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将有事于西畴
——“以”、“于”都是介宾,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B. 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恨晨光之熹微
——两个“之”字都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 ①云无心以出岫 ②登东皋以舒啸
——两个“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
D. ①既窈窕以寻壑 ②亦崎岖而经丘
——“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幽深的河岸”“崎岖的山路”;前面省略了“循”“沿”等动词。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市场经济改革把在现代化道路上艰苦跋涉的中国人推上了一个高峰。我们要未雨绸缪,一刻都不能忘记发展中那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风险隐患。
D.虽早有心理准备,可被妈妈这么直白地说出来,他还是沮丧无比,郁闷地坐在桌前,味同嚼蜡吃着早餐。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解决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们最基本的国情、最根本的民生。只有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始终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人民群众真正有保障有安宁。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粮食产量从2004年的4.69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6.64亿吨,增长42%。这有力保障了粮食供给,解决了吃饭问题,国家粮食安全防线得以筑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始终把粮食和农业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确立了新时期“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明确要求必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不断完善和创新粮食安全政策机制和制度框架,探索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粮情的粮食安全道路,当前粮食安全形势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中国探索实践的粮食安全道路,以解决吃饭问题这一最根本的民生需求为出发点,是符合世情国情的国家治理实践创新。一是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即以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为核心的国内粮食生产体系,以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市场稳定为重点的粮食储备体系,以统筹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和资源为路径的全球农产品供应链。二是不断加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建设。一方面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稳步推进中央和地方两级粮食储备体系建设,目前国家粮食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良好,是确保粮食安全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关键支撑。三是有效统筹国内外农业资源配置机制。在立足国内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探索形成能够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资源配置机制,不断深化国际农业和粮食安全合作,积极拓展经贸投资,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推进建立全球农产品供应链,进一步增强我国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走中国粮食安全道路,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将中国人的饭碗更加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此,要进一步强化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夯实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和责任心,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有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由增产向提质导向转变,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粮食质量,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加强粮食安全风险治理,全面提升粮食安全宏观调控水平和风险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优化区域布局,完善品种结构,健全物流体系;鼓励我国企业深度融入全球农业食品生产、加工、物流、营销及贸易产业链、价值链与供应链,深度参与国际农业和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充分发挥共建“一带一路”在拓展农业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构建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业食品供应网络。
(选自《坚持走中国粮食安全道路》,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粮食产量从2004年的4.69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6.64亿吨,增长42%,增幅巨大,原因之一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很早就落实了国家粮食战略。
B.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的头等大事,只有牢牢把“粮袋子”抓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全的。
C.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不仅要不断完善创新,还要不停探索,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粮情的安全之路。
D.中国探索实践的粮食安全道路包括: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加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建设,有效统筹国内外农业资源配置机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通过一组数据,以我国粮食生产的丰硕成果为依据,证明了我国已端稳中国饭碗、始终掌握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B.文章第三段通过并列式的论证结构,论述了我国探索粮食安全道路的实践创新,论证清晰而严谨。
C.文章最后一段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粮食安全道路的具体措施,高屋建瓴,引人深思。
D.全文多处采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既丰富了文章内涵,又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一举多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完全得益于党中央制定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B.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将来不会出现粮食问题。
C.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中国就具有了良好的粮食供给保障能力。
