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句是( )
A.张明因为堵车而迟到,老师不相信,李莉急忙替他做证:“老师,我骑车走同一条路,我亲眼看到堵车,张明所说,确系实情。”
B.昨天,贵校师生十分热情地请我去做报告,学生在路边列队欢迎,校长在门口恭候光临,场面隆重,我深受感动。
C.记者转述新华书店经理介绍的情况时说:“据王经理介绍,本店除日常的零售外,还为读者提供代购、批发等业务。”
D.《解放军总部训令》:“本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内容各地略有出入,现在统一规定,重新颁布。望即以此为准,严格执行。”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部队对报名参军的有志青年的检查是十分严格的,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军队院校学员更是 ,除去高考成绩,身体、心理、政治审查也是检查的内容。
(2)到2008年,何炅已经担任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的辅导员十年,他的工资每月在五千元左右,远比不上他在电视台做一期节目的收入,对他一年近千万的广告代言收入来讲更是 。
(3)据记者了解,职业网络游戏玩家每个月的收入最多时能有四五千元,而顶级电竞选手年收入可以达到百万元左右。当然,能够每年赚到上百万元的只是 。
A.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百里挑一
B.百里挑一 九牛一毛 凤毛麟角
C.九牛一毛 凤毛麟角 百里挑一
D.百里挑一 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归来
大海
被抓壮丁之前,我还是个小屁孩,在永州某座低矮的山上放牛。牛是地主家的。我是孤儿,替人放牛换个三餐果腹。部队里有个长官问我叫什么名.我挠挠头皮,说姓戴,没名,个个叫我细伢崽!长官捏捏我的脸蛋,说真有缘,我也姓戴,叫国汉,我帮你取名叫国强吧,日后就给我当小弟啦!“小弟”就是勤务兵。我没有多想,兵荒马乱的,管个温饱就好。
那一年,我15岁。家乡的山上,枫叶火一样红飘飘。长官是武陵人,黄埔军校毕业后去抗日了,后来娶了大户人家女儿龚小慧。长官要我叫她嫂子,说嫂子有文化,可以教我识字学算术。我觉得自己遇上了好人,卖力地为长官一家服务,洗衣带娃,样样勤力。长官说,抗战胜利后带你们回我家乡过小日子,那里有一处美丽的世外桃源。可惜桃源梦破,解放战争中,长官来不及安顿家属,裹挟在溃败的国民党军中逃往台湾。临登船时,长官单膝跪我,草书一封呈上:
国强弟:
有劳守护,待吾归来。兄国汉叩首!
长官嘱我照顾他的妻子儿女,说会回来接我们。我跟随长官照顾他的起居12年,长官也让我感受到旧社会少有的温暖。有次打鬼子,炮弹迎面飞来,长官拉我跳入掩体才保了命。命都是长官给的,替恩人守护妻儿天经地义。我搀起长官,哽咽发誓:保证完成任务!
我扮成平民溜出,带着嫂子牵着孩子去了武陵,和长官父母一起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每次提到长官,我只能小声地说“国汉”。国汉托人从台湾捎来书信,说他驻守在金门,时时眺望大陆,想念家乡亲人。他父母因信受到羞辱批斗,很快离世。因为台湾关系和地主成分,嫂子也少不了挨批斗。我出身贫农,照样不能幸免。批斗者说我死赖在地主家,恶毒的还对我大打出手。我完全可以逃离武陵当时的穷乡僻野,以贫农身份落户家乡永州,再找个女人生息,但我宁死不离开。孩子们还小,我走了,嫂子一个弱女人如何养家?
