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黑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5月7日的新华社电讯报道,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焕文认为,北京沙尘的源头是国外一些地区冬春季翻耕后裸露休闲的农田。

    B.其实,对于孩子的睡眠问题,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看,还是从社会的呼声看,早已引起了足够的关注。

    C.每年一到“小升初”的关键时候,众多家长便使出浑身解数,为让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而四处奔忙,演化成愈演愈烈的择校风。

    D.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找到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使RNA(核糖核酸)干扰能有效在患者体内的相应部位进行。

  •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茘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_______________。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①人们一直在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

    ②早在1800多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

    ③在21摄氏度的环境里,可贮藏一二星期。

    ④当时是“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宋蔡襄),“颠坑仆谷相枕藉”,“惊尘溅血流千载”(宋苏轼)。

    ⑤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⑤④ D.③①⑤②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工尺谱、减字谱、律吕谱等。把转瞬即逝的声音用一系列抽象符号记录下来,是一项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却十分复杂的工程。为记录声音,古代的中国人尝试了多种方式,寻找到多种途径,创造了多种乐谱。这些乐谱应当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千百年来音乐家一直在不断追求和完善乐谱这一用平面图形表达声音高低长短的符号体系。古今中外,贯穿乐谱中的基本元素是数字。五线谱依据五条横线的高低,表示声音高低。简谱以数字排序,表示声音高低。西方唱名法(doremifasola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中国人用汉字表达音高,历史上把乐谱符号,称为谱字。工尺谱字,是否也是数字呢?常见的谱字共计十个: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一眼便知的数字有:一、四、五、六。其他符号也同质同构,源于数字。

    在西方乐谱大面积传播之前,工尺谱使用甚广。中国戏曲的主要记载方式就是工尺谱。清代贮香主人1821年辑录的《小慧集》,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其中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民间器乐的主要记录形式也是工尺谱,大家熟悉的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山西笙管乐、冀中音乐会、江南丝竹等,都是采用工尺谱记录。民间乐师依照师傅嫡传的墨本和父辈祖传的曲本,辗转续抄,代代相传。工尺谱的流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文化现象,不但宫廷、寺院传抄,市井、乡村也传抄,而且民间抄本比宫廷藏本保存得更好,流传得更广。

    20世纪,传统文化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五线谱与简谱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形式,工尺谱被驱除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甚至连其名称也已退出大部分人的记忆。21世纪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深入人心。西安鼓乐”“福建南音等古老乐种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则说明人们对工尺谱的态度已发生了逆转。

    没有谱本,无以为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存在的声音也就不易传播。乐谱是话语权之所在:(1             ;于乐器,则是按谱用字的依据;(2              ;于乐社,则是凝聚、维系组织的象征。

    (摘编自张振涛《工尺谱:让传统音乐有可依》)

    材料二:

    回溯中国音乐的历史,吸收互鉴、融合创新伴随始终。从隋唐的多族文化并存,到充分消化吸收后坐立部的演变;从钟鼓琴箫作为华夏庙堂正声、文人雅乐的延续,到由胡琴、琵琶、唢呐这些外来乐器伴奏的乡间俚曲的兴盛,中国传统音乐从来没有停止与各种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以一种文化上特有的包容、同化的能力,伴随时光迁移,呈现不同样貌。

    近代经历了民族危亡,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入反思并借鉴西方先进文明,这其中也包括音乐。改良”“创新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民乐发展的关键词。首先是物质层面。为了让民族乐器能够有更大的音响、适应更快速的演奏,所有民族乐器无一例外都在形制上进行了改革,有的甚至加上了原本没有的机械结构。就连作为中国悠久音乐历史象征的古琴,也用钢弦替代了原本的丝弦,带上了工业文明的气息。其次是传承方式。中国传统音乐向来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即使有自己的记谱方式,也只是作为一种基本演奏框架的提示性文本,这为演奏家的二度创作提供了发挥空间,也成为欣赏的旨趣所在。而今天的民乐,则更多地依赖专业化、学院式的传承,学生根据严格记谱(大多是五线谱)的形式学习被规范化、精确化的传统音乐。民族管弦乐队的诞生,可以看作这种改良”“创新思想的最典型代表。原本或单打独斗、各得其所,或攒三聚五、吹拉弹打的民间演奏,被按照交响乐队的模板扩大编制、重新排列组合,搬上了舞台,演奏出前所未有的民族交响。

