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忍耐,和平,本来也是美德之一。但是 ;在中国忍辱含垢, ,已变成君子之德。这忍耐之德也就成为国民之专长。所以西人来华传教,别的犹可,若是白种人要教黄种人忍耐和平无抵抗,这简直是太不自量而发热昏了。在中国,逆来顺受已成为至理名言,弱肉强食,也几乎 天理。
A. 过犹不及 唾面自干 等于
B. 物极必反 卑躬屈膝 接近
C. 物极必反 唾面自干 接近
D. 过犹不及 卑躬屈膝 等于
2、为蛇年春联上联“龙舞雪花,四野寒风随雪尽”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蛇步锦程,三教九流共腾飞
B.蛇舞青云,八方喜气盈门来。
C.蛇弄歌台,千里江山架彩虹
D.蛇衔春色,九天暖意逐春回。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地球因其宜居环境成为我们的家园,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一颗温驯的星球,而只是在最近的几十万年当中恰好处于适合人类生存的状态而已。在地球的历史上,既有长达上千万年的严寒,也有持续数百万年的酷热和暴雨。地球的气温在数十亿年间一直在发生长时段的周期变化。因此,衡量全球变暖,需在人类视角下进行。
②在讨论地球气候变化时,“尺度”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地质学家把地球历史上大气和地表长期低温导致极地和山地冰盖大幅扩展,甚至覆盖整个大陆的时期称为大冰期。衡量大冰期的时间尺度是百万年。当我们把观察尺度从百万年降低到十万年时,就可以观察到大冰期内较小的冰期和间冰期。相对较寒冷的时期被称为冰期,相对较温暖的时期则是间冰期。与大冰期相对的是地质学家所称的温室期,温室期的地球上没有任何大陆冰川(包括南北极)。当前的人类生活在约1.1万年开始的一次间冰期当中,比起约1.8万年前的第四纪大冰期最盛时期,如今的年平均气温已经高了15℃。科学家预计,下一个冰期将在约9万年后到来,“千里冰封”的世界到那时会再度降临。
③地球上为何存在这样大冰期—温室期的周期,大冰期内部又为何存在冰期—间冰期的循环?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假说是以南斯拉夫地球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名字命名的“米兰科维奇循环”。米兰科维奇推测,冰期与间冰期的形成与地球轨道的变化有关,取决于离心率、地轴倾斜度、北半球夏至位置等因素。至于大冰期的形成原因,科学界提出的可能影响因素包括板块运动、太阳系在银河系当中的位置等。
④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质学古生物学方向的学者吴会婷说,地质史上气候变迁会对生物演化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20多亿年前的全球性成氧事件导致了真核生物的出现,2.5亿年前的超大型火山爆发事件,使得全球气温增高、海水缺氧和酸化等,造成当时地球上的生物大量灭绝,颠覆了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面貌。
⑤和地球历史上这些漫长的周期和剧烈的变化相比,人类在数千年文明史当中经历的气候变化显得微不足道。比起天体和板块运动,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造成的影响看起来也像是沧海一粟。在科学界,全球变暖问题也曾经历整整一个世纪的争议。然而到20世纪末,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确实存在。这种影响已经大到了改变正常变化轨迹的地步,全球变暖由此才成为科学界和政界的共识。“我们发现,当下地球上生物物种数量、气候变化的速率和幅度,实则已经远远超过了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的最惨烈、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吴会婷说,“目前,科学家正深入研究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演化过程同气候变化的关系,并用大数据分析趋势。”
⑥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牛羊打嗝、放屁释放甲烷,野猪觅食破坏土壤都会增加碳排放。其中,畜牧业排放温室气体的问题已经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重视,野猪活动排碳则是科学家在2021年新发表的研究成果。不过,比起这些动物活动,人类对化石能源的消费才始终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导因素。
⑦地质学家很少关注十万年以下尺度的研究问题。对于存在了46亿年的地球来说,一百万年也不过是须臾而已。但是,在属于人类的时间尺度上,接下来一千年乃至一百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可谓迫在眉睫。保护环境,努力维持适宜的气候,力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归根结底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摘编自《第四纪大冰期遇上全球变暖人类生存环境究竟是冷是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的气温存在起伏变化,现在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状态也只是暂时的。
B.在地球处于大冰期的时段里,间冰期的平均温度一般要高于冰期的平均温度。
C.米兰科维奇认为冰期与间冰期的百万年计的周期形成与地球轨道的变化有关。
D.气候周期循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地球轨道变化、板块运动或为影响因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探讨了地质学家观察尺度下的气候周期划分,并提出人类如今正处于一次大冰期中的论断。
B.文章列举真核生物的出现、超大型火山爆发事件来证明生物的演化会受到气候变迁的重大影响。
C.文章将生物大灭绝时的生物、气候情况与现在比较,论证地球早期生命起源同气候变化的关系。
D.文章通过区分地球和人类不同的时间尺度及论述气候变化的成因,阐明了关注全球变暖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气温的高低变化存在周期性,所以气温升高也是正常的变化趋势,人类无需担忧。
B.全球变暖成为科学界和政界的共识是因为已有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确实存在影响。
C.动物活动虽然不是排放温室气体的主导因素,但也已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重视。
D.人类如果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应主要解决化石能源消费造成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无食桑葚!(《氓》)
