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的辽阔:一百五十里______。再走一百五十里,也______。
2、按要求补充诗、句。
(1)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3)《长歌行》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
(4)优秀的古诗词是丰富的文化营养,要用心品味。读于谦《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高尚情操;读李贺《马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感受他渴求建功立业、为国出力的愿望;欣赏范仲淹《江上渔者》中的“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读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感受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3、猜成语
危楼高百尺______欲穷千里______
小荷才露尖尖角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
相逢何必曾相识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______
4、我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些四字词语来赞扬鲁滨逊。
5、按要求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4分)
近义词:屹立— 广袤无垠— 捍卫— 腼腆—
反义词:漫长— 名不虚传— 平坦— 懒惰—
6、课外阅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朝的_____(人名),诗中“簸”的意思是______。
【2】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文,答题。
【材料一】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选自孟浩然《宿建德江》)
【材料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选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材料三】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材料四】)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 (选自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材料五】 ,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选自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材料六】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波浪不止深几许,南湖今与北湖平。(选自韦庄的《暴雨》)
【1】补充【材料一、二、三、四、五】中空白处的诗句。
【2】阅读【材料一】,说说哪一个字堪称全诗的“诗眼”,并简析其用得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两首诗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材料三】,诗中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江南春天的特点的?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 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请你再写两句类似这种借古讽今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材料四】,诗中后两句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且余味悠长,请你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再写两句像这样对仗工整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材料五、六】,同样是写雨,我更喜欢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端午》,完成练习。
端午
材料一: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的历史了。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正阳节、天中节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据有关学者考证,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吴越地区举行的图腾祭(以龙为图腾),这比起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是较为隆重的,庆祝活动也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草等。香囊做成不同的形状,以五色丝线缠绕,结成一串,玲珑可爱。如今,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有些活动得到了新的发展,如赛龙舟已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成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1】在学校端午节文化活动中,丁丁想去观看歌舞表演,他应该去____________。
【2】“材料二”是从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介绍端午节的。
【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端午节还有“中元节”这个别称。 ( )
(2)芳芳根据活动安排来到实验楼,为朋友制作了香囊。 ( )
(3)冬冬在1号教学楼参加了诗词天地活动,吟诵了屈原的作品。( )
10、品读课文语段,完成练习。
唯一的听众(节选)
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
【1】我“蹑手蹑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画“ ”的句子?语段中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还有哪句?
【3】“沮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锯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试分析本语段与后文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列短文《天安门前看升旗(节选)》,回答问题。
天安门前看升旗(节选)
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以去看看呢?
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上升,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竟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是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徐徐上升在国歌声里,红旗愈益升高了。
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
刚才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
国歌令我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能依然这么淡漠么?
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不但写了现实中的升旗,也写了想象中的升旗,请写出文中写想象中升旗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说说现实中的升旗与想象中的升旗,最大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关于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天气冷的语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气虽然太冷了,但大家都不觉得。
B.天气虽然太冷了,但大家看升旗的热情高涨。
C.天气太冷了,大家都觉得不应该来。
D.天气显然太冷了,大家看升旗的热情受影响。
【4】下列对文中加框词的理解,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居然”一词写出了“我”对呼应者多的出乎意料。______
(2)“竟”写出了人们观看升旗的热情高、来得早,让我想不到。______
(3)“一如”写出了国旗班的战士一直都是那么的英姿勃发。 ______
(4)“躁动、直跳、竟然”写出了升旗时场面混乱,不够庄重。______
【5】本文在描写天安门广场上升旗时运用了点面描结合的手法,请分别摘出一句来说明这样描写的作用。
面上描写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上描写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写“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请结合文中的人与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在当时的升旗现场,你又会走过怎样的长长的心路?请用简要的语言把你想到的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公交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能让出行更顺利便捷。
注:单一票价一元,无人售票路线,主动投币,不找零钱。
【1】这个站台的名称是__________。
【2】成成牙疼,想去人民医院看牙医,他应该坐__________路公交车,票价是__________元。
【3】元元想到节制闸去,他最适宜的路线是_________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微笑
飞机起飞前,一位乘客请空姐给他倒一杯水,他要吃药。空姐很有礼貌地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请稍等片刻,等飞机升空平稳飞行后,我立刻把水给您送过来,好吗?”
