满足的追求。这里有极大的差别,对学校的教育价值关系也极大。
(6)我以为对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了学生们的健康感情、诚恳正直和自信心,它制造出的是唯唯诺诺的人。
(7)所谓好胜心,或者说得婉转些,是期望得到表扬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一个人希望得到他同类赞许的愿望,肯定是社会对他的最大约束力之一。但在这种复杂的感情中,建设性同破坏性的力量密切地交织在一起。要求得到表扬和赞许的愿望,本来是一种健康的动机;但如果要求别人承认自己比同学、伙伴们更高明、更强有力或更有才智,那就容易产生极端自私的心理状态,而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害。
(8)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以及同它有关的选择理论,被很多人引证来作为鼓励竞争精神的根据,有些人还试图伪科学地证明个人之间这种破坏性竞争的必然性。但这是错误的,因为人在生存竞争中的力量全在于他是一个过着社会生活的动物。因此,人们必须防止把习惯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目标向青年人宣传。因为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人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的贡献:然而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是从他的贡献来看,而不应当看他所能取得的多少。
(9)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在工作中的乐趣,以及对这些工作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这该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引导出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艺术技能。
(10)要启发这种创造性的心理才能,当然不像使用强力或者唤起个人好胜心那样容易,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更有价值。关键在于发展孩子们对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他人赞许的天真愿望,引导他们为了社会的需要参与到重要的领域中去。这种教育的主要基础是这样一种愿望,即希望得到有效的活动能力和人们的谢意。如果学校从这样的观点出发胜利完成了任务,它就会受到青年人的高度尊敬,学校规定的课业就会被他们当作礼物来领受。
(11)有件事或许你们会觉得奇怪。我详细讲到的是,我认为应当以什么精神教导青少年,我既未讲到课程设置,也未讲到教学方法。因为照我看来,这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远足活动训练了肌肉和体能,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智力和手艺方面技能的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冯·劳厄确实讲得很对:“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就是这个原因,我对于遵守古典文史教育制度的人同那些着重自然科学教育的人之间的争论,一点也不急于想偏袒哪--方。
[注]本文是爱因斯坦1936年10月15日在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稿,有删改。
【1】第(2)段中所谓“统一规格的人”是指缺乏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历来是把最大量的知识代代相传的最重要机构。
B.无论是写作文还是解数学题,都是重要的教育手段。
C.达尔文的生存竞争及其相关的选择理论都是错误的。
D.学校规定的任何课业都应该被学生当作礼物来领受。
【3】在爱因斯坦看来,“习惯意义上的成功”所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促使学生前进的“推动力”有哪些?孰优孰劣?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阐述。
【5】结合上下文简要说说你对“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句话的理解。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和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都运用了“杜鹃”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凄苦。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在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表明,只要肯下功夫,坚持不懈,连坚硬的金石都可以雕刻。
(3)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美好的时光总是随随便便地度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引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诗,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出师表》中,提醒后主刘禅要征求询问治国良计,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言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2)鸟作为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古诗文中有多种情感的表现。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表现自己无意出仕、厌倦官场而隐居的情怀。李密《陈情表》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乌鸦反哺表现自己对祖母的一片孝心。
(3)杜甫《登高》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屈原文章文平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进行了评价。
(2)杜甫《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鹃,又名子规,相传是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其啼鸣声哀婉凄切。杜鹃、子规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2)《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正面写乐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此中琴声不仅可耳闻,而且可目睹,形神兼备。
(3)《登泰山记》写冬日与友人登山观日出,看到“极天云一线异色,______”。《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郭橐驼种树的技艺高超,但他自认为不是真有什么使树木茂盛的异能,关键在于“______”。
10、古代诗歌阅读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含蓄高远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B.此诗开篇迂回委婉,用质朴凝炼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引发了诗人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C.首联上句写时间,意兴阑珊,下句写空间,,兴致勃勃,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D.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
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 众星拱月的作用。
E.末尾两句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2】此诗颔联描写精妙,请作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曹雪芹
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
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清洁)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飺(伺机讨要)茶吃这里并没你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 瓟斝(bānpáojiă)”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盅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盅"。妙玉斟了一盅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 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
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说着,便袖着那杯,递与贾母房中小丫头拿着,说:“明日刘姥姥家去,给他带去罢。”交代明白,贾母已经出来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不在话下。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选文写贾母一行到栊翠庵品茶,妙玉“忙接了进去”,“笑往里让”,“忙去烹了茶来”,用成窑的茶杯沏上老君眉奉上,可以看出妙玉是一个热情周到的人。
B. 本回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她带着一双透视的眼睛,透视了贵族之家的恣意豪华,虚荣享乐,见证了荣国府的由盛而衰。
C. 选文擅用简约传神的语言来表现人物个性。文中主要人物的对白描写,既鲜活的刻画了人物独特的性格,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 选文中妙玉说黛玉是“大俗人”,一向性情孤傲的黛玉默不作声,吃完茶约着宝钗离去,表现了黛玉的世故。
【2】《红楼梦》的细节描写令人惊叹,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品茶?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
【3】“世法平等”即世间万物平等,请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世法平等”在妙玉和宝玉二人身上的不同表现。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美团收购摩拜单车,摩拜创始人令许多创业者津津乐道。其中最具话题性的是一篇名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击中了人们心中绷得最紧的那根弦。看看“别人的成功”,再看看“你的平凡”,是不是有种被同龄人打倒在地、被抛弃了的挫败感?
而韩寒在微博上写文抨击:“成功的定义绝不只是套现几亿十几亿。身价千亿的首富,面对一个园丁、一个美编、一个程序员,都不存在抛弃不抛弃的关系,时代里不同人就是有着不同的分工和命运,也各有不同的成功……”
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同龄人焦虑”似乎已成为我们的标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明确观点并阐述理由;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