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指古代男女未成年时将头发扎成角状,指幼年。
B.“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乘”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C.“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此处的“朕”是“我”的意思。古代不论贵贱都可以自称“朕”,至秦始皇始定为皇帝的自称。
D.“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顓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原指古代宫门内的屏风或照壁,臣子朝见君主,至此肃然起敬,故称“萧墙”。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抒情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C.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
D.鲁迅,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若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出文字,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取得的成就,直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在记录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依然不仅有文字,也包括物品。
②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完成的。最能清楚地表现文字历史与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也许是库克船长的探险队与澳大利亚土著在植物学湾的第一次相遇。在英国方面,我们对这一一特殊的日子有科学记载及船长日志为证,而在澳大利亚方面,他们仅有一面木制盾牌。如果我们想要重构那一天的真实情境,就需要像对待那些文字记录一样,深入而严谨地对这面盾牌进行研究和解读。
③除了双向误解之外,还有由胜利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扭曲,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尤其在只有胜利者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至于失败者,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会通常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当我们研究有文字的社会与无文字的社会之间的接触时,需要参者的则不仅是文字,也应包括物品。
④这些全部都知易行难。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人们熟知的程式,数百年来我们已经学会该如何判断文字材料的坦白、失真与诡计。而对于物品来说,当然也有考古学、科学和人类学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才能构建出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我们需要借助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真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深制内涵。
⑤这是我们了解许多文化的唯一途径。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这些历经层层文化转译的物品需要再次被严格审视,重新想象。
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解读和欣赏是“通过文物着历史”的关键,对过往文化的重建是理解人类共性的基石。启蒙时代的收藏家与学者们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既仰赖对史实的科学排序,也发挥了诗意地进行重建的罕见能力。
⑦通过物品思考历史或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是一种诗意的重构过程。我们承认自己所确知的事物有限,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既然,这些物品的制作者从根本上说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那么,我们理点能够解密他们制造这些物品的用意及用途。有时,这甚至是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不只针对过去,也包括现在。我们是否真能了解他人?也许可以,但一定要借助诗意的想象。再结合严谨获取和归纳的知识。
⑧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叙述历史时,文字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文字才开始发挥作用。
B. 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当靠文字和物品的结合来记录,即使是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记录自己的历史时也是如此。
C. 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地位的不平等使只凭文字叙述历史变得不客观公正,因此研究历史往往也需要参考物品。
D. 相对于人类熟知的通过文字解读历史的方式,借助物品时还必须加入诗意的想象才更能理解它们传达的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三段分别从文字叙述历史的局限性、历史事件双方的文字不对等,战争双方的记录文字不对等方面论述研究历史时所用方法的必然性。
B. 文章的第④段是个过渡段。指出人们对通过文献解读历史的方式很熟悉也很擅长,而要通过物品解读历史却有一定难度,因为这要借助想象。
C. 文章的后四段反复强调想象在借助物品解读历史轨迹。
D. 整篇文章论述的是通过文物看历史时必备的认知能力一想象力的问题,以前后对比组织结构,以大量史实支撑观点,极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物品和文字对历史记录同等重要,离开两者中任何个去还原历史都意味着失真和变形,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扭曲的。
B. 除了借助想象去构建物品承载的历史,我们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去了解文化,而这种想象不可避免地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
C. 乾隆研究他喜欢的一枚玉壁,推测其用途并作诗纪念这过程,方法值得肯定。这一事例可以作为”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的证明。
D. 诗意地重建历史依靠的是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建立的基础是物品,制造者和研究者同样是人类,而诗意的想象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
4、名句名篇默写。
(1)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_______。
