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唐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早缫而绪   B. 隆然伏行

    C. 苟有能反是者   D. 击木而召之

  • 2、下列各句中划横线处应填上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街头混混到仙界仙人,从外门废材到宗门希望,从   到富甲天下,少年李明的故事被很多人说起。

    ②仿制古画还有一种情形,就是不署姓名,以假乱真,   ,骗取黑钱。

    ③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   ,应有尽有。

    A. 不名一文  鱼龙混杂  浩如烟海   B. 不值一钱  鱼目混珠  林林总总

    C. 不名一文  鱼目混珠  林林总总   D. 不值一钱  鱼龙混杂  浩如烟海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先生

    陆 昕

    可以这样说,从我初识许先生,直到今日,印象从未改变。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先生永远是二十多,至多三十多岁。

    我想这是由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并进而产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所致。教书育人,正是一种可以使人保持青春活力的事业。他身上有一种长久保持不变的对新事物的兴趣、追求和探索,还有对青年人耐心认真地倾听,感同身受的理解和知无不言的交谈。这里面没有“作秀”的成分,而能让你切切实实地感到诚恳,故而使你能够打开心扉。无论上课还是闲谈,他对学生后辈的教诲都是聊天谈心,这样他的传授和言行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记忆于思想深处。

    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初,许嘉璐先生常到我家来。当时他是北师大中文系的教师,住校内。祖父陆宗达是语言教研室主任。系里或教研室有什么事,都是许先生来。后来又发展到他时不时来家中问学:师生相处十分融洽。

    记忆中,每当许先生来,家中便总有欢声笑语。我和我妹妹都喜欢他来。虽然相对我们来说,他是大人,当时三十岁出头,而我们还是十多岁的孩子,可他并不因此而轻视我们,好像特别能与我们合到一块儿,就像是大朋友。有不少祖父的朋友、学生到我家,与我们谈话,总爱说:“你有这么好的条件,要好好学习呀,把爷爷的学问继承下来。”这当然是关心,但也总隐隐露出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诲,给人以沉甸甸的压力。许先生则不然,他没讲过这样的话,但是在我们山南海北的闲扯中,每当我向他请教或他纠正我话中的错处时,便总会旁征博引许多古代文化知识,因势利导,最终在“润物细无声”中将我导入到求学的途径。

    许先生的专业是古汉语,但他多才艺,这也是他与人容易沟通的原因。80年代初,卓别林的电影风行一时,有部电影名叫《舞台生涯》,里面有这样几句台词:“黄昏时的暮色像梦一般美,天空中弥漫着丁香花的气息……”我那时正当青年,满脑子玫瑰色的浪漫,对这两句话非常喜爱。有次我到许先生家给祖父办事,闲谈中提到这部电影,我就把这几句台词背了出来,并说翻译家潘耀华翻得真好。许先生笑道:“那是我写的。”细问,原来潘耀华也住北师大,离许先生家不远,且二人十分熟悉,所以潘耀华每译一部卓别林的电影都要请他润色修改。

    许先生也是有生活情趣的人。他好养花种草,客厅里当年有两样东西最惹眼,一是满架满柜的书籍,一是高高低低的花草,家具则是陈旧的。在花香与书香的熏陶中,坐在那时刻要留神挂破裤子的破沙发上,与他天南海北地闲谈,真是一种享受。

    这些年里,许先生讲述他的学术生涯、治学途径、人生道路,都会一再提到、回顾我祖父对他的影响和教诲。其实,一个人的一生,名师的教诲固然是重要的,然而,路毕竟是自己走出来的。50年代时,古代汉语算作过时的封建时代的那套学问,一些古代文化的课被砍掉,祖父也“失业”改行去教现代汉语。那时有多少青年人不愿追随时代当弄潮儿,而去学无用的腐朽的“八股”?而50年代后期毕业留校的许先生却选择并爱上了这门被视为“枯燥”的学问。五六十年代,许先生便从祖父习《说文》、训诂,从未中辍。祖父从师大山西临汾干校奉调回京,每日到师大化学系的《新华字典》编写组上班,编写词典,许先生一星期便有两个上午去词典组,在一间小屋里从祖父“偷学”《说文》。周末,又常来家里讨教。就这样,水滴石穿,终成方家。

