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连云港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面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 何取于水也?

    B.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C.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D.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堂吉诃德沉迷于骑士小说,忍不住要去行侠仗义。他四处冒险,上演了很多闹剧。他大战风车,以致连人带马摔在地上,折断了长枪。(《堂吉诃德》)

    B.荷蓧丈人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并留子路到他家里过夜,杀了鸡,做了黍米饭给他吃,还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拜见子路。(《论语》)

    C.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从此孙夫人再也没有回到东吴。(《三国演义》)

    D.贾瑞在园中调戏凤姐后,竟又跑到凤姐住处挑逗。凤姐假意殷勤,让座倒茶,并举止暧昧,约贾瑞晚上在西边穿堂儿等她。贾瑞果信其言,如约前往。(《红楼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态乡愁发生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期,表现为在生态文明实践中迸发了一系列价值冲突的问题,人们开始怀念问题出现之前的和谐的自然状态。

    冲突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产生冲突,二是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的冲突。

    首先,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产生冲突。传统伦理蕴涵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资源。《周易》则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发轫之作,比如“天人合一”的体系。现代伦理是指传统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过渡中所形成的价值理论,它把人的主体性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强调在与自然相处中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强调个人的价值、权利、尊严。它突出表现的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切以人的利益为重心。利益成为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准,它强调生态道德原则的价值必须以其客观效果看是增进还是减少人的利益为衡量标准。

    其次,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产生冲突。本土伦理植根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沃土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道德领域历代沿袭下来的具有深厚价值底蕴的道德规范体系与价值观念,它的核心观点为:以天道自然为逻辑起点,以此为基础,并结合人生的主动性,使传统的“道德决定论”由静态的单一结构,发展成为一个动态变异系统,从而使对天道自然的理解循着“天地经纬、人生时运”之线而展开,并由此直契天人秩序之美,最终达到一种对天人和合的体认和觉解。外来伦理即西方伦理,它自古希腊发轫以降,遵循着理性的经纬之线逐渐展开,随着近代主客二分的形成,它以个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前进的动力,注重个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最终达到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的体贴。在生态文明进程中,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的碰撞突出表现在身份认同上。本土伦理一直强调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道本于天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是小我,自然是大我,人的身份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外来伦理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大自然的存在与否以人的存在为前提。这就会使人这一道德主体在进行人与自然关系上的道德选择时无法辨清其本来面目,造成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危机,无法为生命找到安放尊严的情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人们开始怀念和谐的自然状态,于是文明实践中迸发出一系列价值冲突的问题。

    B. 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产生冲突的关键在于后者将利益与人的主体地位凌驾于自然之上。

    C. 传统伦理的局限在于不重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忽视个人价值、权利、尊严。

    D. “天地经纬、人生时运”体现了以天道自然为基础的观点,与外来伦理相互对立,格格不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概括指出生态乡愁发生的背景、表现极其根源,引出下文对冲突的原因的分析论述。

    B. 文章第二段承上启下的作用,指出冲突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价值理念上的各种矛盾冲突。

    C. 文章论述了两类冲突的原因,但总体来说传统伦理与本土伦理观点一致,现代伦理与外来伦理观点一致。

    D.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形式,运用引用、对比等论证方法使读者清楚了解到生态文明实践中迸发价值冲突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易》中出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可见在传统伦理观念中人们就十分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对物质利益的过分关注与追求,把利益作为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准,必然导致不和谐的自然状态。

    C. 如果杜绝西方外来理论,就不会造成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危机,就可以为生命找到安放尊严的地方。

    D. 如果始终遵循人是小我,自然是大我,人的身份就是大自然的一员,就不会出现自然环境遭破坏的现象。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恨歌》 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美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4)《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2)我们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构成对比,表达了自己先尽孝后尽忠的想法。

    (4)黄庭坚《登快阁》中巧用典故,其中“____________”化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____________”化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

    (5)苏轼《石钟山记》中,郦道元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石钟山靠近深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发出洪钟一样的声音。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①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②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 “ 写尽九月之景 ” 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_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

    ________,穷岛屿之萦回。

    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

    ④《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可是唐代“士大夫之族”却不愿从师学习,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其荒谬心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庄子在《逍遥游》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宋荣子有此类似的境界。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周的《逍遥游》中点明“逍遥游”的最高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告别过去,放眼未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恨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贵妃伤心垂泪楚楚动人的情态。

    (4)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有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语意与之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的《一剪梅》中设色清丽,意象蕴藉,奠定幽美抒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老子<四章>》给出建议“____________”,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不到最后的胜利,绝不放松。

    (2)《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满招损,谦得益”(《尚书》)作为论据,再结合庄宗的实例,欧阳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

    (3)《蜀道难》“____________”, 两句,李白先感慨蜀道的险峻,接着用反问责怪客人为何要来这险恶之处。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荔枝香近

    周邦彦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客枕无憀,细响当窗雨。看两两相依燕新乳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逐片帆轻举。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共剪西窗蜜炬。

    【注】①无憀(liáo):无聊。②燕新乳:燕子刚刚孵出雏燕。③报鹦鹉:暗含鸟雀恋巢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荔枝香近”一名“荔枝香”,词牌名。该词分上下两阙。上下阕都含四个韵句,四仄韵。

    B.上阕描绘了乱红飘零水中,随风而逝,在尽日的微寒中,室内香雾萦绕的夏日景象。

    C.上阕运用残红、香雾、客枕、细雨、双燕等意象抒发了倦客凄切相思、孤苦寂寞的感情。

    D.黄昏时客居他乡的主人公面对细雨当窗,在静静的观看燕子成双,营造出凄美的意境。

    【2】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词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

    廉颇曰:“我为赵将,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 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独畏廉将军哉?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请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位在廉颇之    (2)蔺相如止之    (3)相如虽    (4)吾念之

    【2】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且相如素贱人

    B.宣言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恐惧殊甚

    【3】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徒吾两人在也                 长者加金银华美之服(《训俭示康》)

    B.君畏匿之                     徐人嘉歌之曰(《新序》二则)

    C.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赵者       而况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

    D.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子罕所宝者至矣(《新序》二则)

    【4】翻译下面句子。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这个片断有人命之曰“将相和”,有人命之曰“负荆请罪”,你更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那傲骨的梅,不问为什么,却依然挺立雪中,零落作尘,只有香如故;

    那皎洁的月,不问为什么,却亘古挂在空中,初时照人,夜夜减清辉;

    那扑火的蛾,不问为什么,却无畏追求光明,纵使青史成灰,不曾回头……

    是有一种力量在背后支撑着他们,是有一些理由让他们毋庸回首。

    请以《继续的理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体裁自定 3.不要写成诗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