    21新世纪以来,中国民乐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向好的态势。专业作曲家因为对西方音乐文化的深入全面学习,成为在文化观念上最早实现升华的先行者。吴蛮、郭雅志等一批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率先走向国际的民乐人,便是这群先行者中的演奏家代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放慢了求新的脚步,停下来思考,甚至将目光投向身后,希望通过记录,保护与传承那些随着时代、社会变迁而日渐衰微甚至濒临消失的民间音乐传统。这其中有为创作而探寻文化宝藏的作曲家,有心怀忧虑穿行于田野案头的学者,也有为了延续香火而苦苦支撑的民间演奏艺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自信和认同,更看到一份责任与坚守。这坚守中,蕴含着如华阴老腔一样让现代人为之震撼的悠远历史回响。

    随着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深入,不少来自异域文化的艺术家开始尝试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场域,这可以看作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更为开放包容的另一个注脚。在今年中国器乐电视大赛中,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家们尝试演奏中国民乐,甚至为它创作新曲。这不仅是一种音响上的融合,更是一种情感上的靠近;不再是一种文化猎奇,而是一种思想精神层面的深入交流与平等对话。

    (摘编自张萌《艺文观察:赋予民族音乐新的时代内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人发明的工尺谱是表达声音高低长短的符号体系,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让中国人感到自豪。

    B.工尺谱被驱逐,是因为传统文化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五线谱与简谱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形式。

    C.学生用严格记谱的形式学习被规范化、精确化的传统音乐比口传心授的方式更有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创新。

    D.中国传统音乐自古以来就注重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如专业民乐人走向国际,民间演奏艺人苦撑民乐“香火”。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尺谱同简谱一样,也贯穿了数字这一基本元素,常见的十个“谱字”由数字或源于数字的符号构成。

    B.民族管弦乐队是中国民乐改良创新的典型,在此之前,中国民乐虽然有合奏,但不符合交响乐队编制。

    C.关于中国独特的记谱方式,材料一指出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的重要意义,材料二指出工尺谱的不足。

    D.两则材料都认为,新世纪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重心是对传统的继承、保护、创新和与外来文化的交流。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庄亲王允禄编纂《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记录丰富的戏曲音乐,收录4466首工尺曲谱。

    B.学堂曾经明令禁用工尺谱,今天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跟着民间乐师咿咿呀呀韵唱工尺谱。

    C.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D.中国当代作曲家秦文琛创作的唢呐协奏曲《唤凤》至今经常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演奏。

    【4】请结合上下文,将材料一最后一段横线处空缺的文字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15字)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自我夸耀的后果,是对自视太高的人的一种警醒。

    (2)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作者藐视富贵利禄,只愿沉醉酒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贾谊《过秦论》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高处着笔写夔州的特定环境,“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飘泊无定的悲苦生涯。

    (2)《赤壁赋》中有美景,有深情,亦有真理。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再小也不能据为己有。

    (3)古人重视学习对改变自我的重要作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强调要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自己;《论语·学而》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强调虚心学习可以匡正自己。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武侯祠庄严肃穆的气氛,抒发凭吊情怀。

  • 7、根据提示写出课文中对应的句子。

    (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宋荣子对待赞誉和责难的态度。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作者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4)李密《陈情表》中表现家里家外都无人照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用互文的手法写六国的宝藏。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客至》中写招待客人的菜肴和酒都很简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这一思想。

    (3)《石钟山记》中苏轼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明示自己在实践中穷究事理、驳斥旧说的决心。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

    张元干

    落景下青峰,高浪卷沧洲。平生颇惯,江海掀舞木兰舟,百二山河空壮。底事中原尘涨。丧乱几时休。泽畔行吟处,天地一沙鸥。

    想元龙,犹高卧,百尺楼。临风醉酒,堪笑谈话觅封侯。老去英雄不见。惟与渔樵为伴,回首得无忧。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景物描写,气势磅礡,交代活动的背景,也寓含着国运与时局现状。

    B.“泽畔行吟”化用了屈原被流放的典故,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心忧天下的情怀。

    C.“想元龙”句用三国时陈登与许汜的典故,旨在讽刺沽名钓誉之辈封侯之心。

    D.最后两句是作者劝慰友人之语,不要说三伏正热,只要撇开世事便是好时节。

    【2】《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词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寒磊落之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抑塞”和“磊落”之气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魏文明太后欲废魏主,穆泰切谏而止,由是有宠。及帝南迁洛阳,所亲任者多中州儒士,宗室及代人往往不乐。泰自尚书右仆射出为定州刺史,自陈久病,土温则甚,乞为恒州;帝为之徙恒州刺史陆叡为定州,以泰代之。泰至,叡未发,遂相与谋作乱,阴结镇北大将军乐陵王(元)思誉、安乐侯(元)隆等,共推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为主。叡以为洛阳休明,劝泰缓之,泰由是未发。