15分钟后,飞机早已进入了平稳飞行状态。突然,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空姐猛然意识到:糟了,由于太忙,忘记给那位乘客倒水了!空姐连忙来到客舱,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了您吃药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那位乘客抬起右手,指着手表说道:“怎么回事,有你这样服务的吗?你看看,都过了多久了?”空姐手里端着水,心里感到很委屈,无论她怎么解释,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谅她的疏忽。
接下来的飞行途中,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空姐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然而,那位乘客余怒未消,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样子,并不理会空姐。
临到目的地时,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给他送过去。很显然,他要投诉这名空姐。此时,空姐心里虽然很委屈,但是仍然不失职业道德,显得非常有礼貌,而且面带微笑地说道:“先生,请允许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无论您提出什么意见,我都将欣然接受!”那位乘客脸色一变,嘴巴准备说什么,可是却没有开口,他接过留言本,开始在本子上写了起来。
飞机安全降落了。所有的乘客陆续离开后,空姐打开了留言本。她惊奇地发现,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信,而是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整个过程中,你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的十二次微笑,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改为表扬信!你的服务质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乘坐你们这趟航班!”
【1】文章以“微笑”为题选择材料,你认为这则材料好在( )
A.空姐十二次面带真诚的微笑的服务,促使乘客的投诉变成了表扬。这个材料表现了微笑的巨大作用。
B.空姐的微笑很迷人,让乘客难忘。
【2】作者把留言本的内容放在故事的结尾,这样写的好处是( )
A.更加表明了空姐的个人素质高。
B.设置悬念,达到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3】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空姐的_________描写,我是通过_______这个词知道的。
【4】微笑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气质,是一种风度。微笑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写一写生活中令你感动的微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鹦鹉鱼的睡衣
①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们叫它鹦鹉鱼。
②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据研究这种鱼的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的伙伴会很快赶来帮忙,咬断钓鱼线,从危险中救出同伙。如果有的被鱼筐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它的尾巴,拼命从筐缝中把它拉出来。所以,一般的渔民很难捕获到这种鱼。
③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因为鹦鹉鱼很怕死,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
④它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每天晚上,它们睡在自己编织的睡衣里,确实能够防御敌人的侵害,并能安安静静地睡一晚。可是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到了晚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
⑤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打扰。
⑥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
【1】分别找出①、②、③段中能概括段落中心意思的关键词语。
____ ____ ____
【2】对画“﹏﹏”的句子理解正确地是( )
A.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别的鱼类,而是同伴鱼类的互相嫉妒。
B.因为平时鹦鹉鱼受到外界伤害时,其他鹦鹉鱼会很快来解救受困者,而当鹦鹉鱼困在睡衣里时,就会因得不到同伴的救助而死亡。
C.鹦鹉鱼织的睡袋太结实,它们自己有时候就出不来,作茧自缚。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
A.第①自然段先写鹦鹉鱼的全身色彩艳丽,又写身体各个部位的不同颜色,所以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也就是逻辑顺序。( )
B.第②自然段采用从结果到原因,又从原因到结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
C.第①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下定义,第⑤自然段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
【4】文中加点的词语“就能”强调了鹦鹉鱼___
【5】你是如何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结合实际说一说。
___
15、句子训练。(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为双重否定
1.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2.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3.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
4.我们必须承认太阳不是绕地球运行的。.
5.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17、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花儿开了。
(2)荷塘里的荷花都打着朵。
(3)绵绵的春雨还在下着,滋润着的麦苗。
(4)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就要到来。
18、火星上非常干燥。火星上氧气含量极少。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照要求写句子。
1.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改为一句话,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题目: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从“科技、运动、旅行”中任选一个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