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铁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旦日飨士卒  ③沛公不胜杯杓  ④刑人如恐不胜  ⑤张良出,要项伯  ⑥拔剑切而啖之  ⑦目眦尽裂  ⑧令将军与臣有郤  ⑨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①②⑤⑦⑩ B.①⑤⑧⑨⑩

    C.②③⑤⑥⑧ D.③④⑦⑧⑨

  • 2、下列对陆游六十二岁时写的《临安春雨初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写出了这位长期宦海沉浮,命途坎坷的老人的悲叹,说出了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

    B. 颔联点出“诗眼”,写诗人听了一夜的春雨,并未入眠。那远远传来的如断如续的卖花声,带给他抚慰,写出了诗人此时内心的闲适与愉悦。

    C. 颈联写陆游客居京华,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在作书品茶中消磨时光.。“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指品茶。

    D. 陆游的众多诗篇,大多为壮怀激烈的爱国忧民之作,而该诗没有豪唱,没有愤愤不平,也没有盈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然的一声轻叹,“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马房之夜

    萧 红

    冯山——10年前他还算是老猎人。可是现在他只坐在马房里细心地剥着山兔的皮毛,他常常把刀子放下,向着身边的剥着的山兔说:

    “这样的射法,还能算个打猎的!这正是肉厚的地方就是一枪……这叫打猎?会打山兔的是打腿……杨老三,那真是……真是独手……连点血都不染……这可倒好。”他一说到杨老三,就不立刻接下去。

    “我也是差一点呢!怎样好的打手也怕犯事。杨老三去当胡子那年,我才23岁,若不是五东家,我也到不了今天。……年轻的那一伙人,到现在怕是只有五东家和我了。”他越说越没力量,放下手下剥着的山兔皮,拉着凳子,坐到门外去抽烟。

    一种孤独的感觉无缘无故地为旷野上的响亮的铃子所唤起,他想到了杨老三,想到了年轻时的那一群伙伴:

    “就只剩五东家了……见一见……”

    “四十来年没再见到,怕是不认识了……”

    烟管伴着他那遥远的幻想,嘶嘶地鸣叫,时时要断落下来。

    三月里的早晨,冯山一推开马房的门扇,就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

    “雁要来了,白河也要开了。”他自己说。

    到了下午,起风了。冯山看着那黄澄澄的天色。

    马倌牵着几匹马在檐下遇到了他:

    “你还不信吗?你到院里去问问,五东家明天晌午不到,晚饭的时候一定到……”在马身上他高抬着右手,恰巧大门洞里走进去一匹骑马,又加上马倌那摆摆的袖子,冯山感到有什么在心上爆裂了一阵。

    “扯谎的小东西,你不骗我?你这小鬼头,你的话,我总是信一半,疑一半……”冯山向大门洞的方向走去,已经走了一丈路他还说,“你这小子,扯谎的毛头……五东家,他就能来啦!也是六十岁的人了……出门不容易……”他回头去看看马倌坐在马背上连头也不回地跑去了。

    冯山也跑了起来:“可是真的?明天就来!”他越跑,大风就好像潮水似的越阻止着他的膝盖。

    第一个,他问的少东家,少东家说:“是,来的。”

    他又去问倒脏水的老头,他也说:“是。”

    可是他总有点不相信:“这是和我开玩笑的圈套吧?”于是他想去问问井口正在饮马的闹嚷嚷的一群人。他向马群里去的时候,他听到冯厨子在什么地方招呼他:“冯二爷,冯二爷……你的老朋友明天就来到啦!”他反过身来,从马群撞出来,他看到马群也好像有几百匹似的在阻拦着他。

    “这是真的了,冯厨子!那么报信的已经来啦!”

    “来啦!在大上房里吃饭!”

    他听到上房门口有人为着那报信的人而唤着:“冯厨子,来热一热酒!”

    ……

    第二天,冯山早早地来到高岗。中午的时候,连东家的太太们也都来到了高岗,高岗下面就临着大路。只要车子或是马匹一转过那个山腰,用不了半里路,就可以跑到人们的脚下。人们都望着那山腰发白的道路。冯山也望着山腰也望着太阳,眼睛终于有些花了起来,他一抬头好像那高处的太阳就变成了无数个。眼睛起了金花,好像那山腰的大道也再看不见了。

    “来啦!来啦!……黑骑马……”

    孩子们,有的下了高岗,顺着大道跑去了。冯山的两只手都一齐地遮上了眉头,等他看见了马颈上的那串铜铃,他的眼睛就早已昏盲了,已经分辨不出那坐在马背上的就是他少年时的同伴。

    他走了一步,他再走了一步,已经走下了高岗。他过去,他扒住了那马的辔头,他说:“老五……”他就再什么也不说了。

    在吃酒的时候他和五东家是对面坐着,他们说着杨老三是哪年死的,单明德是哪年死的……还有张国光……这一些都是他们年轻时的同伴。酒喝得多了一些的时候,冯山想要告诉他,某年某年他还好上了一个寡妇。但他看看周围站着的东家的太太们和姑娘们,他又感觉这事不方便说了。

