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鄂尔多斯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这篇小说中,张爱玲在描写人物的着装、环境的特点,甚至人的一举一动乃至思想活动时,都不胜其烦地抹上色彩。

    ②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陈莉丹运用“快速变轨”技术,遥控390多公里外的神舟十一号飞船连续两次变轨,并且精准无误,如臂使指,一气呵成。

    ③入夏以来,长江流域五风十雨,暴雨不断,水患连连,给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④元好问认为,写诗就是要抒发真性情,要表达个人的感受,如果人家如何,自己就跟着如何,随人俯仰、陈陈相因,就太可怜了。

    ⑤当前,“打虎拍蝇”已经取得重大成效,但腐败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是一得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⑥本着勤俭求真的精神,本次大会发生了新的变化:会场布置简单;会议流程简洁;代表讲话重点突出,要言不烦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幼儿园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据幼儿音乐教材所具有的育人内涵,并要因地制宜地对幼儿实施美育教育和情感教育。

    ②这家饭店对客人的态度非常好,无论是逃来的贵客,还是当地的百姓,他们送上饭菜时总是举案齐眉,十分恭敬。

    ③白方礼共捐出3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这些钱对于某些富人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对他而言,则是一生的积蓄。

    ④当听到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上,中国男足竟榆给了饱受战乱之苦的叙利亚时,我们班长歌当哭以发泄心中的不快。

    ⑤近年来,房价扶摇直上,许多家庭难以承受,习总书记的一句“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住了这种势头。

    ⑥校图书馆的藏书是公共财物,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和据为己有,我们借阅后一定要完璧归赵,使其继续发挥作用。

    A. ①②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③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梁实秋

    ①我有一位沉默寡言的朋友。有一回他来看我,二人默对,不交一语。等到茶尽三碗,烟罄半听,主人并未欠伸,客人兴起告辞,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这位朋友现在已归道山,这一回无言造访,我至今不忘。

    ②明张鼎思《琅琊代醉编》有一段记载:“刘器之待制对客多默坐,往往不交一谈,至于终日。客意甚倦,或谓去,辄不听,至留之再三。有问之者曰:‘人能终日危坐,而不欠伸欹侧,盖百无一二,其能之者必贵人也。’以其言试之,人皆验。”可见对客默坐之事,过去亦不乏其例。不过所谓“主贵”之说,倒颇耐人寻味。所谓贵,一定要有一副高不可攀的神情,纵然不拒人千里之外,至少也要令人生莫测高深之感,所以处大居贵之士多半有一种特殊的本领,两眼望天,面部无表情,纵然你问他一句话,他也能听若无闻,不置可否。这样的人如何能不贵?因为深沉的外貌,正好掩饰内部的空虚,这样的人最宜于摆在庙堂之上。

    ③謇谔之臣,骨鲠在喉,一吐为快,其实他是根本负有诤谏之责,并不是图一时之快。鸡鸣犬吠各有所司,若有言官而箝口结舌,宁不有愧于鸡犬?至于一般的仁人君子,没有不愤世忧时的,其中大部分悯默无言,但有间或也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人,这样的人可使当世的人为之感喟,为之击节,他不能全名养寿,他只能在将来历史上享受他应得的清誉罢了。在有“不发言的自由”的时候而甘愿放弃这一项自由,这也是个人的自由。在如今这个时代,沉默是最后的一项自由

    ④有道之士,对于尘劳烦恼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赏沉默的境界。这种沉默,不是话到嘴边再咽下去,是根本没话可说,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寂然,惟迦叶破颜微笑,这会心微笑胜似千言万语。古人云:“二十年不开口说话,向后佛也奈何你不得。”二十年不开口说话,也要把口闷臭,但是语言道断之后,性水澄清,心珠自理,没有饶舌的必要。基督教Carthusian教派也是以沉默静居为修行法门,经常彼此不许说话。“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⑤庄子说:“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现在想找真正懂得沉默的朋友,也不容易了。

    (有删改)

    1文中第二段引用张鼎思《琅琊代醉编》的记载有何作用?

