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通辽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是者不           彰:彰显

    B.己复礼为仁         克:约束

    C.众人之所过         复:重复

    D.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惊骇、恐惧

  •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人。初唐时,曾官太乐丞,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②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B.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其后六句。“东皋薄暮望”给中间两联的“望”中之景投入薄薄的暮色;“徙倚欲何依”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C.“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句子,表现了诗人渴望贤才的迫切心情。

    D.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期浙江省杭州市税务部门,经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网络主播黄薇(网名薇娅)涉嫌偷逃税款。经查,黄薇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相关部门对黄薇追缴税款、加收滞纳全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

    网红主播雪莉和林珊珊偷逃税被处罚,还在舆论场中发酵。与悉尼和林珊珊相比,薇娅偷逃税数额更惊人,性质也更恶劣。薇娅被重罚,一方面是她偷逃税数额巨大,且持续时间长;另一方面,她是明知故犯,经税务机关多次提醒督促仍整改不彻底。在这种情况下,薇娅被重罚,可谓求锤得锤。国家对新业态一直持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绝不是管死,也不是不管不问,而是严格拿捏尺度。此次对薇娅的查处,不仅不会影响新业态的发展,还会推动新业态等经济形式迈上更合法、更有序的健康发展轨道。

    薇娅全网被封意义深远:既警示网红个体需节制贪欲,又有效遏制乃至防范出现类似偷逃税现象。既需要直播平台严格把关,落实责任;也需要相关行业强化自律,加强内部约束。多管齐下,各尽其责,网络带货才能迎来发展的春天,新业态才能更为良性发展。

    (摘编自秦川《薇娅偷逃税款被重罚,为谁敲响警钟》,人民网”202112月)

    材料二

    俭德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提倡勤劳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一再警示全党和全国人民不能丢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在国家层面,儒家认为不节俭是奢侈、僭越。孔子提出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强调唯有俭者不夺人,以节俭实现财不可胜用的治国目标。荀子则指出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强本而节用,则可富国富民。

    在家族层面,儒家认为,不着意突出个体,而是体现群体,强调个人对家族和民族国家的责任。所谓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在后世浩如烟海的家训中,大都把放在突出位置,告诫治家要修养节俭之德,勿染骄奢之风。如北宋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训诫家人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清末名臣曾国藩更是躬行节俭,在其传世的曾氏家书中指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

    在个人层面,儒家认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上至精英、下至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行为准则。孟子要求人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荀子对于的态度较孟子宽容,但也提出了节欲,谓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节也

    (摘编自周秋光、黄召凤《儒家节约思想的当代价值》,《湖南日报》20211月)

    材料三

    古人以释俭,如俭者,敛也。因能直观展示出个体的节俭力度和决心而较易得到外界的关注和赞誉,个体由此获得的强烈认同感和愉悦感,又推动其在后续行为中坚持和强化节俭这种行为。久之,就会形成对物欲的良好管理,使之处于一个合理范围,有效防止物欲泛滥。

    俭德的最低标准就是不浪费,其实质是对劳动果实的爱惜和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首先,对劳动果实的爱惜,就包含着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认可与尊重。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可直接观察到稼穑之艰难以及劳动果实之不足,从而更易于生发和强化对劳动果实的珍视情感;而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劳动产品日益丰富,劳动形式也发生转变,故有些人对劳动艰辛的认知以及对劳动果实的珍惜开始弱化,客观上造成了毫不在意的浪费。其次,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物质储备,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对自然资源不节制使用,即使数量充足最后也会枯竭。

    俭德并不追求无限节俭,而是主张量入为出。即根据自身实际经济能力规划开支,反对超出能力的消费。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拥有巨额金钱就可以追逐奢华,肆意消费。一方面,个体金钱虽有明确归属权,但是通过金钱消耗的资源则属于所有人;另一方面,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本身就与节俭要求相背离。因此,人们赞誉那些贵而持俭、富而居俭的典范,这些人虽身居高位或家境富足或受万众瞩目,但都崇俭戒奢。

    (摘编自王颖《俭德的意义》,《光明日报》202011月)

    【1】下列关子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带货要良性发展,不仅需要网红个体节制贪欲,也需要平台自律以及法律约束。

    B.消费的节俭既能使个体受到外界赞誉,又能推动其后续行为的强化,有效防止物欲泛滥。

    C.荀子认为欲望虽然不可去掉,但可以对它加以节制,他的节欲比孟子的寡欲相对宽容。

    D.传统儒家文化认为“俭”,不只是突出个体,更强调个体对家族和民族国家的责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这些说法体现出人们对劳动果实的珍视与保护。

    B.作者在阐述俭德的实质时,将古代与现代的生产力进行对比,论述了现代社会浪费产生的客观原因。

    C.国家一改“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对薇娅等直播平台主播重罚,使新业态的发展更健康、完善、合法。

    D.“俭德”认为即使现在拥有充足的资源,也反对超出能力的消费和对资源的消耗,这与荀子的节欲观一致。

    【3】综合三则材料内容,简述“俭德”的现实意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借与庄子和望帝有关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哀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写莲花形象高洁,仪态庄重,令人油然而生敬意不敢轻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淇水再宽终有岸,反衬男子变化无常,没有底限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4)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6)《种树郭橐驼传》中,写他植者种植之后更过分的动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美文默写。

    没有了征人送行,有怎会有  

    一句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互相安慰?

     

  •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___________,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

    (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_____________,以浮游尘埃之外

    (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6)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

    (7)盛衰之理,虽曰天命,____________

    (8)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

    (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

    (10)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

    (11)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

    (12)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_

    (1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14)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15)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以“金、木”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了士大夫之族师道不复的原因: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

  • 9、名句名篇默写

    (1) ,风飘飘而吹衣。

    (2) 眄庭柯以怡颜.

    (3)木欣欣以向荣,  

    (4) ,穷岛屿之萦回。

    (5)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芥为之舟,

    (7)     ,此小年也。

    (8)     ,以游无穷者

    (9)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0)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当侍东宫,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小题1有人认为“愁”字是本词的“词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2】(小题2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个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请从“情、词(炼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形影相(慰问) B.但以刘日西山(迫近)

    C.疾病(经常) D.则刘病日(沉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具表闻   生物之息相吹也

    B.州司临门,急星火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顺私情 非吾之所有

    D.进退,实为狼狈 巫医乐师百工

    3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泰山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表明孝比忠重要,明确表示不愿应诏,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D.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5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都有着美好的期望。然而,这种期望可能和时代需求、现实条件、家人期待……存在落差或错位。

    面对上述落差或错位,你有怎样的体验或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体会或看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