    五东家走了的那天夜晚,他好像只记住了那红色的鞍,那土黄色的风帽。他送他过了太平沟的时候,他才看到站在桥上的都是五东家的家族……他后悔自己就没有一个家族。

    马房里的特有的气味,一到春天就渐渐地恢复起来。那夜又是刮着狂风的夜,所有的近处的旷野都在发着啸……他又像被人们遗忘了,又好像年轻的时候出去打猎在旷野上迷失了。

    马倌喂马的时候,他喊着马倌:“给老冯来烫两盅酒。”

    等他端起酒杯来,他又不想喝了,从那深陷下去的眼巢里,却安详地逃出两条寂寞的泪流。

    (有删改)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叙述了冯山老人晚年的境遇和心灵世界,在童年伙伴之间不同命运的对比中,寄寓着作者对底层民众不幸生活中表现出的人性之美的无限哀怜和赞赏。

    B. 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故事中时令的变化,冯山早晨推开马房的门扇时,“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天气已经转暖的景象。

    C. 冯山对五东家要来的消息不相信,所以他怀疑马倌的消息,向少东家打听,向马夫打听,向厨子打听。从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D. 小说处处突出冯山的老态,尤其是“他越说越没力量”“他的眼睛就早已昏盲了”“那深陷下去的眼巢”等神态、肖像的描写,都表现出冯山的年老体衰。

    E. 冯山虽然是五东家的长工,但是当他们共同聊起往昔的人和事时,两人之间没有阶级界限,不再是长工和东家,而是充满温情的少年伙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下列名句

    (1)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2) 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___________”《陈情表》

    (3)《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名句名篇默写与填空。(6分)

    (1)杜甫在《蜀相》中记述诸葛亮多次出师而未能取胜、让天下志士感怀不已的句子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末段告诫统治者、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3)帝子降兮北渚,   。(屈原《湘夫人》)

    (4)心非木石其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家重视自我反省,曾子每日“三省吾身”,《〈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自省对完善人格学问、提高道德修养有重要作用。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景、情、理于一体,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着人世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3)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流水”这一意象,或抒不尽的愁情,或喻时光的流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屈原在政治上极度痛苦的原因。

    (3)《过秦论》中形象描述蒙恬击退匈奴后,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好文章常能借平常事物来阐发深远的意蕴,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

    (2)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写出了夫妻相见,不知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的梦境,让人感到无限凄凉。

    (3)贾谊《过秦论》中,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当仁不让,勇于担当楚国政治引路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3)杜甫《蜀相》中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和自身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在一起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①

    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②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①此词为苏轼在徐州谢雨道中作。谢雨,旱后喜雨而去谢神。②捋青捣麨: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制成干粮。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层层”和“光”写出久旱之后喜降甘霖,农作物长势茂盛的景象。

    B. 写未进村落就先闻到煮茧香气,旨在说明蚕茧气味独特,香远益清。

    C. “络丝娘”本为虫名,鸣声如机杼,颇为动听,此处借以指缫丝女。

    D. “抬醉眼”写村中老人为庆贺丰收而醉酒,表现了农人的质朴乐观。

    E. 尾句写作者询问叶黄豆熟还要多久,流露他对农人生活的关切之情。

    2这首词富有农村生活气息,作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讳  辩

    韩 愈

    ①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皇浦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①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徵’不称‘在’,言‘在’不称‘徵’”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车”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③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①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因避父讳,不去考进士,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著有《昌谷集》。②二名不偏讳:最早见于《礼记》的《典礼上》及《檀弓下》,意为二字之名在用到其中某一字时不避讳。偏:一半。③嫌名:指与名字中所用字音相近的字。音近则有称名之嫌,所以叫嫌名。④蓲:qiū,初生的芦苇。

    1第①段中韩愈做了什么事情而遭人指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2从论证的角度看,第①段中皇浦湜如何规劝韩愈要辩驳的?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周公、孔子、曾参等按律避讳,与指责者一味避讳进行对比。

    B.古人口讲避讳,与他们(指古人)相对宽松的做法进行对比。

    C.大臣奏章、皇上诏书不讲避讳,与宦官宫女讲避讳进行对比。

    D.士大夫避讳父母名讳,与宦官宫妾孝顺父母讲避讳进行对比。

    5阅读全文,分段概括本文是如何辩驳他人指责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很多人都有天赋,但如果不加以发挥,天赋就只好被埋没了。

    ——【美国】朗费罗《卡瓦那》

    假如你有天赋,勤奋会使它变得更有价值;假如你没有天赋,勤奋可以弥补它的不足。

    ——【英国】雷诺兹《语录》

    我认识一些人,他们热爱乍看来极其平常、微不足道的工作。他们成了本行的诗人、艺术家,他们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因为天赋和教育所给予的一切在他们的生活中达到难得的和谐一致。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