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广元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实现几代人的航天梦想,科研工作者殚精竭虑,心劳日拙,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航天领域里取得了领先世界的科研成果。

    ②徐祥先前在网上承诺要带九千元去灾区并领养两名孤儿,今年2月份他兑现了承诺,他这种一言九鼎的行为,令人敬佩。

    ③南昌一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和黏稠剂,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这简直是掩耳盗铃

    ④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刘翔惊艳复出,并在决赛中以13秒34的成绩成功卫冕,整个全运村人声鼎沸,人言啧啧,“翔飞人”再次受到观众和媒体的热捧。

    ⑤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⑥20世纪80年代,《霍元甲》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时,家家户户都围在电视前观看,那万人空巷的情景至今让人们记忆犹新。

    ⑦分析家预测,微软与司法部之间的诉讼会成为一场长年累月的扯皮大战,双方将可能一路上诉至最高法院,没有一年半载官司无法了结。

    ⑧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领袖,本可以把革命进行到底,但结果却半途而废,功败垂成,真令人惋惜。

    ⑨颇具魅力的网络广告已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可网络终归有点“虚”,即使再透明,仅凭几张图片,购物者仍不免有雾里看花之感。

    ⑩宽容,不是去应付,去虚与委蛇;而是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世故、物化和势利的粗糙世界变得湿润些。

    A.①③④⑦⑩ B.②⑤⑥⑧⑨ C.①④⑥⑦⑧ D.②③⑤⑨⑩

  • 2、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敬重态度。教养的获得是不可____________的,它是长期规训和自我修炼的结果。

    ②在河中捕鱼、田间耕作的农民闲时远眺,这种愉悦感,让他们从____________的旁观者变为创作的参与者。

    ③过去我国的批评界中,有一种不好的习气____________着。

    ④万众瞩目的大阅兵已经落下帷幕,国人无不为阅兵仪式上的____________军容、精锐的装备所振奋鼓舞。

    A.一蹴而就  静默  充溢  严整 B.一蹴而就  沉默  充溢  严正

    C.一挥而就  静默  洋溢  严整 D.一挥而就  沉默  洋溢  严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C.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

    D.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2】文中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3】本文是源自作者心扉的声音,夹杂着对自己过去无知的负疚和对母亲感恩似的怀念。《我只欠母亲》像一面警钟在敲响,给我们深刻的震撼。请联系自身说说你的感受。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写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过秦论》中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造成人民起来反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贾谊指出秦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山园小梅二首(其一)》中直接对梅花的姿态和香气进行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海棠》中由花及人,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的感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咏田家》里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出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阶级差距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甫在《房兵曹胡马》中写马的双耳直竖,四蹄生风,俊健敏捷骁腾无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欧阳修在《画眉鸟》中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一诗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的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一个文明的社会唾弃挥霍浪费的行为,《礼记·礼运》中的“____________”就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⑵《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自言他之所以种树种得好,是因为“____________”。

    ⑶《蜀相》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凝练地概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一生。

    ⑷《苏幕遮》中,周邦彦以虚景作结表达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到____________,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月亮初升之时,月光闪耀千万里的景象。

    (3)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强调,盛衰之理,虽说是天命,但也要尽人事,____________,是自然之理啊。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善于用典。《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皮龙荣字起霖,一字季远,潭州醴陵人。淳祐四年进士。历官主管吏部架阁文字,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入对请‚以改过之实,易运化之名,一过改而一善著,百过改而百善融。‛升著作郎,入对,因及真德秀、崔与之廉,龙荣曰:“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帝以为然。召赴阙,迁吏部员外郎兼直讲。入对,言:“忠王①之学,愿陛下身教之于内。”帝嘉纳。迁将作监兼尚右郎官,秘书少监兼吏部郎中,吏部侍郎兼赞读,封醴陵县男。迁集贤殿修撰、提举太平兴国宫。召见,进刑部侍郎,加宝章阁待制、荆湖南路转运使,权刑部尚书兼翊善。景定元年四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进封伯。权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二年,拜参知政事,仍兼太子宾客,封寿沙郡公。三年,罢为湖南安抚使,判潭州。四年,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以右正言曹孝庆论罢。咸淳元年,以旧职奉祠。殿中侍御史陈宗礼、监察御史林拾先后论劾,削一官。它日,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诏徙衡州居住,未及而殁。龙荣少有志略,精于《春秋》学,有文集三十卷。性伉直,似道当国,不肯降志。又以度宗旧学,卒为似道所摈。德祐元年,复其官致仕。二年,太府卿柳岳乞加赠谥,未及行而宋亡。

    注:①忠王,赵禥。宋理宗无子,收其为养子,后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继位,即度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B. 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 ∕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C. 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D. 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有时也指官员提前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亦称为致事、致政、休致等。

    B. 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

    C. 殁,表示死亡。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称呼也不同。如天子死称“崩”或“薨”,大夫死称卒。

    D. 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皮龙荣敢于直言上谏。他向皇上请求用改正过失的实际行动,取代运行教化的虚名,获得皇帝认可并晋升官职,其后也多次因谏言获得皇帝嘉许。

    B. 皮龙荣尽责于皇子教育。他先后担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太子宾客等教育皇子的官职,还劝谏皇帝要在宫中用自己的言行教导忠王。

    C. 皮龙荣屡次被同僚弹劾。景定四年,皮龙荣因被曹孝庆弹劾而罢官;咸淳元年,皮龙荣以旧职做负责祠庙祭祀的官,又先后被陈宗礼、林拾弹劾。

    D. 皮龙荣有才略且性格刚直。皮龙荣精通《春秋》,且著有三十卷文集,还曾任度宗的老师;他不肯屈从于贾似道,也不同意柳岳封赠谥号的请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

    (2)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三学生的你, 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河北省2020年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线上统一测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请按下述要求写作:

      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以高三学生的身份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200字的驳论微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