    2解释下列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1)在如今这个时代,沉默是最后的一项自由。

    (2)这种沉默,不是话到嘴边再咽下去,是根本没话可说。

    3作者对于“沉默”有哪些主要观点?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创作《离骚》是痛心于朝廷政治黑暗的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

    (2)《山居秋暝》中动静结合,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

    (3)《燕歌行》中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残兵败卒心境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

  • 5、填空

    (1)《琵琶行》全诗多处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其中运用环境描写来表现琵琶女演奏效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登高望远,遥想孙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表述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老子》第二十四章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在谪居地所闻动物呼号声来表情达意。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秦惠王灭古蜀国时“五丁开山”的神话,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的险阻。

    (3)杜牧《阿房宫赋》最能表现“秦人”对珍宝的态度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5)《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6)《拟行路难》中,作者以宿命论的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希望借此从苦闷中求得解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小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第一句直接点题,写滕王阁俯临江心的沙洲。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气势。

    B. 第二句遥想当年滕王,身挂琳琅玉佩,坐着鸾铃马车,前来阁中举行宴会的热烈情景。

    C. 第三、四句写滕王死后滕王阁的冷落。画栋珠帘依旧,但阁前朝云暮雨,繁华不再。

    D. 第五、六句突出时间的沧桑。水中云影悠悠,风物换季,星座移位,已过多个春秋。

    E. 第八句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唯见长江天际流”蕴含的情感相似。

    2此诗颔联描写精妙,请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勰,字穆父,彦远之子也。生五岁,日诵千言。十三岁,制举之业成。熙宁三年试应,既中秘阁选,廷对入等矣,会王安石恶孔文仲策,迁怒罢其科,遂不得第。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薄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谢曰:“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后命权盐铁判官,历提点京西、河北、京东刑狱。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至高丽,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还,拜中书舍人。元祐初,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谰曰:“无有。”勰曰:“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谒吏干请,亦械治之。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徙瀛州。召拜工部、户部侍郎,进尚书,加龙图阁直学士,复知开封,临事益精。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轼曰:“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哲宗莅政,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仍兼侍读。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帝曰:“岂非‘怏怏非少主之臣,硁硁无大臣之节’者乎?朕固知之,毋庸避也。”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台臣论徐邸事,其辞及(郑)、雍,小人离间骨肉如此。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弗容群枉,规欲动摇,朕察其厚诬,力加明辨,夫何异趣,乃尔乞身。”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言不已。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B.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魏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C.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D.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对,即“殿试”,科举考试的最高一段,皇帝亲自出题对会试合格者区别等第。

    B.主簿,古代官名,是中央及郡县各级主官的佐吏,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

    C.神宗,北宋第六位皇帝赵顼的谥号,其在位时重用王安石,推行变法,影响深远。

    D.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官职名,秦代始设,西汉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勰能力突出,不慕高官。他小时候记忆力很强,做官后因才华出众引起皇帝重视;王安石派人去见他,许诺封官,他没有动心。

    B.钱勰爱惜节操,不收礼金。他因为崇文尚礼,家世出身好,被皇帝选中出使高丽,高丽人在他回国途中追送礼金,他严词拒绝。

    C.钱勰办事干练,思维敏捷。老吏作梗,他应对自如,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被他识破;苏轼作诗赠予,他立刻作诗回报。

    D.钱勰得罪权贵,遭到报复。他曾写过贬谪权臣章惇的文辞,后来又拟写安慰郑雍的诏书,遭到章惇排挤诋毁,被贬到地方任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至高丽,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故所有者皆弗纳。

    (2)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为了促进同学们通过背诵默写古诗文以提高素养,校团委开展了“以文会友——古诗文背诵默写”大赛,评出了前三名,并在公众号发布了比赛成功举办的消息。请你就这次比赛的意义写一段短评,表达自己的认识。要求:认识深刻,有理有据。不超过1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