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 ,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
②儒学热,是当今一大文学文化现象,从学者到民间,不乏追寻者。但是也有些人只想凭借
而揣摩得到儒学真谛,这是很错误的。
③文学经典,就是要精读, ,反复咀嚼,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以期产生内心的共鸣,收获更多的人生启迪。
A.口传心授 口诵心惟 口耳之学 B.口耳之学 口传心授 口诵心惟
C.口耳之学 口诵心惟 口传心授 D.口传心授 口耳之学 口诵心惟
2、下列各句中,画线部分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
B.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译文:用一车的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
C.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译文:对他如此迅速的办完差事感到奇怪
D.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译文:希望委屈一下您的车马,我去拜访一下他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汤一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小时候的汤一介住在南池子的缎库胡同。由于父亲汤用彤先生一直在北大教书,生活条件还不错。他们住的房子很大,有四五十间,院子也很大,每到冬天的时候,他们就往院子里泼水,在那里溜冰。对于汤一介而言,那真是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父亲随北京大学到了昆明,他考进了西南联大附中,后来又转学到了重庆的南开中学。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国家积贫积弱,百姓颠沛流离,年轻的汤一介深感痛心和困惑。当时的南开中学可以说是一个贵族学校,国民党很多高官的子女都在那儿上学,常常用汽车接送。那时候的汽油是非常贵重的。于是,热血愤激的汤一介和同学张岂之、宁可拍案而起,办了一期壁报《一滴汽油一滴血》,抨击这一现象,但是学校训导长对他们毫不客气,“不让我们出了,而且说再闹就开除我们。”
1945年1月,为准备考大学,汤一介回到了昆明。汤一介跟着钱学熙,接触了他毕生难忘的克里斯朵夫•依修午德的《紫罗兰姑娘》。他深刻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那么的遥远。再深刻的爱也挽救不了人们的孤独”。当时,由于妹妹的病逝,加上国民党政府的黑暗,少年汤一介开始独立思考一些人生问题,《论死》《论善》《论生意义》等一些展露他哲学家天赋的文章就出来了。
第二年,汤一介考上了北京大学。“我下定决心,我要做个哲学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探讨一些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
1981年,汤一介在北京大学开课,他将《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一课修改成《郭象与魏晋玄学》,找出魏晋玄学发展的内在理路,探讨哲学方法对认识哲学思想变迁的重要意义,尝试把哲学的比较方法运用于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这些问题的讨论,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哲学思想的解放;在由《早期道教史》一课修改成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汤一介大胆提出,必须把“宗教”和“迷信”区别开来,要肯定“宗教”和“非理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而这些探讨,均是此前的道教研究很少讨论到的,汤一介以他敏锐的哲学家的眼光,开新时期哲学研究风气之先。
一直以来,西方哲学是有其庞大的范畴体系的,而中国哲学的精华则散见于浩如烟海的古籍,需要进一步论证和推演,需要有更加严密的逻辑体系。汤一介开创性地提出做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要从大量的史料里梳理、建构出一个中国哲学的体系。
作为一名学者,他想他必须肩负起这样一个责任,就是探讨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在传承自己文化的过程中使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于是,汤一介在讲课的同时办中国文化书院函授班,一招生就是一万两千人。
耄耋之年的汤一介的最后心愿是“把《儒藏》做好,把中国解释学做出点眉目来。”要集中华文化精髓之大成,将儒家文化瑰宝系统全面地“收藏”;创建中国解释学,是要参照西方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注释经典的要义进行系统地研究和梳理,其意义则在以新的理论方法和新的语境对传统文化进行“开发”,即古为今用。“如果只有收藏,没有开发,则传统文化会一直束之高阁;但如果只有开发,而没有收藏,则传统文化会陷于贫瘠。”对这个明清两代均有学者提出而终未成行的浩繁无比的工作,汤一介惟一担心和希望的是,他要努力等到编撰工程完成的那一天。
汤一介说,人到老年,总会考虑一些事情,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是吃饭,穿衣,这样一天天活着,还是有理想和抱负?当然,每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是不同的。父亲汤用彤告诉他的两句话,“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汤一介说他一直努力在做。“做了自己很高兴,很喜欢的事情,那就很好。而且,我相信它会有一定的意义。”
相关链接
汤一介(1927—2014),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著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等,在国内外哲学界产生很大影响,为哲学研究史上不可不读的著作。虽然有数次机会留在国外一流大学任教,薪酬、环境都要比国内好得多,他都放弃了,对于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来说,“活着就意味着责任”。
(以上材料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中记叙汤一介在北大开课期间对玄学、佛教、道教的讨论,是为了衬托他深厚的哲学功底。
B.汤一介当初下定决心做一个哲学家的原因在于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一些社会人生问题。
C.“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是吃饭,穿衣,这样一天天活着,还是有理想和抱负?”汤一介意指人的理想虽不同,但却要做有意义的事。
D.汤一介提出从大量的史料里梳理中国哲学的精华,以期建构中国哲学体系,从而使中国哲学拥有像西方哲学那样庞大的范畴体系。
E.本文通过记叙汤一介从青春年少到耄耋之年的经历,描写了他在传承中国文化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有责任感的学者的形象。
(2)汤一介先生为什么会成为国内外影响重大的哲学家?请就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结合材料做简要的概括分析。
(3)汤一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在文中是通过哪些事件体现出来的?请结合材料概括。
(4)文中汤一介先生谈到:“如果只有收藏,没有开发,则传统文化会一直束之高阁;但如果只有开发,而没有收藏,则传统文化会陷于贫瘠。”请结合材料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抒胸臆,表现诗人高洁傲岸、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淼的雄伟气象。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在所有人都称赞或诽谤他的时候也不更加奋发或沮丧的原因是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觉得不过如此。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__________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词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如《春江花月夜》开篇用 “________”勾勒春江水势浩荡的壮丽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 ”描写水波动荡生起烟雾的景象。
(2)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如《拟行路难》中鲍照借酒来宽慰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 ”;《将进酒》中李白叫仆人把五花马,千金裘都拿去换美酒,是为了“_______ ”。