D.我国要坚定不移地走一条符合世情国情的粮食安全道路,构建起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写屈原因品德高尚被群小妒忌诬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歌咏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夸饰了山峰之高,凸显了绝壁之险。
(3)《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自”和“空”,可知这里人很少来,而且诸葛武侯当年的丰功伟绩已成为过去。
(4)在《陈情表》中,作者李密向晋武帝上表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起到总起和概括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评价屈原的《离骚》文辞平常,但意义重大;列举的事例虽浅近,但含义深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南部边境的措施是: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对北部边境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燕歌行》中,描写汉将出征时,金鼓震天、旌旗如云、大摇大摆开赴战地的场面。为失利时狼狈情景做反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滕王阁序》中的“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描写了音乐响遏行云之魅力,在《李凭箜篌引》中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书愤》中,诗人以诸葛亮自况,以此自勉,表明他敬仰诸葛亮、渴望建功立业,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惊心动魄的场面。
(2)屈原《离骚(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时不我待,应珍惜时间。
(3)杜甫《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主人公回忆从小与氓一起玩耍的美好时光,描绘的场景与成语“青梅竹马”相仿。
(5)诗人词家们往往巧妙地把数字引入诗词创作之中,品味古诗词中数词的运用,既可领略古人遣词造句之匠心,又能从一个新的视角获取审美享受。如《望海潮》“__________________”和《扬州慢》“_______________”中的数词就是通过“言过其实”的描述,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的。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比喻论证的方法,从反面论述了成功的学习者必须具有恒一的精神。
(2)古诗文常用侧面描写手法写音乐的魅力。自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一句,以诗人因内心深受触动而泪雨滂沱,侧面写出琵琶女所奏音乐的感染力;而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蛟龙和寡妇的表现,侧面写出客人箫声的感染力。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描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荣辱,不因外界的评价而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题目。
书愤
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诗人已六十二岁,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1】从格律的角度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诗。
【2】赏析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一句中的“空”字在全诗中的妙用。
【3】诗人在诗的尾联写到《出师表》,其用意何在?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丰熙,字原学,鄞人,布政司庆孙也。幼有异禀。尝大书壁间曰:“立志当以圣人为的,逊第一等事于人,非夫也。”年十六丧母,水浆不入口数日,居倚庐三年。弘治十二年举殿试第二。孝宗奇其策,赐第一人袍带宠之。授编修,进侍讲,迁右谕德。以不附刘瑾,出掌南京翰林院事。父丧阕,起故官。
世宗即位,进翰林学士。兴献王大礼议①起,熙偕礼官数力争。及召张璁、桂萼为学士,方献夫为侍读学士,熙昌言于朝曰:“此冷褒、段犹②流也,吾辈可与并列耶?”抗疏请归,不允。既而尊称礼定,卜日上恭穆献皇帝谥册。熙等疏谏曰:“大礼之议颁天下三年矣,乃以一二人妄言,欲去本生③之称,专隆鞠育之报,臣等闻命,惊惶罔知攸措。窃惟陛下为宗庙神人之主,必宗庙之礼加隆,斯继统之义不失。若乖先王之礼,贻后世之讥,岂不重累圣德哉。”不得命,相率伏哭左顺门。遂下诏狱掠治,复杖之阙廷,遣戍。熙得福建镇海卫。
既璁等得志,乃相率请释谪戍诸臣罪,皆首及熙,帝不听。熙年且七十,给事中田濡复请矜宥,卒不听。居十有三年,竞卒于戍所。隆庆初,赠官赐恤。
子坊,字存礼。举乡试第一。嘉靖二年成进士。出为南京吏部考功主事。寻谪通州同知。
免归。坊博学工文,兼通书法,而性狂诞。熙既卒,家居贫乏,思效张璁、夏言片言取通显。
十七年诣阙上书,言建明堂事,又言宜加献皇帝庙号称宗,从配上帝,世宗大悦。未几,进号睿宗,配飨玄极殿。其议盖自坊始,人成恶坊畔父云。明年复进《卿云雅诗》一章诏付史馆待命久之竟无所进擢归家悒悒以卒晚岁改名道生别为《十三经训诂》类多穿凿语。或谓世所传《予贡诗传》,亦坊伪纂也。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九》)
(注)①大礼议: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因其无嗣,便由其堂弟朱厚熄(兴献王之予)继位,是为明世宗。后明世宗与武宗1日臣们在以谁为其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以及其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上产生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世宗在坚持追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其为献皇帝,加封生母为兴国皇太后。②冷褒、段犹:汉朝大臣,为官没有原则,一味秉承上意。③本生:养子对亲生父母的称呼。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复进《卿云雅诗》/一章诏付史馆/待命久之/竟无所进擢/归家悒悒以卒/晚岁改名/道生别为《十三经训诂》/类多穿凿语
B.明年/复进《卿云雅诗》一章/诏付史馆/待命久之/竟无所进擢/归家悒悒以卒/晚岁改名道生/别为《十三经训诂》/类多穿凿语
C.明年/复进《卿云雅诗》一章/诏付史馆/待命久之/竟无所进擢归家/悒悒以卒/晚岁改名/道生别为《十三经训诂》/类多穿凿语
D.明年/复进《卿云雅诗》/一章诏付史馆/待命久之/竟无所进擢归家/悒悒以卒/晚岁改名道生/别为《十三经训诂》/类多穿凿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古代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乡试取录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也叫“廷试”。
B.翰林学士,官名,常以有文学才能的朝臣担任,一度成为皇帝亲近的顾问兼秘书官。
C.赐恤,指官吏死后,根据其生前功劳大小,追赠官爵,褒封谥号,并给其家属抚恤金。
D.庙号,旧时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追尊为某祖(开国君主一般为祖)某宗之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丰熙以孝侍亲,情深意真。母亲去世,多日汤水不进,住倚庐守孝三年;父亲去世,服丧期满才重新担任原职。
B.丰熙才华卓越,皇帝赏识。参加殿试,高中榜眼,皇帝却赐予第一的袍带以示恩宠,授职编修,自此步入仕途。
C.丰熙直道而行,敢于直谏。大礼之议发生之时,丰熙便偕同礼官力争,甚至不惜多次伏地哭谏,终究难遂心愿。
D.丰坊性情狂诞,有违父意。丰坊生活穷困,为求得通显,不惜逆父志,建议给献皇帝加庙号称宗,遭众人厌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大书壁间曰:“立志当以圣人为的,逊第一等事于人,非失也。”
(2)既璁等得志,乃相率请释谪戍诸臣罪,皆首及熙,帝不听。
【5】丰熙性格刚直,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说明。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朱自清
邪恶获得胜利的唯一条件,就是善良的人们保持沉默。
——爱德蒙·伯克
你若沉默,请出于爱而沉默;你若发声,请出于爱而发声。
——奥古斯丁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