(2)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6)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对待,但是为了追求心中的目标而九死不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表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陈情表》结尾,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到来。
(2)《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蒹葭》中“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节序已是深秋,天刚破晓,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既无伯叔,____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陈情表》
(2)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 《长亭送别》。
(3)《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 。《报任安书》
(4)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______________ 。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 。《渔父》
(5)______________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
(6)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7)闲云潭影日悠悠,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诗》
(8)______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诗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8、补写出下面名句的空缺处。
(1)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庄子《逍遥游》)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
(2)柳永《雨霖铃》一词中刻画分别时痛苦的细节描写是“____,___ 。”
(3)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提出,对于老师的选择,无关年龄长幼和身份贵贱,择师的标准应该是“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玉楼春
李煜①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萧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②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眼儿媚③
赵佶
玉京④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幕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注】①李煜,南唐后主,原名李从嘉,中主李璟第六子,国灭后为宋所俘,这是南唐全盛时期所写的作品。②霓裳:《霓裳羽衣舞》的简称,唐代著名清雅大曲。③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赵佶与其子宋钦宗赵桓,史称“靖康之难”,这首词写于被虏之后。④玉京:北宋的都城汴京,与下阕的“花城”意思相同。
【1】从体裁来看,《玉楼春》属于________;就内容而言,《眼儿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集中表现了封建统治者耽于享乐、骄奢淫逸的生活。
【2】这两首帝王之作呈现出来的整体风貌差异较大,请从手法和情感方面试作赏析。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勇斋记
勇,天下之达德,仁知之卒徒也。仁知帅乎中,坚挺乎其不回,于是选锋【1】劲骑,听指麾而疾驰,如雷如霆,不可遏也,夫是之谓勇。盖仁知不能自行,而驾勇以行,及其成功,则勇亦得参乎仁知,同为达德。苟不周于仁知,昧乎不辨其是非,茫乎不计其公私,惟其情之所徇而果行焉,曰“吾天下之勇也”;知有勇,而不知有其身,而不知其违乎仁,既违乎仁,不得谓之知。故德之蔽,惟勇为多。
庐陵张生名其室曰“大勇”。大勇之云,盖出自《孟子》。其一则对齐宣王之问,而劝之以周文王、武王之事。盖当是时,周德衰矣,周命替矣,天下之民困于虐政极矣。齐以万乘之国,七九有之一【2】,苟有志于斯民,则文武之事,反掌可为。勇之时义,岂不大哉?然非所以为众人言也。其一则引曾子谓子襄之言曰:“自反而不直,虽褐宽博【3】,吾不惴焉;自反而直,虽千万人,吾往矣。”其意惟在论北宫黝、孟施舍之勇,非圣人之徒之勇而已。曾子,传孔子之道者也。孔子论行三军,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必不怙恃其直,而以身当千万人也必矣。且直不直在我,于人乎何与?虽千万人,吾往矣,抑亦何所用其直哉?曾子之雅言,称吾友犯而不校。子思之作《中庸》,得之于曾子也。及其语勇,则引孔子告子路之言曰:“衽金革【4】,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而君子居之。”则子路之勇,孔子未之取也,曾子亦未之取也,然则如之何?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克己,人人之所难,而颜子跃然任之,君子之大勇盖如是!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曾子之大勇盖如是。
生也好勇,盍求诸孔子之训,而服膺【5】乎颜子之事、曾子之言?则其为勇也,庶几乎无蔽矣!于是乎言。
(取材于刘基《诚意伯文集》)
注释:【1】锋:借指刀、剑等有刃的兵器。【2】七九有之一:长久为战国七雄之一。九,通“久”。【3】褐宽博:古代贫贱者所穿的宽大粗布衣服。亦借指贫贱者。【4】衽金革:以兵器、甲胄为卧席。形容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迎敌。【5】服膺:衷心信服。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其情之所徇而果行焉 徇:依从
B.而劝之以周文王、武王之事 劝:勉励
C.而颜子跃然任之 任:承受
D.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夺:夺取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之民困于虐政极矣 得之于曾子也
B.而不知有其身 则必不怙恃其直
C.子思之作《中庸》 孔子未之取也
D.而驾勇以行 齐以万乘之国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仁知帅乎中 仁智在其中为统帅
B.苟有志于斯民 如果有志于拯救那些百姓
C.称吾友犯而不校 赞扬自己的朋友被冒犯也不计较
D.盍求诸孔子之训 为何不从孔子那里总结各种教训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借为庐陵张生书斋写记文的契机,就“大勇”从正面反复论述。
B.文章开宗明义,勇如同仁智一样,三者并行为天下通行不变的道德。
C.作者认为“勇”的时代意义重大,但这一意义难以跟一般人说清楚。
D.关于大勇,孟子认为曾子高于北宫、孟,孔子则肯定颜渊否定子路。
【5】阅读全文,说明勇与仁智的关系,并概括“勇”的几种表现。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罗伊·克里夫特在诗歌《爱》中写道:“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有的人在爱中迷茫,有的人因爱而美好。人生中,爱有很多种,它们既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也可能成为前行的动力。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