年复一年,武陵桃花灿烂。变老的嫂子和我,都在执意等待国汉的归来。再后来,嫂子收到国汉托人从香港捎来的信。嫂子回信说国强依然在家照顾他们娘仨对她从来都是尊敬。我不觉得有什么,只是在等一个人归来罢了。嫂子说,溃逃过去的国汉在台不受重用一直盼望能回大陆团聚,希望两岸统一。许多赴台老兵和国汉一样,因为思念大陆的妻儿亲人,苦苦守候归期,没有再娶。我突然发觉自己上了年纪,经常梦到小时候放牛的地方,还有破落的祖屋、熟悉的乡音。
漂泊之人,最终想叶落归根。国汉若归来,我也要归去。等到台湾开放老兵返乡,赴台老兵期盼一生的梦想实现,国汉的噩耗却传来:癌症晚期,已经入院。我有种不祥的预感,只好将回家的包袱重新放下。不久一位赴台老兵来到家里,捧出国汉的骨灰盒,说国汉临终前托战友带他归来安息;还说他40年前与我有过约定。我颤巍巍地掏出那张纸,“有劳守护,待吾归来”,火一样烧眼。老兵也掏出一封信,说是国汉临终前专门写给我的:国强弟毕生照顾吾家老少,大恩难报!吾请小慧谨致万谢,并嘱子女奉老。愿弟留在武陵颐养天年,待他世相遇你我同游桃源……白发苍苍的嫂子和年过半百的孩子紧拉我手,说您老有生之年,请留在武陵。
我如释重负,却又摇头。我想起家乡漫山红遍的枫叶,哞哞呼唤我的老牛。从永州到武陵,几百里路,我离开家乡52年,归去要用整整一生。那之后,很多机构开展关怀抗战老兵活动,有好心人得知我参加过抗战,在某个傍晚过来看我,问有什么心愿?
我望着垂挂天际的夕阳,轻轻地说,国汉已经归来,我也要回家……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写一名抗战老兵为长官守护妻儿的故事,内容显得真实亲切,结尾留有余味,引人深思。
B.长官的家乡在武陵,“我”的家乡在永州,小说多次提及二人家乡,暗示了小说主题——离家再远,也不能忘记美丽的家乡。
C.“命都是长官给的”,这一处插叙既写出了长官对“我”的救命之恩,也交代了“我”信守诺言,替长官守护妻儿的重要原因。
D.“我”在完成约定后,期待回归家乡,这与前文写“我宁死不离开”形成鲜明的对比,丰富了人物形象,拓展了小说主题。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中对枫叶、桃花描写的作用。
【3】这篇小说文题为“归来”,请结合文本说明其含义。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写蜀道形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⑵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将向前之意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_ 。
⑶《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 。
⑷《琵琶行》中借环境描写和听众反应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 。
⑸《琵琶行》中的“_______ ,_______ ”常被用来表达生活不如意的人在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而产生同病相怜的感慨。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中描写八百里洞庭,秋风起树叶纷纷陨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一诗中,高度赞美了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以及诸葛亮辅佐两代君王建立蜀国壮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感叹人不是铁石心肠,想一吐为快却又噤若寒蝉欲言又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________,_______ ”两句,说明了燕灭亡的原因。
(2)《阿房宫赋》中,作者谴责秦王朝统治者横征暴敛、极尽奢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伶官传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了国家的盛衰皆出自人事的道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李白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和“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4) 《红楼梦》中的谚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原句是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对比的方法讨论了“质”和“文”的关系,指出偏重哪一方都不好的道理。
(2)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力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一个对自己事业追求执着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万古长存。
9、名篇名句默写。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跟人相处时,孔子警醒我们“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跟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
(3)《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眺
宋祁[注]
城外斜光角已催,城头倦客首空回。
星霜牢落凋年往,天地苍茫暝色来。
千尾昏鸦愁迥戍,几蹄征马思穷埃。
使君兴罢惟无绪,不是登高能赋才。
[注]宋祁,北宋诗人。此诗作于诗人任职益州(今四川成都)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夕阳斜照,角声催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表现环境特点。
B.第二句写诗人独立城头,徒然回首,表达了对客居边地的倦惫之情。
C.颈联写到成群乌鸦归巢,数匹征马远行,意境空阔恬淡、宁静祥和。
D.诗人登高远眺,思绪万千,却以说自己无赋诗之才结尾,耐人寻味。
【2】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对颔联进行赏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影。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鰻,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B.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C.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D.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在古代有的指用金属制成的刀剑,有的泛指金属,此处指前者。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步,属于古今异义。
C.“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D.《师说》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B.文本二认为,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师说》则认为,教育的难处在于恢复传统的师道。
C.文本二认为学习者每年都要进入学校学习,隔年考核一次,不同学习年限的人考核内容有所不同。
D.文本二主张既要让学生按时学习正业,也要有空闲的时间学习其他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亲师信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古今贤文》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中国捐赠韩国抗疫物资寄语
人与人交往,国与国交往,应该合作共赢,包容互鉴,互助互利。阅读材料后,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某报社举办“中国主张·携手走向人类美好未来”的主题征文活动,请完成一篇文章,参与该征文活动。
②某市举办青年发展论坛大会,邀请你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发表以“共创人类美好未来”为主题的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