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秦皇岛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是

    ①1979年出生的刘伟,现为大连重工减速机厂装配车间钳工、高级技师,参加工作21年来,刘伟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技校毕业生成长为企业里赫赫有名的斗方名士

    ②《红楼梦》画册中大量的屋字、亭台、桥梁等采用我国描绘建筑的传统画法——界面法,画家借助笔墨和界尺,画出一栋栋鳞次栉比,恢宏阔大的各式亭台楼阁。

    ③各级政府的救助基金、专项扶持资金种类繁多,然而一些企业对这些资金的发放政策却不甚了了,代办中介服务便应运而生。

    ④最自由的空间互联网,几乎让每个人都能自主地与他人互通互联,与整个世界对接,使原本微乎其微的弱势个体,获得巨大的话语力量。

    ⑤这几位宇航员春秋鼎盛,他们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驾驶和操作航天器,探索宇宙奥秘,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⑥我们谈作风,不是高高在上,不是只挂在嘴边,而是要努力扎实地工作,以移天易日的精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④⑤

  •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B.技盖至此乎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南州六月荔枝丹》选段,完成各题。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希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宽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果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道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或烘干,肉就变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oC至5oC,可储藏30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储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储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宗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爱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结实者置瓦其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孽。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1】(1)“果形”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组织说明内容的?

    (2)这种说明顺序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2】“贮藏”是运输问题,而果肉和果核是生态问题,“荔枝不耐贮藏”一节放在果肉和果核两节之间,是否破坏了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3】在写荔枝“不耐贮藏”和“移植”时,引入唐明皇、汉武帝的事,目的何在?

    【4】将末段“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删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改为“将来是完全可能的事”,你以为怎样?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将进酒》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既是诗人的豪情,又是诗人的愤慨之语。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是苏洵讽谏北宋王朝要吸取历史教训,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警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肯引以为鉴,就要重蹈覆辙。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这一令人痛心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江行奇景令人惊叹,郦道元在《三峡》中也写到了这段水路,并通过比较,形象地写出船行之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必须咨询后再施行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对比:曹操当时是____________,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当时是____________,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君子应广泛学习,且不断反省自己才能没有过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病戒酒的境况。

    (2)《鱼我所欲也》中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

    孟浩然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

    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

    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注释】①上巳:旧时节日名,农历三月初三日,人们在郊外游春,水边饮宴。②洛中:古都洛阳。诗人于开元十四年滞留于此。③翠幕:古时人们于水边宴游时所张的棚幕。④王逸少:王羲之,此处借指王九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诗人以占卜的方式择居在周王朝东都之地洛阳,上巳节大办游筵,浮杯连连。

    B.颔联运用互文手法,表达的意思是寒食节人们在堂前或以鸡相斗或驰马射箭取乐。

    C.颈联对仗工整,柳条低垂盖满金堤,平阔沙滩翠幕连成一片。“金”“翠”状其华贵。

    D.前三联用蒙太奇手法,一联一景,写洛阳上巳节、寒食节的热闹情景,为尾联做铺垫。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尚野,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满城。野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至元十八年,以处士征为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兴文署丞,出为汝州判官,廉介有为,宪司屡荐之。二十八年,迁南阳县尹。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改怀孟河渠副使,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事闻于朝,河渠官进罢。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剌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俄升国子博士,诲人先经学而后文艺,每谓诸生曰:学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时学舍未备,野密请御史台,乞出帑藏所积,大建学舍以广教育。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所裨益,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渼入见,帝为加礼。至大元年,除国子司业,近臣奏分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四年,拜瀚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诏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太宽,野曰:今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皇庆元年,升翰林侍讲学士。延祐元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二年夏,移疾归满城,四方来学者益众。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六。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追封上党郡公,谥文懿。野性开敏,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典雅,一本于理。

    (节选自《元史·尚野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B.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C.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D.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或未做官的士人,文中指前者。

    B.赠,皇帝给予官员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

    C.移疾,旧时朝中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要求辞官隐退的婉语。

    D.国子祭酒,古代的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始于晋武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野幼时聪慧,读书应召,尚野自幼聪颖异常,在祖母刘氏资助下读书学习,后以处士的身份被征召为国史院编修官。

    B.尚野清廉耿直,居官有为。尚野在汝州任上因清廉有为多次被上司举荐,改任河集副使时,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的疾苦。

    C.尚野重视教育,广建学舍。尚野担任国子博士时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物,广泛建设学校,推行教育。

    D.尚野文章典雅,受人敬服。尚野多次担任学官,教学以经学为先,文章以理作为标准,辞官回乡后,来求学的人更多。

    【4】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藏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往今来,描绘海棠的名句佳篇层出叠现。如元好问句: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苏东坡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李清照《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但是,文人墨客只注重海棠的花与色,而忽略了其风骨、精神、品格。

    高明的画家重神而略形,如文同画竹,“扫取寒梢万尺长”,在虚与实之间,更能体现竹子的神采。而那些只追求形似的人,却往往达不到这种形神兼备的效果。

    请借鉴而不拘泥以上材料,以“形与神的把握”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