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 “床”指的是什么?( )
A. 窗户
B. 卧具
C. 井上的围栏
D. 门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学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 创作而形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 ,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 原形、处置、融化 B. 原型、处治、融化
C. 原型、处置、熔化 D. 原形、处治、熔化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古人认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情、言、声、义成为诗歌创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四大元素和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中国古代诗词中那些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也正是在性情、语言、形式、内涵、意境和境界诸方面体现着鲜明突出的民族特色。
性情是诗词作品内在的灵魂、流动的血液和鲜活的生命。诗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化人。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无不饱含浓厚、深沉、真挚的感情。《诗经》中的《伐檀》、《硕鼠》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质问与谴责,《离骚》中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和忧虑国事的悲愤与缠绵,都很典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李白《早发白帝城》、杜甫《春望》、孟郊《游子吟》……无一不是以浓厚的情感震撼读者的心灵。
诗歌语言是最精粹精美、最富表现力和最富智慧的语言。在措辞炼字上下足了功夫,从而形成了精美的诗歌艺术奇观。特别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语言不仅生动鲜活、形象鲜明,而且凝练简洁、精警有力,让人回味无穷。唐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如同巨幅水墨画,境界宏大开阔,用字凝重有力。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名篇、佳句迭出。宋词“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李清照以“绿肥红瘦”(《如梦令》)描绘雨后海棠,用“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将眼前菊花的形象与抒情主人公的消瘦进行对比,既生动新颖又力透纸背。
中国古典诗词彰显了诗词艺术的形式美。格律诗歌充分利用和发挥了汉语言文字在发音、声调、协韵、对仗、会意等方面无可替代的特点,句式简短,格律稳定,使作品既富有浓厚的音乐元素和强烈的语言韵律,又富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充沛情感。如杜甫《绝句》、苏轼《饮湖上初请雨后》、李清照《声声慢》等,历来受到人们的激赏。
中国古代以“温柔敦厚”为诗教。在这种诗歌理论的引导下,蕴藉含蓄、深厚委婉、经营意境、讲究感悟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主流。由此既显示出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又给读者创造了内容理解和艺术想象的广阔空间。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之涣《登鹳雀楼》、杜甫“三吏”、“三别”等著名诗篇,更是意味隽永深长,赋予了更丰富更鲜活的思想内容。
诗词意境是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完美融合而创造出的艺术效果,创新出奇则是文学创作普遍追求的重要目标。中国古代诗词以情、景、事、理、意、趣为主要创作元素,创造出情感深厚充沛、形象鲜明生动的优美意境。如王维《山居秋暝》、贺知章《咏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品的奇特想象无不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新奇,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如果说意境多是通过画面形象传达思想感情的话,那么,境界则更多的体现在思想与艺术达到的高度上。纵观中国古代备受赞誉的诗歌国手、创作大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他们无不将自己对自然宇宙、人类生存、国家安危的思索,对人与自然的思索,对“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道路的思索等等融入诗篇,使作品呈现出气势磅礴、震撼心灵的大气魄和思想深邃、启悟智慧的大境界,也展示着作者的博大胸怀与开阔视野。
(摘编自杨庆存《中国古代诗词的境界与品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认为,白居易说的“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是从情、言、声、义四个方面概括诗歌的创作元素和品评标准。
B.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在性情、语言、形式、内涵、意境和境界诸方面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作者以此结构全文,并依次加以论述。
C.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化人,无不饱含浓厚、深沉、真挚的感情,无不以浓厚的情感震撼读者的心灵。
D.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在措辞炼字上下足了功夫,“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受到词学界的高度评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使至塞上》等作品如同巨幅水墨画,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B.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质问与谴责体现了《诗经》的性情,而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和忧虑国事的悲愤与缠绵则表达了《离骚》的性情。
C.格律诗既富有浓厚的音乐元素和强烈的语言韵律,又富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充沛感情,彰显了古诗艺术的形式美。
D.秉持“温柔敦厚”这一诗词创作的艺术原则和基本要求,蕴藉含蓄、深厚委婉、经营意境、讲究感悟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主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分别点明了李杜诗歌的巨大影响。
B.王维《山居秋暝》、贺知章《咏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品既有作者奇特的想象,又传达出鲜明、优美的意境。
C.意境是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完美融合而创造出来的艺术效果,境界则更多体现在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所达到的高度上。
D.屈原、杜甫、陆游等大家,将对“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道路的思索融入诗篇,从而使其诗作呈现出气势磅礴的大气魄和启悟智慧的大境界。
4、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 ________ ,______”两句,揭示出学习与自省对于君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2)《琵琶行》描写琵琶女梦忆往事,醒来粉泪纵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________ ,________ 。”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的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5)_____________,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5、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的动作和神态来衬托蜀道的高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怀古迹》(其三)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乐声冷涩。
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我安慰之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中,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迟疑后才娇羞出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置身于阿房宫中便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一建筑的错综复杂。
(5)《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的人发出的愤激的质问。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对自我才华的肯定与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流露出对富贵生活的愤慨和不屑。
(2)《老子》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作者将陈涉与九国进行多角度对比,其中写在武器装备方面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
8、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深秋山水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必须做到: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下列语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句)
(1)《诗经·无衣》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老子关于器皿的功用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学之道》中,写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美好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人与月比较表达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哲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 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1】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2】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内心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蒉扬觯
《礼记》
知悼子①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②侍,鼓钟。杜蒉③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 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④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⑤也。为一饮一食亡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 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⑥也!”至于今,即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注释)①知悼子:春秋时晋国大夫,知罃,悼是他的谥号。②师旷:晋国乐师。李调:晋臣。③杜蒉:晋平公的厨师。④太师:对乐师的称呼。⑤亵臣:宠幸的近臣。⑥爵:饮酒器。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______)(2)即毕献,斯扬觯(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为一饮一食亡君之疾,是以饮之也。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子卯日去世的知悼子还未安葬,晋平公及其臣属就饮酒做乐,引起了杜蒉的不满。
B.杜蒉用进门罚酒三杯,却又不发一言、快步离开的独特方式,引起晋平公的惊诧。
C.在和晋平公的问答中,杜蒉只说臣属和自己的不是,使平公自悟,进谏含蓄、巧妙。
D.晋平公以“无废斯爵”的告诫,提醒后世子孙牢记杜蒉的谏言,从而促成了“杜举”传统。
【4】从全文看,晋平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礼记》是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记录、编纂而成的。请依据具体内容,推断本文被收入《礼记》的原因。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苏武在汉武帝时担任郎官。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奉命以中郎将身份持节出使匈奴,结果被扣留,后又流放到北海边牧羊。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至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匈奴与汉朝和好后方获释归汉。
材料二: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2021年9月25日,被加拿大扣押了3年左右的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孟晚舟女士在朋友圈发布题为《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的长文称,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