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成都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 襟三江而带五湖   B. 生生所资

    C. 臣具以表闻   D. 奏流水以何惭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生知之者 ②困不学,民斯为下矣 ③十室邑   ④不如丘好学也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关戏曲脸谱的起源众说纷纭。董每戡认为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有文身的习俗,而脸谱和文身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都具有夸张装饰的特点,只是脸谱把装饰纹样涂在脸上,文身是在身上而已。也有人认为脸谱起源于面具,《旧唐书》记载,北齐兰陵王长恭武功高强,但面容秀美,为了增强攻敌的威慑力,他经常带着假面迎战敌人。还有人认为脸谱是从唐、宋涂面化妆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而张庚在《戏曲艺术论》中则提出,脸谱是从民间祭祀中遗留下来的,是从宗教仪式中得到的启发……

    中国戏曲的起源很早,但发展进程却是缓慢的。有文字记载和物证痕迹的表演雏形为参军戏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有一担任参军的官员贪污官绢,君主石勒便命宫中优伶(古代艺人)编排节目,用以讽刺这个参军。参军戏由此得名。当时的参军戏,由一人戏发展为两人戏,并在《资治通鉴》中有弄参军……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的记载。由此可知,当时演戏时已经开始涂面化妆了。到了宋金两代发展为杂剧,角色由两人发展至五人,彩色涂面,揭开了丑角脸谱之先河。南方以南戏为标志,净、副净已普遍使用粉墨两色涂脸,涂面化妆技术日渐发展,揭开了净角脸谱的序幕。到了明代,昆山腔、弋阳腔继承了南戏传统并吸收了北杂剧的成果,在戏曲舞台人物形象刻画上采用了夸张的面部化妆形式,净角脸谱应运而生。而到了清代,戏曲剧目空前丰富,题材的扩大,角色的不断增多,净行的分化等使得脸谱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脸谱的勾绘采用勾、抹、揉、破四种基本方法。其线条勾勒讲究笔锋犀利、抑扬顿挫、清晰明爽,纹理筋络生动活泼、圆润秀气。脸谱的色彩绚丽,具有象征性作用。脸谱的色彩可以体现其人物的品质、性格,起着分忠奸,辨善恶,寓褒贬的评议作用。通常每个脸谱均有一个主色,另外再用其他副色勾勒描绘,晕染衬托。其主色有固定寓意,一般红色表现忠勇正义极有血性男子;粉脸多表现忠正刚毅而又静穆之人;黑脸表现性格勇猛鲁莽但却诚真之人(包拯例外),水白脸表现奸诈多疑、居心叵测的阴谋家和野心家;油白脸表现冷漠刚愎或凶狠强悍之辈;蓝脸表现桀骜不驯、刚猛又有心计的人物;绿脸表现性情暴躁而粗莽之人,大多为绿林豪强;黄脸表现残暴凶险而不外露之人;金银脸表现神佛精灵一类神话故事戏中的角色。脸谱的特定图案设计在戏曲中有着特殊意义,它可以生动地展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具有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功能。戏曲脸谱使表演更加栩栩如生,并能让人更好地了解剧情,在戏曲舞台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摘编自《中华国粹———戏曲脸谱艺术》)

    材料二:

    古今中外的戏剧演出都追求外部形式的美感,但外部形式的形态、手法、方法等很不相同。西方传统戏剧的人物造型追求的是写实,也就是如实表现现实中的人物。而中国的戏曲脸谱是一种变形极大的化妆造型艺术。

    脸谱的变形首先要离形离形就是不拘于现实生活的自然形态,大胆地进行夸张、变形。戏曲舞台上各种颜色的脸谱在生活中是没有的,但它又是来自生活的,如生活中形容人脸常用漆黑的脸”“红红的脸”“脸色焦黄”“面色苍白等,勾画脸谱时就分别用黑、红、黄、白等颜色夸张地表现,鲜艳的纯色就与现实中人脸的颜色拉开了距离,这是色彩的离形。另一方面,脸谱勾画的都是图案化的形,与现实人脸形状拉开了距离,这是形状的离形

    脸谱的变形还要取形取形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某物象的自然形态取来,加以变化,使其图案化、装饰化,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寓意。取形也就是运用色彩、线条把人脸部一些重要部位的特征,巧妙地组织、归纳成一定的图案,来达到离形得似。取形的样式很多,例如眉窝的就有云纹眉、火焰眉、凤尾眉、螳螂眉、虎尾眉、飞蛾眉、剑眉、宝刀眉、寿字眉等多种。这就改变了眉的自然形态,使其成为图案化的形,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其他部位如眼窝、嘴、脑门等也都是如此。

    脸谱的离形”“取形达到图案化、装饰化的美的效果,其目的是醒目地传神。离形得似”“遗貌取神,这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意思是神似要高于形似,写形要为传神服务,为了达到神似,可以突破形似。这种美学思想,不仅在绘画上,也在戏曲舞台上得到贯彻。脸谱的传神包含性格化,脸谱的性格化,是要求表现出一种符合这个人物性格的基本神气、基本特征。这是整个脸谱的色彩、纹样的综合效果,再结合戏的情节、演员的表演,装饰性的脸谱才能充分发挥其表现力,才能生动迷人。

