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太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组是( )

    A. 莽苍者   适:适合   怀良辰以孤往   怀:留恋,爱惜

    B. 舸舰弥   津:渡口   纤歌凝而白云  遏:阻止

    C. 且益艰   穷:困厄,处境艰难   程氏妹病终   寻:不久

    D. 兄弟   鲜:无   臣微志   听:准许、成全

     

  • 2、选出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过也: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B.庠序之教:  庠序,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庠,周代叫序。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说法。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______(本来/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______(再也不是/不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

    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______(渡过/度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取材于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填入材料一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来               再也不是               渡过

    B.本来               不再是                  渡过

    C.从来               不再是                  度过

    D.本来               再也不是               度过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人民民主专政”优越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用以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

    B.可用以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

    C.已使建设工作获得了迅速的成功。

    D.有助于经济水平在短时间内提高。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拥有显著的制度优势、雄厚的物质基础、丰富的人力资源、完整的产业体系、强大的科技实力、广阔的市场空间、强劲的发展韧性,具备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就,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从历史通向未来,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程一脉贯通。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取材于李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3】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对原文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一百年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实现了复兴目标。

    B.制度优势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有利条件之一。

    C.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取得伟大历史成就,已彻底解决了贫困问题。

    D.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标志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要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不仅要求我们具备强大的物质基础,也要求我们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但它必须与时代融合才能为现时代的人们所接受。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紧密结合。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唯有人民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民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实现中国梦,需要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需要充分发挥全体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

    追梦需要勇气,圆梦需要行动。我们既要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蹚过深水区去追梦,也要诚实劳动、开拓创新,以实干兴邦,以实干圆梦。

    (取材于朱可辛《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选项中对“实现中国梦”的条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之一。

    B.当前的物质基础是由实现中国梦必须团结的人民群众创造的。

    C.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中国精神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力量。

    D.实现中国梦一定要传承改革开放40多年不懈奋斗的实干精神。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主要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文中屈原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松,为历代文学家的情感和观念所浸润,被赋予了多重的象征意义,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又如《蜀道难》中“____________”。

  • 5、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2)《陈情表》中,李密如实向晋武帝汇报了自己和祖母的年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后文提出奉养祖母做铺垫。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体现作者暂且将白鹿放于山林,待兴起时访问名山,表现出作者乐于徜徉山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2)《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阁夜》)

    (3)李煜在《虞美人》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虞美人》)

    (4)《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妃久久站立,盼望帝王来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房宫赋》)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们愉快地谈心,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是:  

    (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3)《滕王阁序》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人生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客至》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生活贫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面上写诗人写书品茗、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上暗含作者怀才不遇的郁闷和惆怅。

    (5)古人经常以数字入诗,比如杜甫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水天相接的绝美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3)庄子的《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行船对水的依赖性,以此来类比大风载鹏翼。

    (4)《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完成下面小题。

    [中吕]普天乐·翠荷残

    滕宾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1“中吕”是_______,“普天乐”是_______,“翠荷残”是_______

    2“蜗角名”的典故出自________

    3“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这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学。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凝曰:“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之以女。

    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是时,进士多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晋初,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为翰林学士承旨。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皆称旨。天福五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高祖将幸邺,而襄州安从进反迹已见。凝曰:“陛下幸邺,从进必因此时反,则将奈何?”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凝曰:“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高祖以为然。是时,郑王为开封尹,留不从幸,乃授以宣敕。高祖至邺,从进果反,郑王即以宣敕命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讨之。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 岁余,罢平章事,迁左仆射。汉高祖时,拜太子太傅,封鲁国公。显德二年卒,年五十八,赠侍中。

    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之士。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凝举进士及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

    (选自《新五代史·杂传第四十四·和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

    B. 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

    C. 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

    D. 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宗,五代时后唐皇帝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君王死后在太庙被供奉时起的称号,多带有祖、宗等字。

    B. 丈夫,也叫大丈夫,文中指有所作为的人。与《谷梁传》中“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中的“丈夫”同义。

    C. 翰林,古代官职名,唐朝时始设,专门掌管由皇帝直接发出的重要诏令,后世大多沿袭下来,但不尽相同。

    D. 开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历史上又称为汴梁、汴京,与西安、洛阳、南京和北京等同称为中国著名古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和凝出身世家,自幼聪慧。他的九世祖唐朝时做过监察御史,他父亲虽然没有做过官,但喜欢和文人交往;他小时候就聪明敏捷,气质出众。

    B. 和凝事主忠贞,讲究道义。他初入仕途时,担任贺瑰的从事,贺瑰战败,只有他始终追随;敌人的骑兵紧追不舍时,他果断引弓射杀了对方。

    C. 和凝分析形势,料事如神。高祖要到邺城去时,他预料安从进必然会趁机造反,建议高祖早作准备;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和他设想的一样。

    D. 和凝善待人才,提携后辈。他年轻时考中进士第五名,到他掌管科举时,选中范质为第五名,后来范质也同他一样封为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

    4把下列课本中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

    (2)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皆称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法元素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首先,在亚运会的标志设计上,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毛笔隶书字体,将“薪火”两个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其次,在各个场馆和设施的建设中,也大量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和书法装饰,如龙凤呈祥、福字等,这些元素既增添了场馆和设施的文化内涵,也表达了中国对亚洲各国友人的热烈欢迎。此外运动会项目也采用了篆书的设计风格。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以颜体楷书写就的各代表团的中文名称端庄大气,展现了传统书法之美,传递了华夏文化,彰显了文化自信。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