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松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② 德一君,而征一国者

    B. 万物之得时   ② 三江而带五湖

    C. ① 园涉以成趣   ② 或孤舟

    D. ① 而后乃今将图 ② 雄州列,俊采星驰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硬要一位不会唱曲的嘉宾来一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这算不算差.强.人.意.呢?

    B. 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C. 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 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一个人身边。

    D. 他是遇事豁达忍让、为人开朗的“好好先生”,平常并不为人事纷纭所恼,但遇到强 制性指令,免不了也会做些抗争,这种随和中包含原则,是所谓绵.里.藏.针.的性格。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计量活动是用数值来表示事物的量,因此,最早的计量是在学会计数之后才开始的。而数的概念大约在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旧石器时代早已萌芽了。为了避免严寒的袭击,原始人群逐渐认识到季节的变换规律而形成了随气候变化而转移到另一地带去居住的习惯。人类通过感觉器官来判断季节的变化,发现日月星辰移动位置的自然现象,并了解到月圆月缺的过程由此开始了原始的计数活动,总结出日、月、年周而复始的规律。这实际上就已经包含了开始时间这个单位的计量了。通过对时间的计量,人类逐渐了解到草本植物一年生长的规律,开始了种植活动。

    在母系氏族社会,农业生产逐渐带给人们比较固定的生活来源。但在以石斧、石镰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年代,集体的劳动仅仅能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由于生活资料不丰富,在猎获到野兽或收获农产品的季节,往往由氏族首长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将食物分配给每一个成员。制肉手工业出现以后,氏族公社开始制造各种大小不同的陶罐、陶钵、陶盆等生活用具。

    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转化,首先表现在生产工具有明显的进步。各地出土的这一时期的大量石器,一般都通体磨光。大型石斧、石刀、石锛等,经过精磨后器形规整,轮廓清晰,刃口锋利,大大提高了砍伐树木、开拓荒地的效率。然而,这类大型工具必须安上长柄才便于使用,考古学上称它们为复合工具。

    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带动了饲养业的兴旺,使氏族公社有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在基本生存条件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以使一小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而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并且逐渐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于是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除了表现在制陶技术的提高外,还表现在金属加工业的出现。

    生产工具种类的增多,逐步实現了工具的专门化。犁耕农业的出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要求男劳力更多地投入农业劳动生产,并且代替妇女成为社会主要劳动力。男子在社会经济中地位的变化,促使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社会化的大分工造成氏族公社成员之间地位上的差别,是私有观念的客观效果;而对财富的贪欲,则是人类意识形态上的变化,即平均分配的观念发生了动摇。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公社成员和女族长之间,虽有长幼地位之别,但并不表现在劳动分工成生活用品分配上有任何的不平等。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首领的地位日益显贵,并且具有支配氏族部落的权威。氏族首领将耕地分配给各个家庭耕种,生产工具和收获物归生产者私有。但氏族公社成员对氏族还负有各种义务,如耕种公田、参加村社的大型集体劳动等。公田上的收获是村社的公共积累,除了用于公共事务外,还要供给脱离第一线生产得部落领袖和少数手工业生产者。

    (选自丘光明的《中国古代度量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的概念大约出现于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旧石器时代,在学会计数之后。大人才开始计量活动。

    B. 在母系氏族社会,人们的生活来源比较固定,因为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将获得的食物平均分配。

    C. 父系氏族公社的生产工具比母系氏族公社的要先进,更先进的工具使得砍伐树木、开拓荒地的效率大大提高。

    D. 犁耕农业要求男劳力更多地投入农业劳动生产,这时男子的社会经济地位比女子的要高,使得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人们对于时间这个单位的计量,始于人们通过感觉器官逐渐认识到季节的变换规律,总结出日、月、年周而复始的规律。

    B. 人们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食物来源比较稳定,这主要得益于当时饲养业十分兴旺,人们从中获得的食物比较丰富。

    C. 原始社会中,一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而从事手工业劳动并逐渐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是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了保障。

    D.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首领地位日益显贵,有支配氏族部落的权威,与母系氏族公社时不同,出现了财物分配上的不平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间计量对古代人们的种植活动有很大作用,人们通过这一计量逐渐了解到草本植物年生长的规律,从而开始种植作物。

    B.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大型石斧、石刀、石锛等工具虽经过精磨,但需安上长柄才能便于使用,否则,效率的提高可能没那么明显。

    C. 在氏族公社时,人们就开始制造陶罐、陶钵、陶盆等生活用具;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制陶技术得到了提高。

    D.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每个氏族成员既要耕种自己的田地,又要耕种公田、参加村社的大型集体劳动等,所得收获都是村社的公共积累。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力渲染大鹏往南方大海迁徙时的气势,境界雄奇阔大。

  • 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因羞怯而犹豫不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写人们为子择师而他们自己却不从师,韩愈认为人们这样做是“_________________”,并不明智。

     

  •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___,鸟倦飞而知还。__,抚孤松而盘桓。 

    (3)《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表现自己对祖母的一片孝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在《论语·雍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中女主人公面对男子的绝情,她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决绝态度,果断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束了自己的婚姻。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历史长久的角度,指出了蜀地不与中原地区交往的史实。

    (3)《陈情表》中,李密先从“内”“外”两个方面自陈孤独无依的境况,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加以强化。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2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7同心而离居, 。(《涉江采芙蓉》)

    8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

    柳 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1这首词的上片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②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日:“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③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捕蛇者说》

    1从第①则材料看,“为政以德”的关键在于执政者________。(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或短语概括)

    2材料③反映了唐代经济上存在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结合材料②谈谈你的看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回鲁国,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来,回国后却拒绝收下国家补偿金。孔子知道后批评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隶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为了表达感谢送给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知道后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子贡听说后,心里愈发郁闷。

    假如子贡穿越时空来到当代,向你倾诉自己的不解与郁闷,你会跟他说些什么呢?请你结合材料,联系现实,以当代高中生“华夏”的名义给子贡写一封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