    颐伪许泰等以安其意,而密以状闻。行吏部尚书任城王澄有疾,帝召见于凝闲堂,谓之曰:“穆泰谋为不轨,扇诱宗室,脱或必然,今迁都甫尔,南北纷扰,朕洛阳不立也。此国家大事,非卿不能办。卿虽疾强为我北行审观其势傥其微弱直往擒之若已强盛可承制发并州兵击之。”对曰:“泰等愚惑,正由恋旧,为此计耳,非有深谋远虑;臣虽驽怯,足以制之,愿陛下勿忧。虽有犬马之疾,何敢辞也!”帝笑曰:“任城肯行,朕复何忧!”遂授澄节、虎符、御仗左右,仍行恒州事。

    行至雁门,雁门太守夜告云:“泰已引兵西就阳平。”澄遽令进发。右丞孟斌曰:“事未可量,宜依敕召并州兵,然后徐进。”澄曰:“泰既谋乱,应据坚城;而更迎阳平,度其所为,当似势弱。泰既不相拒,无故发兵,非宜也。但速往镇之,民心自定。”遂倍道兼行。先遣治书侍鲺李焕单骑入代。出其不意,晓谕泰党,示以祸福,皆莫为之用。泰计无所出,帅麾下数百人攻焕,不克, 走出城西,追擒之。澄亦寻至,穷治党与,收陆叡等百余人,皆系狱,民间贴然。澄具状表闻,帝喜,召公卿,以表示之曰:“任城可谓社稷臣也。”

    魏主以有罪徙边者多逋亡,乃制一人逋亡,阖门充役。光州刺史博陵崔挺上书谏曰:“天下善人少,恶人多。若一人有罪,延及阖门,则司马牛首桓魋之罚,柳下惠婴盗跖之诛,岂不哀哉!”帝善之,遂除其制。

    (选自《资治通鉴·齐纪六》,有删改)

    注①魏主:与后文的-“帝”皆指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②休明:美好清明,多指政治教化好。③桓魋:春秋时宋大夫,曾有宠于宋景公,后得罪,景公要抓他,逃到卫国,司马牛是他的兄弟。④盗跖:春秋时期人,曾率众起事横行天下,侵暴诸侯。柳下惠为其兄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卿虽疾强/为我北行/审观其势/傥其微弱/直往擒之/若已强盛可承/制发并州兵击之

    B. 卿虽疾/强为我北行审观/其势傥/其微弱/直往擒之/若已强盛可承/制发并州兵击之

    C. 卿虽疾强/为我北行审观/其势傥/其微弱/直往擒之/若已强盛/可承/制发并州兵击之

    D. 卿虽疾/强为我北行/审观其势/傥其微弱/直往擒之/若已强盛/可承制发并州兵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州,又名中土、中原、中国,意为国之中、华夏之中,是河南省的古称。

    B. 犬马,古时臣下对君主自比之词,表示愿供驱使。文中是古代大夫对自己生病的一种委婉的自谦说法。

    C. 虎符。做成伏虎形状的兵符,是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所用的凭证。

    D. 社稷,是古代帝王所祭神的总称,用来代指国家;“社”指谷神,“稷”指土神。

    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穆泰在文明太后废主一事上曾有恩于皇帝,朝廷迁都洛阳后,他以身体不适应定州当地气候为由,被改派做恒州刺史,与陆叡互换任职。

    B. 穆泰到达恒州之后,勾结陆叡等人想要推举元颐作皇帝,元颐假装统一,暗地里却把这种情况密奏朝廷,皇帝因此请任城王元澄出面讨贼。

    C. 在讨伐穆泰的过程中,元澄听从了右丞孟斌的建议,对双方形势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制定出正确的作战策略,最终取得胜利,活捉穆泰。

    D. 在处罚流放罪犯逃亡一事上,光州刺史崔挺与皇帝意见相左,他以司马牛和柳下惠为例进行劝谏,最终说服了皇帝,废除了先前的株连制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穆泰谋为不轨,扇诱宗室,脱或必然,今迁都甫尔,南北纷扰,朕洛阳不立也。

    (2)澄亦寻至,穷治党与,收陆叡等百余人,皆系狱,民间贴然。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孔子乐享清贫,也不拒绝富贵,更不会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面临富贵、功名、人生价值,他心中有准绳,取舍有标准。

    你所在的班级计划围绕“当代青年学生应追求怎样的义利观”举行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