    (摘编自《记好了:戏曲脸谱有这四个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有文字记载和物证痕迹的中国古代戏曲脸谱出现于五胡十六国时的“参军戏”。

    B.明清两代,戏曲角色不断增多,净行分化,脸谱艺术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C.戏曲脸谱通常都有一个主色,每个主色都有固定寓意,完全一致,没有例外。

    D.戏曲脸谱的颜色、图案分别来源于现实中人脸的颜色、人脸重要部位的特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身说、面具说、涂面说、民间祭祀说等说法,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国古代戏曲脸谱的起源。

    B.戏曲脸谱使表演更加栩栩如生,能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剧情,在舞台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C.西方传统戏剧塑造人物追求写实,如实反映现实中的人物,与中国古代戏曲追求的美感不同。

    D.中国古代戏曲脸谱和国画一样都受到“离形得似”“遗貌取神”等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影响。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从戏曲的角度来讲,它(脸谱)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张庚

    B.京剧脸谱表征人物品德的功能,反映且强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用相貌识别好人坏人的特点。———栗晓枢

    C.(脸谱)颜色代表性情,象形示其本身,写意表明其特长。———张古愚

    D.(脸谱)由像真的化妆进一步为美术的化妆,有传神、写实、写意、图案、雕刻和金石气味。———齐如山

    【4】综合两则材料,请对“戏曲脸谱”下一个简要的定义。

    【5】中国古代戏曲脸谱是如何取得图案化、装饰化效果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边塞黄昏阴惨景象的描写,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

    (2)老子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夸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其中“_____________”是对自我夸耀之人的劝诫。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

    (2)《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写出了滕王阁的高峻色彩的宏伟气势。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又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达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是说大鹏要高飞万里,必须借助强大的风负载其巨大的翅膀。

    (3)《论语·泰伯》中,曾子认为正因为读书人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遥远,所以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起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论语》中表述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史记·高祖本纪》中,汉高祖刘邦威加海内归故乡时,置酒沛宫,击筑为歌,既有表现胜利者慷慨激昂豪迈之气的“______”,也有流露出守业艰难悲凉之感的“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清澈无边,鱼雁无法传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州杂诗·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杜甫流落到泰州。②属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归国后,任典属国。属国即典属国,指唐朝使节。③楼兰斩未还:汉武帝时,曾遣使通大宛国,楼兰王阻路,攻截汉朝使臣。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霍光派傅介子去楼兰国,用计斩杀楼兰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突出一个“孤”字,“莽莽”写出了山岭的绵延广阔和苍茫雄奇。

    B.颈联用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兰两个典故,主要目的是使诗歌更有韵味。

    C.尾联一个“望”字,收束全诗。全诗所写皆为望中所见、望中所想所感。

    D.诗歌雄奇阔大的境界中寓含着时代的悲凉,表现为一种悲壮的艺术美。

    2颔联写云无风而动,月不夜而临,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超有三子。长子雄,累迁屯骑校尉。超少子勇。

    勇字宜僚,少有父风。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因罢都护。后西域绝无汉吏十余年。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遣长史索班将千余人屯伊吾,车师前王及鄯善王皆来降班。后数月,北单于与车师后部遂共攻没班,进击走前王,略有北道。鄯善王急,求救于曹宗,宗因此请出兵五千人击匈奴,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邓太后召勇诣朝堂会议。先是公卿多以为宜闭玉门关,遂弃西域。勇上议曰:“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阗心胆,北扦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便。”

    尚书问勇曰:“今立副校尉,何以为便?又置长史屯楼兰,利害云何?”勇对曰:“昔永平之末,始通西域,初遣中郎将居敦煌,后置副校尉于车师,既为胡虏节度,又禁汉人不得有所侵扰。故外夷归心,匈奴畏威。今鄯善王尤还,汉人外孙,若匈奴得志,则尤还必死。若出屯楼兰,足以招附其心,愚以为便。”

    于是从勇议,复敦煌郡营兵三百人,置西域副校尉居敦煌。虽复羁縻西域,然亦未能出屯。其后匈奴果数与车师共入寇抄,河西大被其害。

    延光二年夏,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绶。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还,屯田柳中。

    四年秋,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首虏八千余人,马畜五万余头。

    (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B.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C.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D.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是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与《赤壁之战》中“以鲁肃为赞军校尉”的“校尉”官职相同。

    B.西域,汉代后称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与《雁荡山》中“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龙湫”中“西域”所指地区相同。

    C.故事,文中作“先例”理解,与《六国论》中“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词义相同。

    D.河西,指塔里木河以西地区。西汉武帝时,它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铁马金戈的古战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勇是班超的小儿子,同他父亲一样,为人有大志,品行孝顺,是一个勤劳而又喜爱读书,有辩才的人。

    B.班勇的兄长班雄多次贬官后担任屯骑校尉。永元初年,班勇与班雄一同出兵敦煌,迎接都护和西域甲兵回朝。

    C.班勇处事有勇有谋,恩威和信义并用。龟兹王白英在他的感召下自缚投降,匈奴伊蠡王被他打败赶跑。

    D.班勇有战略眼光,敢于维护西域地区的安定。在他的建议下,朝廷恢复设置了敦煌郡营兵和西域副校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毛主席认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可是现实生活中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说法常常在影响着我们的判断。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