    有段时间祖父不在家,许先生虽然也自顾不暇,但还隔三差五来家看我祖母。有一次我从外地回家,看见他手里拿了两包油纸包裹细麻绳捆扎的点心,正和祖母来回推让。只听他说:“老师不在,做学生的应该。”祖父最后的那段日子,是在友谊医院度过的。许先生时任中文系主任,自然又是少不了操持。

    前几年,香港凤凰电视台录制了对许先生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吴小莉问许先生,您现在有这么多职衔,最看重哪一个?答曰:“先生。”先生即教师。当教师,说易也易,说难也难。冬烘八股,易也,饱学深思,难矣,更何况还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训诫令人不敢懈怠。正因为做教师,做一个受人爱戴的教师不容易,因此也无上荣光。桃李满天弦歌遍地,是我中华文明的根基所在。

    相关链接:

    人们认识许嘉璐,多因他的行政角色,其实他还是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训诂学、《说文》学、古代文化学、中文信息处理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自1959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许嘉璐的行政职务跨过好几个台阶,但“教师”这个角色,他从未放弃过。

    (卢昱、逄春阶《许嘉璐:唤醒心底的“中国智慧”》)

    1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先生为什么永远是二十多,至多三十多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热爱教育事业,进而产生的使命感、责任感;而教书育人可以使人保持青春活力。

    B. 他好探索新事物并关心、理解青年,耐心认真地倾听青年人的心声,与之真诚沟通。

    C. 他的传授和言行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记忆于思想深处。

    D. 不会轻视十多岁的孩子,特别能与他们合到一块儿,就像是大朋友。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在作者心中,许嘉璐先生从未改变,永远年轻,这是因为他能和人很好地沟通,学习上不给作者压力,不说教诲的话,多才艺且有生活情趣。

    B. 因为古汉语是过时的封建学问、无用的腐朽八股,没有青年人愿意学,许嘉璐先生却爱上这门枯燥的学问,他一直跟着陆宗达躲在小屋偷学。

    C. 许嘉璐先生的专业是古汉语,他常帮助潘耀华润色修改卓别林电影的台词译文,《舞台生涯》里有几句就是他写的,说明他现代汉语也很好。

    D. 许嘉璐先生多因他的行政角色为人所知,但在众多职衔中的他最看重“先生”,他深知做一个受人爱戴的教师不容易,也为此感到无上荣光。

    E. 许嘉璐先生之所以能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与他的勤奋用功、追求探索精神有关,与他的天赋和生活情趣有关,与陆宗达的教诲和影响有关。

    3“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师大的校训。请从许嘉璐先生的“学”和“行”中任选—方面,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阿房宫赋》中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  

    (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是:  

    (5)《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是: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一诗中逶迤的蜀道,有极其奇险的风光,其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永的《望海潮》中抓住“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3)“花草”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常被作者借来抒情。《离骚》(节选)中,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白芷和秋兰,表明自己追求美好品质,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2)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__。(屈原《离骚》)

    (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5)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李商隐《锦瑟》)

    (7)《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 7、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任选5小题)

    ①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感慨过去无法追回,未来却仍然可能被自己掌握的诗句是:“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荀子·劝学》)

    ③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提醒人们应该从项羽的失败中接受教训,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④“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________。”(《逍遥游》)

    ⑤《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______,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⑦“_______,割也;_______,折也。”(《庖丁解牛》)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秋江图景。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仰俯视角,把夸张与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山川之高险。

    (3)“猿啼”是古诗文之常见意象,如郦道元《三峡》中引自渔歌的“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挥霍他人点滴积累起来的财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秋娘渡、泰娘桥:吴江地名。②银字笙:作者家乡的一种乐器。笙管上刻有表示音调的银字。③心字香:作者家乡一种常见的熏香名,据说是因香成心字形。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片春愁待酒浇”中 “待酒浇”,言其愁绪之浓,急欲要借酒消愁。

