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台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选项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乃瞻衡宇 臣愿奉璧往使 莫不逾侈   决负约不偿城

    B.景翳翳以将入 空自苦亡人之地 马畜弥山   赵王畏秦,欲毋行

    C.畔主背亲君 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云无心以出岫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

    D.一时收禽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召有司案图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2、下面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秦师遂

    B. 顺流而

    C. 函陵

    D. 北救赵而西却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是对生活、生命的升华,但它们从来就与日常生活相连,与内心情感相连。从来没有一种凌驾于日常生活之上、孤悬于生命欲求之外的美。博物馆里的名器,许多被奉为经典的书法帖,原本都是在生活的内部产生的,到后来,才被孤悬于殿堂之上。我们看秦碑汉简、晋人残纸,在上面书写的人,许多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他们对美的追求却丝毫没有松懈。时光掩去了他们的脸,他们的毛笔在暗中舞动,在近两千年之后,他们的作品成为被我们伫望的经典。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量的秦汉碑帖中,我独爱《石门颂》。那些碑石铭文,大多是出于公共目的书写的,记录着王朝的功业(如《石门颂》、事件(如《礼器碑》)、祭祀典礼(如《华山庙碑》)、经文(如《熹平石经》),因而它们的书写,必定是权威的、标准化的,也必定是浑圆的、饱满的、均衡的。其中唯有《石门颂》是一个异数,因为在它端庄的背后,掺杂着调皮和搞怪,如“高祖受命”的“命”字,那一竖拉得很长,让一个“命”字差不多占了三个字的高度。很多年后的宋代,苏东坡写《寒食帖》,把“但见乌衔纸”中“纸”(“希”)字的一竖拉得很长很长,我想他说不定看到过《石门颂》的拓本。或许,是一纸《石门颂》拓片,“怂恿”了他的任性。

    故宫博物院还收藏着大量的汉代简牍,这些简牍,就是一些书写在竹简、木简上的信札、日志、报表、账册、契据、经籍。与高大厚重的碑石铭文相比,它们更加亲切。这些汉代简牍,大多是由普通人写的,一些身份微末的小吏,用笔墨记录下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字不会出现在显赫的位置上,不会展览在众目睽睽之下,许多就是寻常的家书,它的读者只是远方的某一个人,甚至有许多家书,根本就无法抵达家人的手里。因此那些文字,更无拘束,没有表演性,更加随意、潇洒、灿烂,也更合乎“书法”的本意,即“书法”作为艺术,价值在于表达人的情感、精神,而不是一种真空式的“纯艺术”。

    古代,竹与木几乎是最容易得到的材料。因而在纸张发明前,简书为最流行的书写方式。汉简是把竹子剖开,一片一片的竹子用刀刮去上面的青皮,在火上烤一烤,烤出汗汁(叫“汗青”),用毛笔直接在上面书写。

    面对这些简册,我几乎可以感觉到毛笔在上面点画勾写时的流畅与轻快,没有碑书那样肃括宏深、力敌万钧的气势,却有着轻骑一般的灵动洒脱,让我骤然想起唐代卢纶的那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当笔墨的流动受到竹木纹理的阻遏,便产生了一种滞涩感,更产生一种粗朴的美感。

    其实简书也包含着一种“武功”——“轻功”,它不像飞檐那样沉重,具有一种庄严而凌厉的美,它举重若轻,以轻敌重。它可以在荒野上疾行,也可以在飞檐上奔走。轻功在身,它是自由的行者,没有什么能够限制它的脚步。

    那些站立在书法艺术巅峰上的人,正是在这一肥沃的书写土壤里产生的,是这一浩大的、无名的书写群体的代表人物。我们看得见的是他们,看不见的,是他们背后那个庞大到无边无际的书写群体。他们的书法老师,也是从前那些寂寂无闻的书写者,所以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杨守敬在《平碑记》里说,那些秦碑,那些汉简,“行笔真如野鹤闻鸣,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摘编自祝勇《汉字书写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来自日常生活与人的内心情感,但又不仅仅是日常生活和人的内心情感的表现。