(3)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琵琶行》)
(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过去的错误选择虽不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2)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固守边境,把匈奴赶退七百余里,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贾谊在《过秦论》中最直接反应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过秦论》中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
6、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却是_________”的结局。
(2)《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劝学》一文中,揭示君子智慧明达而行为也不会有什么过失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之景,把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2)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他不受外界评价的影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 。
(3)《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女子为了摆脱内心的痛苦,对“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氓”说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心与男子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蜀道开辟之前,只有禽类可以飞越崇山峻岭进入蜀地。
(3)杜甫《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根本”的道理;而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处境下,人往往会想起自己的父母。
(2)《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下列对于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诗人受朋友窦员外邀请,来到他的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颔联由近到远、自下而上,有层次地写院外之景:清光门外,有一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
C. 颈联虚实结合,用对比衬托手法写院内之景: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和很多芍药,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春天就可以欣赏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
D. 颔联和颈联,从写景的艺术来看,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铺陈描摹;颔联写院外的远景,然后移步换景,由院外写到院内。
E. 尾联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感到闲适愉悦。但是想到“堆案无余地”,一种苦闷之情油然而生。
【2】联系全诗,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开颜”的原因。
11、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祜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有一项( )
A.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 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B.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 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C.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 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D.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 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制”指军事方面的制度,在中国首见于战国时期。南宋起,“兵制”一词盛行,但“军制”、“兵制”两词并用,含义相当。
B.中国古代以东为右,以西为左。长江以东的地区在右手一边,故称江右;长江以西的地区在左手一边,故称江左。
C.“秩”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评定的官员品级。古代官员的俸禄并非铁饭碗,而是根据年终考评,确定增减乃至取消。
D.“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寓含评价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辛弃疾在修建军队营房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最终顶住压力,完成了修建工作。
B.辛弃疾督办江西赈灾时,抑制奸商囤积粮食,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最终使百姓熬过了饥荒。他还主动拿出米舟的十分之三帮助信州。
C.文章的结尾,运用了传奇手法。堂上急促的声音好像是辛弃疾在鸣发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的同情。
D.辛弃疾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投笔从戎,报效国家。辛弃疾对议和后的南北形势有强硬的论断,在为官时展现出了过人的政治才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一两年,“佛系青年”词条火遍网络。“佛系青年”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我不好也行……
有人说:这个短语恰当地描述了一些当代年轻人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有人说:这种淡然随性挺好。有人说:这是懒惰,不思进取。
对当代青年人的生活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