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宁波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的项是( )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 何厌之有|惟利是图

    C. 渐见愁煎迫| 信而见疑

    D.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2、下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代)

    B.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对偶)

    C.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比喻)

    D.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设问)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部艺术史全是推陈翻新、翻新为陈的轨迹。王静安在《人间词话》里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②在西方文艺中,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代谢的痕迹也是如此。各派有各派的格律,各派的格律都有因成习套而“敝”的时候。

    ③格律既可“敝”,又何取乎格律呢?格律都有形式化的倾向,形式化的格律都有束缚艺术的倾向。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就应该知道提倡要格律的危险。但是提倡不要格律也是一桩很危险的事。我们固然应该记得格律可以变为死板的形式,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一流艺术家大半都是从格律中做出来的。比如陶渊明的五古,李太白的七古,王摩诘的五律以及温飞卿、周美成诸人所用的词调,都不是出自作者心裁。

    ④提倡格律和提倡不要格律都有危险,这岂不是一个矛盾么?这并不是矛盾。创造不能无格律,但是只做到遵守格律的地步也决不足与言创造。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要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音节的需要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的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文人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⑤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役;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⑥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是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⑦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规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⑧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文艺的派别代谢和中国文学史的文体变化有着推陈翻新、翻新为陈的共通规律。

    B.格律都有格式化的倾向,都有束缚艺术的倾向,但一流的艺术家都是从格律中做出来的。

    C.末流文人写作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D.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艺术史落笔,提出格律可敝的观点,进而引出是否要提倡格律的问题。

    B.文中引用《人间词话》,阐述艺术史全是推陈翻新、翻新为陈的轨迹及原因。

    C.文中用钟摆摇动与市场的嘈杂声作比喻,论证“艺术由整齐到变化难”的观点。

    D.文章着重从古今创作实践的角度进行论证,表明了作者对格律的态度,肯定了格律存在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的文体、文学派别的文学作品,通行久了就一定会由盛转衰。

    B.变化就是创造,创造不能无格律,只有遵循格律才能进行创造。

    C.在艺术创作中,一味的整齐和一味的变化都是单调的,要避免单调应从整齐入手。

    D.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绝非易事,是道德家和艺术家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在所有人都称赞或诽谤他的时候也不更加奋发或沮丧的原因是他有“_____________”的思想,觉得不过如此。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_______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对“恕”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运用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表达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认为《离骚》兼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雅”的特点。

    (4)《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时一呼百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秦论》中陈胜、吴广虽然没有“兵器”与“军旗”,但他们“________________”以最简陋的武装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种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6)《屈原列传》中,用对比的方式评价《离骚》,指出所描述的是普通事物,但包含的旨趣极大;列举的事例虽浅近,但含义深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古人对“月”情有独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_____________”描摹孤月悬空之景,李白《将进酒》以“_____________”表达举酒对月的豪迈,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_”则描摹月映大海的如梦似幻。

    (2)秦灭九国却亡于陈涉,贾谊比较陈涉与九国的军力情况,认为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根源在于秦“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孔子以“_____________”回答颜渊什么是“仁”,并且强调“为仁由己”;《礼记》中有类似的阐述,强调不论天子还是庶人,“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乐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都被箜篌声所消融,皇城仙府也为箜篌声所打动。

    (2)秦观在《鹊桥仙》中表达自己独特爱情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双关手法,指出世俗风恶,早日回乡,以免把自己高洁的品格玷污了。

    (4)《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在《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躁:归隐山林”。

    (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5)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屈原《离骚》)

    (6)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直讲吴殿丞宰巩县

    王安石

    青嵩碧洛曾游地,墨绶铜章忽在身。

    拥马尚多畿甸雪,随衣无复禁城尘。

    古来学问须行己,此去风流定慰人。

    更忆少陵诗上语,知君不负巩梅春

    【注】①少陵:杜甫。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②巩梅春:语出杜甫诗句“夜雪巩梅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诗人回顾过去与吴殿丞在嵩洛之间交游的美好情形,表明两人友谊的深厚。