    B.秦汉碑帖具有权威、标准化、浑圆、饱满、均衡的特点,因此作者特别喜欢《石门颂》。

    C.汉代简牍虽不像秦汉碑石铭文那样“高大上”,但艺术水平超过了秦汉碑石铭文。

    D.秦碑、汉简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艺术大家,影响了六朝疏秀这一流派的产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阐释美的基本内涵,统领后文对有关博物馆里的秦碑、汉简的书法艺术美的论述。

    B.文章第二段阐述《礼器碑》《华山庙碑》《熹平石经》等书法的特点,是为了论述《石门颂》书法艺术的特殊性。

    C.文章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如书法作品的内容对比,书法的用途对比,书写材料的制作对比,突出了各自的特点。

    D.文章善于运用比喻论证,如第五段用“轻骑”比喻汉简书写的灵动,第六段用“轻功”比喻汉简的举重若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收藏在博物馆里近两千年前的秦碑汉简、晋人残纸,虽是经典的书法作品,但当它们被孤悬于殿堂之上时就失去了美感。

    B.苏轼可能欣赏过《石门颂》的书法艺术,书写《寒食帖》时,受它的书法风格的影响,把“帋”字的一竖写得率真不做作。

    C.书法跟舞蹈、音乐、文学等艺术门类一样,是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的,充分表达书写者的情感、精神的作品,具有价值。

    D.汉简的书写材料虽不及纸张平滑,甚至竹木上的纹理对笔墨的流动有阻遏作用,但其滞涩感能给人一种粗朴的美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知道未来还可补救,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____________;而他为过去后悔并想补救,是因为他____________

    (2)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自己回归田园后在室内酌酒自饮、闲观庭树的自由闲适的生活。

    (3)《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但丁的名言。庄子在《逍遥游》中表达类似境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杨意不逢,___________;钟期既遇,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6分)

    (1)携来百侣曾游,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舞幽壑之潜蛟,

    (4)丛菊两开他日泪,  

    (5) ,水随天去秋无际。

    (6)引壶觞以自酌,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人喜酒。酒能浇愁,白居易被贬谪到浔阳后“______”,可见其穷愁无聊;酒能壮胆,苏轼密州狩猎时“______”,全然不顾两鬓霜发,足见其意气风发。

    《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风飘飘而吹衣。

    (2)聊乘化以归尽,

    (3) ,秋水共长天一色。

    (4)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5)凡在故老, ,特为尤甚。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 陆游

    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

    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注)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与时任县尉的朱景参情好甚笃,他们一同游览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凌烟像: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建凌烟阁于长安,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征、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凌烟阁图像,被视为士人建功立业所获得的至高荣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以摧枯拉朽之笔力,写出秋风秋雨的气势,“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秋雨一扫而光,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变得澄明起来,暂时得以消除。

    B. “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超然平淡了。

    C. “千岩高卧”以下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词人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

    D. 下片六句,所言皆是将来之事,是朋友之间相互戏谑之言,“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看到朋友之间毫无芥蒂的豪爽的相处。

    2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中原豪杰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直劝京决策南向。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弃疾不为迎合,持论劲直。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遂奏疏曰:“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军人则利于优闲卧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申饬州县,以惠养黎元为意。另当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奖谕之,委以规画。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一起、一齐之意。与《过秦论》中“并吞八荒之心”的“并”含义不同。

    B.行在,天子所在之地或皇帝巡行所到之处。与《永遇乐》中的佛狸祠有异有同。

    C.连,连续之意。与《咏怀古迹》(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的“连”含义相同。

    D.长短句,本指一种诗体名,后成为词的别名,如辛弃疾的词集叫《稼轩长短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性格耿介。直言劝说在沦陷区的义军首领耿京归顺南宋朝廷;在延和殿召对中,没有丝毫逢迎皇帝,言论刚劲正直。

    B.辛弃疾有胆有识。在耿京遇害之后,他单枪匹马捉住一个叛徒,并将他献出斩杀;后来又用心军务,筹创飞虎军,威震一方。

    C.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平定盗乱,上疏陈述百姓为盗并非出自本心,实乃各方逼迫所致。

    D.辛弃疾文才卓著。和朱熹在武夷山游玩之后,他写了《九曲櫂歌》;他素来擅长写词,词意悲壮,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②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人说,删除我经历过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要求:认真审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