    B.“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是写舟过吴江时的情景,呼应首句的“春愁”。

    C.“飘飘”“萧萧”句烘托了凄清、伤悲气氛,表达作者仕途不得志的苦恼。

    D.词末一“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表达了岁月无情的感慨。

    2词的结尾“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貌似在描写鲜明而令人愉悦的景象,但实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悲伤的情感,下面诗歌中的情景关系与这一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B.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C.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崔涂《江雨望花》)

    D.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

    3“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己未朔,李纲至行在,奏曰:“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帅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甲子,以李纲兼御营使。纲入对,言曰:“今国势不逮靖康间远甚至于所当急而先者则在于料理河北河东料理稍就然后中原可保而东南可安帝善其言,问谁可任者,纲荐张所、傅亮。时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已而帝意复变,纲又极言其不可,且曰:“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盖天下精兵健马皆在西北。若委中原而弃之,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内陆,盗贼亦将蜂起为乱,跨州连邑,陛下虽欲还阙,不可得矣,况欲治兵胜敌,以归二圣哉!况尝降诏,许留中原,人心悦服,奈何诏墨未干,遽失大信?”帝然之。而汪伯彦、黄潜善阴主扬州之议。或谓纲曰:“外论汹汹,咸谓东幸已决。”纲曰:“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乙亥,召河东经制副使傅亮还行在。纲言:“圣意必欲罢亮,乞付黄潜善施行,臣得乞身归田里。”泣辞而退。或曰:“公决于进退,于义得矣,如谗者何?”纲曰:“吾知尽事君之道,不可则全进退之节,祸患非所恤也。”会侍御史张浚劾纲以私意杀宋齐愈,且论其招军买马之非,潜善、伯彦等复力排纲,请帝去之,遂罢纲为观文殿大学士。浚论纲不已,乃落职提举洞霄宫。凡在相位七十七日。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李纲辅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国势不逮靖康间远甚/至于所当急/而先者则在于料理河北/河东/料理稍就然后中原/可保而东南可安

    B.今国势不逮靖康间远/甚至于所当急而先者/则在于料理河北/河东/料理稍就然后中原/可保而东南可安

    C.今国势不逮靖康间远甚/至于所当急而先者/则在于料理河北/河东/料理稍就/然后中原可保/而东南可安

    D.今国势不逮靖康间远/甚至于所当急/而先者则在于料理河北/河东/料理稍就/然后中原可保/而东南可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午,古代用天干地支相配来纪年、纪月、纪日,文中的“甲午”和“己未”同是用干支来纪月。

    B.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二圣,文中指宋徽宗、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军攻破汴梁城,将徽钦二帝俘虏,并押往北方。

    D.关中,指“四关”之中,是秦国故地。与《过秦论》中“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关中”范围大致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纲上奏高宗,说天命没有改变,皇帝在外统帅大军,应该担当起迎接二圣、安抚诸国的大任。

    B.当皇帝还都之意发生变化时,李纲直言皇帝曾经下诏,答应留驻中原,怎可出尔反尔、失信于民。

    C.汪伯彦、黄潜善暗中主张迁都扬州,外面纷纷议论皇帝将巡幸东南时,李纲决定用辞职来据理力争。

    D.李纲因受张浚等人排斥被降为观文殿大学士,但张浚也因不停地控告李纲而被降职为提举洞霄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

    (2)吾知尽事君之道,不可则全进退之节,祸患非所恤也。

    【5】请结合文本,概括李纲在相位仅七十七天就遭免职的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玩物丧志,人们耳熟能详,用来告诫、提醒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的人,不要因此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

    作家刘墉说,玩物丧志,这句话不一定正确,因为许多人由玩物的嗜好,进而成为行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特别说明:1.不规范涂改一处扣2分。2.作文不到600字,20分以下给分;不到700字,30分以下给分;不到800字,36分以下给分;45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850字;50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9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