    B.次句中表明吴殿丞忽然接到担任巩县长官的调令,“墨绶铜章”运用了借代手法。

    C.颔联写吴殿丞在初春时节离开京城赴任的情景,颈联写吴殿丞求学修身及行事。

    D.颈联中“风流”指风度潇洒,与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中“风流”意思不同。

    【2】诗的尾联提到杜甫的诗句,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赠医潘况秀才序

    刘攽

    始,潘君术游京师,疾病之至门者日数人。有知潘君者曰:“潘君相有病于未病,治已病于无病。”“潘君视隐如显,视远如迩。色喻于目,脉于指,声喻于耳,三者并用,药至病去,所谓国能也!”

    他日往,则疾病之至者益多,日数十百人。则又有知潘君者曰:“潘君守学固而处心平,不以人之向己而喜,不以人之去己而沮,泛然唯吾所以自任而已,所谓有道者也!”

    他日又往,则疾病之至者无数,举京师之人将迁焉。又有知潘君者曰:“潘君不为利疚,不为势,治人以疾病轻重为差。其视富贵如贫贱,视布衣如王公,得千金之谢,犹箪食之馈,所谓士君子也!

    呜呼!天下之事,莫难于持久。持久则善恶自效,贤不肖袭情。若潘君者,自始及终,声誉益隆,人从之者,百倍于初,岂非真贤也哉!

    今夫世之为医者,诵数守法,哜①甘调辛,未有少得也,则嚣嚣然以谓已足,于是以人之生死,侥幸以济其不仁之心。设危辞诡说以恐吓富贵之人捩其手足而邀之财得金玉钱帛,满意盈欲乃欲从事。益投毒药,与病相违,使其不自聊赖,然后徐徐解治,幸而不死者有矣,则固以为己功,妄仞其名,厚求拜谢,以复其劳。若其不活,则其所得金帛固多,恬然持去,不自愧耻。其视贫贱无势者,则傲然不顾。世皆曰医贱,与佣徒鬻卖者钧,岂医之实若是哉?昔岐伯、和、缓之能②,乃通于治国修身之际。呜呼君子,孰能矫正之者?若潘君者,其复何

    呜呼!世之事多类此者,独医乎哉!仆感潘君守道,出于流俗,故作叙以示知者。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散文卷》,有删改)

    (注)①哜():尝(滋味)②岐伯:古代名医,相传是黄帝时人。和:医和。缓:医缓。两人均为春秋时代名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目,脉喻于指 知晓,明白

    B.潘君不为利疚,不为势 回避

    C.其视贫贱无势者,则傲然不顾 形容词活用名词,贫贱的人

    D.若潘君者,其复何 过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又有知潘君者曰 于其身也,耻师焉

    B.从之者,百倍于初 哀斯墓徒有其石

    C.潘君术游京师 申之孝悌之义

    D.则固以为己功,妄仞其名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三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潘况不仅医术高超,而且行医有道,在他眼中病患人人平等,没有富贵布衣等级之分,前来求医的病人日益增多。

    B.文章爱憎分明,主旨明确,提醒从医者发扬古代名医的优良传统,大力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各种庸医恶劣行径。

    C.本文写作笔法多样,全文由小而大;叙议结合,叙事部分又运用对比的手法,鲜明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D.作者采用逐层渲染的方法,详细地写潘况受信赖的过程,并且转述他人对他的述评,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设 危 辞 诡 说 以 恐 吓 富 贵 之 人 捩 其 手 足 而 邀 之 财 得 金 玉 钱 帛 满 意 盈 欲 乃 欲 从 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之事,莫难于持久。持久则善恶自效,贤不肖袭情。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向自己提出的问题

    不知为什么我们好像觉得,如果是鸟,那么它们就多半在飞,如果是扁角鹿或老虎,那么它们就在不停地跑,跳。实际上鸟是停着的时候比飞的时候多,老虎懒得很,扁角鹿常常吃草,只是嘴唇在动。

    人们也是这样。我们想,人生中充满了爱,而当我们问问自己和别人——谁有多少时候在爱,却原来竟是那么少!请看,我们也是多么懒惰啊!

    要求:①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⑤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