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南通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 11月16日下午,英国《卫报》和BBC网站均发文表示,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将不会参加12月的诺奖颁奖礼,其行为让人侧目而视

    ②在眼球效应时代,为了提高关注度,“微信拉票”成为屡试不爽的法宝,成了一些商家提高知名度的不二之选。

    ③既尊重节日的传统,又不被繁文缛节所束缚,也许只有这样,“过年很累”的抱怨就会渐渐减少,大家能真正过上一个健康、欢乐、祥和的轻松年。

    ④家风建设,是道德建设从社会细微处抓起的具体而微的措施,是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好方式。

    ⑤在《魂断蓝桥》中,罗伊和马拉在前往教堂举行婚礼的路上,才互相问了名字。一切貌似荒诞不经,但却是合情合理。

    ⑥随着振聋发聩的一声巨响,观海二路一家饭店突然蹿出一个大火球,塑钢门以及玻璃窗被炸碎,碎片四散。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千秋

    ②该楼盘背山临水,因极具便利的交通优势和核心区域的潜力优势而深受广大置业者的追捧,其首选之位当仁不让

    ③明人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感情真挚自然,“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虽无一“泪”字,但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④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了错误应该首先检查自己,文过饰非或对别人的批评无动于衷都是不对的。

    ⑤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本领,不然身无长物,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⑥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人民日报》2018年03月14日07版,作者刘焕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的背景。

    B. “文化全球化”将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

    C. 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 “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

    D. 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以攫取更多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致的分析。

    B. 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作者深度思考。

    C. 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文化全球化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

    D. 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

    B. 西方国家极力宣扬“文化全球化”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并力图使它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尺度。

    C. 世界应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如果以单一文化为取向,不能兼容反而消融其它文化,那将是灾难性的。

    D. 如果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就可以有效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____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

    (4)_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

    (5)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雨梦回鸡塞远,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乱红飞过秋千去。

    (8)竹杖芒鞋轻胜马,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屈原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送”的主题,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

  • 6、补写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入了五丁开山的神话,极言蜀道来之不易。

    (3)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5)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对自己事业追求执着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万古长存。

    (3)《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修身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

  • 8、名句默写

    (1)《<论语>十则》中,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___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__________,实所共鉴。(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思垂空文以自见。(司马迁《报任安书》)

    (4)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5)东隅已逝,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7)小山重叠金明灭,__________。(温庭筠《菩萨蛮》)

    (8)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注】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沈,字处道,太原晋阳人也。少孤,养于从叔司空昶,事昶如父。奉继母以孝义称。

    好书,善属文。大将军曹爽为掾,累迁中书门下侍郎。及爽诛,以故吏免。后起为治书侍御史,迁散骑常侍、侍中,典著作。与荀顗、阮籍共撰《魏书》。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寻迁尚书,出监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至镇,乃下教曰:“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若达一至之言,说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谷千斛。”主簿曰:“今使教命班下,示以赏劝,将恐拘介之士,或惮赏而不言;贪赇之人,将慕利而妄举。苟不合宜,赏不虚行,则远听者未知当否之所在,徒见言之不用,谓设有而不行。愚以告下之事,可小须后。”沈又教曰:“若陈至言于刺史,兴益于本州,立德于上,受分于下,斯乃君子之操,何不言之有!直言至理,忠也。惠加一州,仁也。功成辞赏,廉也。”复白曰:“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著也。若德不足以配唐虞,明不足以并周公,虽悬重赏,忠谏之言未可致也。”沈无以夺之,遂从议。沈案贾逵以来法制禁令,诸所施行,择善者而从之。又教曰:“俗化陵迟,不可不革。革俗之要,实在敦学。”于是九郡之士,咸悦道教,移风易俗。迁征虏将军、都督江北诸军事。及帝受禅,转骠骑将军,统城外诸军事。封博陵郡公,固让不受,乃进爵为县公。帝方欲委以万机,泰始二年

    (节选自《晋书·王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

    B.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

    C.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

    D.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称,也是中国的姓氏之一,但此处不指姓氏。

    B.征辟是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选聘日“征”,公府选召叫“辟”。

    C.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的一种形式,指旧皇帝把帝位出让给新皇帝。

    D.我国古代把有爵位的官员死去称“薨”,传主曾被封县公,故用“薨”合乎礼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沈儿时不幸,为官成就卓然。他小时候失去了父亲,一直被堂叔抚养,知书懂礼;步人仕途后文武兼备,既能撰文修史,又能统御兵马,镇守一方。

    B.王沈初衷美好,悬赏以求谏言。他刚到豫州上任,就颁布通告,鼓励属地士人百姓举贤才,罢奸佞,评官吏,诉忧患;如果效果显著,直接拿粮食赏赠。

    C.王沈境界高逸,做事言行一致。他认为忠诚就是直言不讳地讲说真理,仁爱就是能惠及一方百姓,廉洁则是不居功受赏;后来他坚决拒绝了郡公的封号。

    D.王沈探寻善政,力求革除弊习。他遵从但不照搬成法,而是选择良法来执行;他看到社会风气衰败,主张用重视学习的方式来加以扭转,最终效果良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若达一至之言,说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谷千斛。

    (2)立德于上,受分于下,斯乃君子之操,何不言之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注)为己,欲得之于已也。为人,欲见之于人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