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绥化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具有较强的暗示性,带有特定的意蕴。请仔细品读下列诗句,选出其中“柳”意蕴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B.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唐·罗隐《柳》)

    C.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宋·晏几道《清平乐》)

    D.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李白《劳劳亭》)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B.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C.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D.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者季羡林

    人们所见到的季老,总是笑眯眯的。他是那种初见之下给人感觉特别慈祥的人。先生的学问确实很大,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一个性情中人,也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长者。

    90年代,应该说是季羡林先生个人生活最为悲苦的日子。在这段岁月里,他的几位亲属,都相继离世,尤其是伴随了他大半个人生的伴侣,还有他最爱的女儿。1993年,他把自己的心情真实地记录下来:“老祖和宛如的走,把我的心都带走了。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与凄凉。”(《二月兰》)但就是在这几年里,他仍旧保持着平静的心态,一如既往地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并没有被孤寂的命运打垮。

    他有许多的朋友,无论年长的,还是年轻的;无论大官,还是平民百姓,他都一样对待。他在平淡的待人接物中,显现出一种博大的胸怀,显示出人性的高贵。所有认识及接触过季羡林先生的人,对他的品德和人格无不交口称赞,称他有仁者风范,无己无私,亦慈亦让。他的仁爱和善意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在日常小事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1995年的一天,85岁高龄的他同往常一样,照例清晨4点起来读书、写作。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晨读和写作到6点多钟。忽然,他发现自己已将房门锁上,而钥匙却在门外的另一个房间。其实,他只需要给他的哪一位学生或助手打个电话,从外面打开门就行。但季先生认为时间太早,不便将别人从梦中唤醒。他竟做出了一个壮举:打开窗户,从近两米高的窗台上奋不顾身地跳下来,创造了一个“85岁老翁跳窗台”的奇迹。这一件小事,足以显出季老遇事替他人着想的精神。类似的传说很多,最广为流传的,是这样一件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位从外地来求学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他实在太累了,就把包裹放在路边。这时正好有一位老人迎面走来,年轻学子看老人衣着简朴,像是位老工友,年轻学子走上前去说:“您能不能帮我看一下包裹?”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年轻学子轻松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履行着自己的使命。几天后,北大开学典礼,这位年轻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张中行先生认为,季羡林先生一生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三种难能之中,最难能的是朴厚。

    季羡林的家虽然房间还算多,但大都成了书库,剩下的几间生活用房,也是陈旧简单,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外,都是最简单不过的陈设。而季羡林的布衣粗食,更是让接触过季羡林先生的人印象深刻。他永远是穿布衣制服,是那种很耐穿的咔叽布料做的,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学校工友,绝不会让人联想到他是有那样大学问和社会地位的著名学者。

    自己的生活很简朴,但对家乡却舍得花大笔的钱。他曾经捐款给村里的学校和卫生室,让学生少交一点学费,让更多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让乡亲们治病时少花一点钱。几十年来,他一直给村里的小学寄书。非常奇怪的是,季羡林寄的图书都很受小学生们的欢迎:季爷爷怎么知道他们爱看什么书呢?原来,季老总是带上自己十多岁的孙子孙女一起到书店精心挑选,让孩子们当参谋。

    进入老年的季羡林,丝毫没有把自己当做老年人看待,他的心也越来越年轻了。他尤其喜欢与年轻人在一起,吃饭、聊天。几次国家图书奖评奖期间,他都愿意找年轻人一起吃饭。工作人员对季羡林也没有生疏感,大家常常在吃饭时互开玩笑,笑语连天。很多人问他有什么长寿的秘诀,他的答复是:我的秘诀就是没有秘诀,或者不要秘诀。他的长寿之道很简单,就是顺其自然。

    静水流深。季老并不是善谈的人,它更多地是用他的笔来书写他的人生感悟。他是在喧嚣的人生中默默地走着自己的路,走得艰难,但走得坚实。他客观而平静的人生态度,使他在晚年愈发能够在学术与生活中游刃有余。

    (摘自于清《季羡林画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季老对人总是笑眯眯的,虽然朋友很多,但无论地位高下也都一样看待,足见他博大的胸怀。

    B. 85岁老翁跳窗台、帮北大新生尽职尽责地看管行李这些故事,都表现了季羡林先生拥有年轻的心态,从不把自己当老年人看待。

    C. 为了攒下更多的钱捐给家乡的学校和卫生室,季羡林先生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水平与他的身份和地位极不相称。

    D. 让自己的孙子孙女帮助自己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季羡林先生可谓用心良苦,这个细节展现了季老的慈爱之心、善义之举。

    E. 本文通过记述季羡林先生一些生活事迹,表现出季羡林先生的高尚人品和客观而平静的人生态度,展现了一位学问大家的形象。

    2季老在实际生活中是个“性情中人”,是“很有人情味的长者”,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3张中行先生最赞赏的季羡林的“朴厚”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4文中用“静水流深”来评价季老,对这样的评价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纷繁曲折的走廊和屋檐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蜩与学鸠起飞后只能“_____________”,飞得不高便落在地上所以它们不解地诘问大鹏“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赤壁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从侧面衬托箫声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2)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我们悔恨自己虚度年华,但实际上,与其毫无意义地悔恨,不如珍惜将来的岁月,因为不管什么时候醒悟,只要行动起来,都不算晚,这正应了《滕王阁序》里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春天的江潮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场面阔大,形象生动。

    ③《将进酒》中,最能体现李白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态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木”与“金”两个例子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流水为喻,告诉客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道理。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远望所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

    (2)周邦彦的《苏幕遮》把荷叶修长挺拔、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3)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重从人们的主观感受侧面描写阿房宫错综复杂的建筑特点。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二十首)(其八)

    东晋: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中诗人用“众草”反衬“青松”,塑造了青松不畏严寒、挺拔超凡(卓然独立)的高大形象。

    B.三、四句从时令上来写,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凝霜”象征着严酷的环境。

    C.第五、六句“连林”,意指青松夹杂在众多的树木中。“独树”进一步表现了孤松独立的奇特之美。

    D.第七、八两句写作者提壶斟酒,抚摩青松,时时远望。借动作描写来展现自己内心的彷徨与孤独。

    【2】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 “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皆式   (2)浑邪等将

    (3)召中郎 (3)上过其羊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生人无争 式复持钱二十万河南太守

    B.以田畜事 欲官乎

    C.布衣草履牧羊 望洋向若叹曰

    D.式朴忠 给徙民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苟,子何欲?

    (2)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4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10月29日傍晚,扬州市区文昌中路与大学北路交叉口,环卫工人姜师傅驾驶的电动环卫车左转时撞上了韩先生的价值300多万元的兰博基尼轿车。据估计,兰博基尼轿车的维修费用超过十万元。了解到车辆维修的费用,姜师傅惊得张大了嘴巴。回过神来后,姜师傅忙不迭地给轿车驾驶人韩先生赔不是:“我刚刚着急左转撞了你的轿车,责任在我。”韩先生看着姜师傅慌乱无助的眼神,当即对事故处理交警表示,对方生活不容易,发生事故也没有推诿,就不追究对方责任了,自己承担维修费用。

    这个案例,给很多人上了一课。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