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唯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只要拂动书页,当时所言便洗耳恭听。时间的作用淘汰了粗劣制品。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明言(明智睿哲的话)方能经久传世。
A. 与世长存 B. 真知灼见 C. 熠熠生辉 D. 洗耳恭听
2、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国语》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纪传体著作。
B.单于:秦汉时匈奴君主的称号,高适的《燕歌行》中“单于猎火照狼山”指敌酋。
C.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如《伶官传序》有“遣从事”一说。
D.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称为太牢。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2—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42.8万亿元,年均增长5.7%。国家财力的日益壮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完善政策机制。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共计7.07万亿元,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等领域突破技术瓶颈和“卡脖子”问题,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大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012—2021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从4.54万亿元增加到8.34万亿元,年均增幅为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从1.2万亿元增加到2.5万亿元,年均增长8.5%。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教育支出从2.12万亿元增长到3.82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从8058亿元增长到18659亿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
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大力支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节能环保支出从2963.46亿元增长到6305.37亿元,年均增长8.8%,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华网)
材料二:
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如今,我们昂首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当以更大的决心实现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更高质量的小康,需要更加全面。既是主体上的全覆盖,更是内容上的全涵盖。经济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只是全面的“一块板”,还有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每一块“板”都需要补齐,都需要发展得更好、质量更高。
全面小康事关每一个人,是一笔不折不扣的“民心账”,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更高质量的小康,本质上是群众更满意的小康,概括起来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满足群众对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高需求,便是顺应群众的新期待,便能牢牢把握这份向往。
全面小康不能在刚刚建成的“快活三里”歇歇脚,更不能停留在“原地打转”。当前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既要解决短板问题,又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衔接的延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唯有铆足劲头,共同奋斗,不断夯实全面小康基础,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接续力量。
(摘编自《奋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人民网,2021年8月6日)
材料三:
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不懈追求的梦想。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民们写下了“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诗句。
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那一刻,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得到了兑现;那一刻,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夙愿,变为了现实。为记录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程,介绍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探索实践,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验,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
中国的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环顾我们今天的生活,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更加繁荣发展、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这说明,中国的全面小康,是体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小康;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小康;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维度、全方位的小康。
中国的全面小康,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一方面,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社会更稳定,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巨大贡献。世界贫困人口的版图,正是因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显著缩小。另一方面,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摘自韩维正《中国的全面小康是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9月29日 第 07 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世纪前20年,人均国民收入显著增长,国家财力日益壮大,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
B.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贫困发生率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些成就充分折射出全面小康的特色。
C.2012年以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加大对科学技术、农林水、教育、节能环保、卫生健康等方面支出,为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D.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只要继续保持现有的发展进程和当今的生产生活方式,就能确保从全面小康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体现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B.中国的全面小康,意味着中国已经解决了贫困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C.中国人民自古就有对小康生活的向往,几千年的接续奋斗,中华民族的梦想和夙愿,变为了现实。
D.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全新样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
【3】材料二提出“当以更大的决心实现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请简要阐释“更高质量”的内涵。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
(3)《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 _____。
5、课内补写。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高度评价屈原的品格和文章,说他志行高洁、品行端正,说他的《离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贾谊《过秦论》中,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忧政勤民可以富国强兵,安逸享乐自会招灾亡身,对此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归家后在劳作之余放声呼啸,身心舒展,文思泉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2)杜甫在《登高》中表达了自己因双鬓白发、年老多病而暂停饮酒的烦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一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回味无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山势高险到即便是轻捷的黄鹤、猿猴都很难越过。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曾曰“思而不学则殆”,而在《劝学》中荀子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过类似的意思。
(2)“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韩愈在《师说》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定义老师的职能。
(3)《锦瑟》中,诗人追梦醒来,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追忆锦瑟年华的怅然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在一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但这种传统在古代曾面临危机。韩愈就在《师说》中通过写士大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怪状,揭露了他们以从师为耻的心理本质。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村行①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 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诗句的第二联和第三联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情表(甲) 李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乙) 简明英
钦惟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禄秩不容及不孝之徒;以仁心怀远人,匹夫无有不获之愿。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
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鹤发垂堂,西山之日已薄;弃亲赴任,不孝之罪弥深。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尽奉欢之期,然后复求仕进,以尽忠罄节,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注:禄秩,官员俸禄的级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B. 听臣微志 听:劝告
C. 鹤发垂堂,西山之日已薄 垂堂:靠近屋檐的地方
D. 不孝之罪弥深 弥: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设九宾礼于庭
B. 陛下安所用之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请以战喻
D. 苟违亲而事主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3】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段(甲)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写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主要是通过议论来表达的。
B. 文段(甲)工整的对仗句式,铿锵有力,感情诚挚,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草报恩”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C. 文段(乙)先摆出圣朝“以孝道治天下”、“以仁心怀运人”的大道理,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写法,举出“禄秩不容及不孝之徒”的历史和“匹夫无有不获之愿”的普遍事实。
D. 文段(乙)以“西山之日已薄”喻母亲生命衰落,既打动皇上,又言自己报效圣朝有日,“人子”之私与“圣朝”之道兼顾,道理显豁。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伏 望 圣 慈 收 回 成 命 矜 其 爱 日 之 短 俾 遂 归 养 之 图 则 臣 母 子 拭目 清 平 讴 歌 德 泽 为 赐 多 矣
【5】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弃亲赴任,不孝之罪弥深。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母亲节到了,一早打开朋友圈、微博,到处都是祝母亲节日快乐的信息,还夹杂着晒自己和母亲的照片,转发各种讴歌母爱伟大的文章、故事等,热闹非凡。这时候你不赶紧表达下对母亲的的感情,都不好意思给别人点赞。
面对这种“示爱”的方式,一半以上的母亲表示并不知情。因此有网友吐槽,“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也有不少网民觉得:“平时不习惯和父母交流感情,或者不好意思表达感激之情,用这样的方式说出心里话,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还有网友认为,比起隔空抒情,能回家给妈妈做饭,陪妈妈聊天,给妈妈买点实在的礼物,才是表达祝福的更好方式。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