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记者从天宫二号空间应用系统总部获悉,天宫二号正运行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上,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
B.《昆曲艺术大典》的编辑出版不仅对昆曲的传承、抢救、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将会带动古典戏曲甚至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C.面对一个需要整顿的全新世界,人类必须吸收古代留传下来的全部力量来构筑未来。虽然奥林匹克精神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是奥林匹克精神将依旧为人类所需要。
D.南科大这届毕业生之所以备受外界关注,不仅因为他们是该校“去筹转正”后招录的学生,更因为他们是南科大通过“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录取、并获得教育部认可学历的大学。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A.如姬资之三年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孟尝君怪其疾也 D.项伯杀人,臣活之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大师
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
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
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 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你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A.本文以“大师”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石匠一开始想当大师,却险些身败名裂,后来不想当大师,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名字却反倒成了大师的故事。
B.“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这句话很有深意,表现了关于“艺术真实”的问题,说明财主是懂艺术的,他不满意石匠的作品。
C.在雕像上刻工匠的名字是中国人的传统,财主不准石匠在雕像上刻名字,还威胁石匠要他出汉白玉石料钱,体现了财主的蛮不讲理,强横霸道。
D.困境中石匠想到自己的母亲,带着对母亲的深情投入到雕刻中去,使一尊冰冷的汉白玉石升华为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得到了财主的认可。
E.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又富有感染力,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结尾处石匠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2)小说中写石匠在构思雕像时,还设想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哪里”,并且很具体。这一细节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塑造石匠这个人物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普通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启示我们成为大师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凄切婉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愤》一诗中,陆游自比长城来表明自己壮志未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卒章显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疑问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其不同只在于善于借助外力。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6、课内古诗文积累。
①邪曲之害公也,____________,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推此志也,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③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____________,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
④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⑤____________,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⑦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
(2)《秋兴八首(其一)》中“____,____。”两句,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傍晚时分,天气寒冷,人们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捣衣声,抒发客子强烈的羁旅之情。
(3)《琵琶行》中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的句子是:“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荀子在《劝学》中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一个结论:“________,______。”
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行李之往来,______________,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②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③窥镜,谓其妻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⑤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⑥项伯亦拔剑起舞,_______________,庄不得击。(司马迁《鸿门宴》)
⑦此时相望不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⑧___________________,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⑨___________________,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菩萨蛮》)
⑩汶水、徂徕如画,___________________。(姚鼐《登泰山记》)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用人行走来说明学习时积累的重要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雨霖铃) 中用具体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离别的凄苦之状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下列对《夜归鹿门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让人感知到诗人洒脱的胸怀。
B.诗歌的三、四句,写世人回家,诗人却回鹿门,两种归途的比较,表露了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和对世俗的厌恶。
C.诗歌的五、六句,写在攀登鹿门山的路上,月光照着树林,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D.诗歌的七、八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做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2】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少有大志,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象昇娴将略,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①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注】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逐贼危崖”与“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危”字含义相同。
B.“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与“举酒属客”(《赤壁赋》)两句中的“属”字含义不同。
C.“身中四矢三刃,遂仆”与“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鸿门宴》)两句中的“仆”字含义相同。
D.“一军尽覆”与“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两句中的“覆”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象昇作战勇猛,临危不惧。他追击贼寇时虽额头中箭,但是斗志不减,勇往直前,令贼寇闻风丧胆。
B.卢象昇忠于职守,为官勤勉。他勤于政事,日夜操劳,遇有机要之事,披衣起床立即办理,决不懈怠。
C.卢象昇一片赤诚,忠心为国。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国家。
D.侯弘文散尽家财,追随象昇。侯弘文追随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象昇娴将略,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
(2)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5】卢象昇为什么会兵败?请根据文本分析。
12、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但也有人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
对于以上事情,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