(3)“鸟”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中,不同的鸟,会被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短歌行》中曹操用“_________”表现乱世中士人向南寻找依托的彷徨;《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以鸟作比,表达自己对往日山林依恋的句子是“________”;《蜀道难》中李白借黄鹤飞不过去反衬蜀道之高,又借“悲鸟号古木”和“_________”的鸟叫声,渲染蜀道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蜀相》中杜甫用鸟儿动听的叫声反衬内心忧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柳永《望海潮》中用“嬉嬉钓叟莲娃”表现市井生活的和谐美好,王维在《山居秋暝》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山居生活的情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的《逍遥游》中,连用两个问句对天空颜色的成因进行了探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为了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先后用了芥草和水杯做了实验,强调了舟的浮动对水深度的依赖性。
(3)庄子的《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大鹏要想顺利“南飞”,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先上升到足够的高度并且前方没有什么阻挡了,可见大鹏是“有所待”并不“逍遥”的。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灭亡之因时说,若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_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那么“___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垠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4)《菩萨蛮》中写出了江南水乡景色美,又凸显了江南水乡生活的悠闲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以八千岁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在《逍遥游》中阐述了真正意义上的“逍遥”境界,天地万物只有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游于无穷,达到逍遥。
(5)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6)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 。
(7) 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
(9) 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 。
(11) 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14)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 ,晚有儿息。
(15)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___________________ 。
(16) _____________ ,形影相吊。
(17) 诏书切峻,______________。
(18) 本图宦达,_____________ 。
(19) _____________ ,宠命优渥。
(20)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下句构成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2】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礼部尚书杨玄感,骁勇,便骑射、好读书,喜宾客,海内知名之士多与之游。与蒲山公李密善。密,弼之曾孙也,少有才略,志气雄远,轻财好士。为左亲侍,帝见之,谓宇文述曰:“向者左仗下黑色小儿,瞻视开常,勿令宿卫。”述乃讽密使称病自免,密遂屏人事,专务读书。尝乘牛车读《汉书》,杨素遇而异之,因召至家,与语,大悦,谓其子玄感等曰:“李密识度如此,汝等不及也。”由是玄感与为深交。时或侮之,密曰:“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伸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奥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玄感笑而服之。素恃功骄倨,朝宴之际,或失臣礼,帝心衔而不言,素亦觉之。及素薨,帝谓近臣曰:“使素不死,终当族灭。”玄感颇知之,且自以累世贵显,在朝文武多父之故吏,见朝政日紊,而帝多猜忌,内不自安,乃与诸弟潜谋作乱。帝方事征伐,玄感自言:“世荷国恩,愿为将领。”帝喜曰:“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固不虚也。”由是宠遇日隆,颇预朝政。帝伐高丽,命玄感于黎阳督运。遂与虎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等谋,故逗遛漕运,不时进发,欲令渡辽诸军乏食。帝遣使者促之,玄感扬言水路多盗,不可前后而发。玄感弟虎贲郎将玄纵,鹰扬郎将万石,并从幸辽东,玄感潜遣人召之,二人皆亡还。时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以舟师自东莱将入海趣平壤,玄感遣家奴伪为使者从东方来,诈称来护儿反。移书傍郡,以讨来护儿为名,各令发兵会于仓所。郡县官有干用者,玄感皆以运粮追集之。玄感选运夫少壮者得五千余人,丹杨、宣城篙梢三千余人,刑三牲誓众,且谕之曰:“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天下骚扰,死辽东者以万计。今与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何如?”众皆踊跃称万岁。
(选自《资治通鉴 隋记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伸其用/公不如 /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
B.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伸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
C.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伸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而轻天下士大夫邪/
D.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伸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古代官署名,隋唐六部之一,主管礼仪和屯田等事务。
B.薨,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而帝王或皇后之死称崩。
C.漕运,我国古代利用江河等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
D.三牲,古代指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也指鸡、鱼、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年轻时就有才华谋略,志气抱负远大。隋炀帝见到李密,认为他看上去不寻常,免去了他的官职,让他摒弃应酬来往,专心读书。
B.杨素非常赏识李密。杨玄感深受父亲的影响,和李密结下了深厚的交情。李密对杨玄感和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从而让杨玄感佩服。
C.面对混乱的朝政和隋炀帝的猜忌,杨玄感内心感到不安,就与他的几个弟弟暗中策划谋反。隋炀帝准备征伐高丽,杨玄感请求担任将领。
D.杨玄感诈称来护儿谋反,并以讨伐来护儿为名命令各郡出兵集结。他杀三牲誓师,宣称皇帝无道,不体恤百姓,鼓动大家起兵来拯救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乘牛车读《汉书》,杨素遇而异之,因召至家,与语,大悦。
(2)素恃功骄倨,朝宴之际,或失臣礼,帝心衔而不言,素亦觉之。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致广大而尽精微”语出《中庸》,意为既通达广博之境又极尽精微之处。“广大”和“精微”是两种不同的向度,但又是相辅相成的。要登高望远、胸怀大局,也要落细落实、积微成著。这是治国理政的辩证法,也是每一个普通的国家建设者应当秉持的人生准则。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从下列任务中选择一个,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十八岁成人仪式”上,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的演讲稿。
②在2022年5月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之际,你写给某位当代青年楷模的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贴合情境,切合身份;符合文体,格式规范;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