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中国小说史上多有续书,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相媲美,这是不容置喙的。
C.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
D.我国近几年拍摄的电影大片吸收了很多世界现代电影技术手法,但模仿的痕迹较为明显,创新的成分不多,有东施效颦之嫌。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巴女排一直是世界女子排坛的强队,其主力队员卡里罗的发球速度往往超过100公里/小时,她的实力令很多男排选手也难以望其项背。
②雾霾,已经成为当今公害问题之一,但治理雾霾绝非易事,不可能一挥而就,在不同时期,可能需要针对重点污染物进行治理。
③只要我们十几亿中国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西部地区若能大胆创新,乘势而上,就能迅速赶上东部沿海地区,甚至青出于蓝。
⑤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尘往事久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⑥作为领导,他带头拒绝用公款吃喝,有力地遏制了“舌尖上的浪费”,成为该单位餐桌刮起勤俭风的始作俑者。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也有人把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而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
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确没那么简单了。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而且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其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丰盈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上升通道的道路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
材料二:
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渐渐流传开的“读书无用论”,一是源于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最后进入社会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源于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忘记。
读书有何用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还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还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红网”2017年1月4日)
材料三: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那么引出了一个问题:“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一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几个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再者,就是尽管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
要想彻底剔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布,诸如在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3月1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某位名人认为不必唯学历是举,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
B. 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他以自己具体的阅读经历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C. 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赚钱;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
D.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地区很有市场,而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因为上世纪80年代这些地方出过大学生。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二用两个90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并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轻微的否定。
B. 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C.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
D.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当前“读书无用论”流行的现实进行报道,议论性较强。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为何会出现“读书无用论”的观点。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的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3)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常见意象。《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以拟人手法写月,借月的善解人意写自己飞度镜湖的快意自由;《琵琶行》中,月被用于渲染情感,“____________”琵琶女借月感叹丈夫远行后自己的孤单,“____________”诗人借月感叹友人离别的不舍。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表现苏轼与客人希望和神仙为伴、厮守明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诗人“道不同不相为谋(不相安)”想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蜀相》一诗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了蜀相诸葛亮一生的主要事迹。
(5)《望海潮》中将夏秋二景在一句中表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虚实对比,突出了扬州城的凄凉景象。
(7)《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拉车来比喻坚持学习必然会有所收获。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善用形象写声音,“____________”借鸟声写乐声的婉转流畅;“____________”借泉水写乐声的压抑滞涩。
(3)《逍遥游》中,庄子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自然现象中的“出”与“还”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作了适当的总结。
(2)庄子在《逍遥游》中对天空颜色的成因进行了探究,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出了秋天的色彩变幻,突出水色山光,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1)李煜的《虞美人》中,有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①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①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任职,与晋陵的陆县丞是同郡邻县的僚友。杜审言这时候人仕已久,却依然只能充任一些较小的官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题中“和”指用诗应答,作者是用与朋友唱和的方式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尾联中的“古调”与之相照应。
B.早春出游,本该是一件高兴的事,但首联切入的情绪却是宦游诗人苦闷不乐的情绪。
C.“淑气”指春天温暖的气候;“黄鸟”指黄莺,“催”则突出了江南春鸟不愿鸣叫的特点。
D.尾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碰到诗人心中的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呼应首联。
【2】此诗中间两联使整首诗内容丰满、文脉贯通,请结合全诗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登景泰五年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年十一,侍父文渊京邸。修撰周旋过之,乔新方读《通鉴续编》,旋大惊异。比长,广博群籍,闻异书辄借钞,积三万余帙。与人寡合,气节友彭韶,学问友邱睿而已。
成化四年迁福建副使。所属寿宁银矿,盗采者聚众千余人,所过剽掠,募兵击擒其魁。迁河南按察使,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已乎?”振至明年麦熟乃止。都御史原杰以招抚流民至南阳,引乔新自助。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迁湖广右布政使。荆州民苦徭役,验丁口贫富,列为九等,民便之。
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初,乔新之出,中官怀恩不平。一日以事诣阁言:“新君践阼,常用正人,胡为出何公?”安等默然。既而刑部尚书杜铭罢,群望属乔新,而吉代安为首辅,终忌之,久不补。弘治改元,用王恕荐,始召乔新代铭。时吉仇正人,频兴大狱,乔新率据法直之,吉愈衔恨,数摭他事夺俸。
乔新性廉介。观政工部时,尝使淮西。巢令阎徽少学于文渊,以金币馈。乔新却之,阎曰:“以寿吾师耳。”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卒不受。福建市舶中官死,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乔新独固辞。不得,输之于库。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①者,乔新坚却之。
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奏:“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乞行勘,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有疾则加慰劳,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不许。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十五年卒,年七十六。正德十一年,广昌知县张杰复以为言,乃赠太子太保,予荫。明年赐谥文肃。
(改编自《明史·何乔新传》)
恕扬历中外四十余年,刚正清严,始终一致。所引荐耿裕、彭韶、何乔新、周经、李敏、张悦、倪岳、刘大夏、戴珊、章懋等,皆一时名臣。
(《明史·列传第七十一》)
【注】①榇:棺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B.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C.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D.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阼,古代庙寝堂前有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其上为主位。本文指孝宗登基。
B.改元,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者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改元。
C.致仕,古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退休,回乡安度晚年。
D.荫,即庇荫。可指在封建时代子孙后代因为先辈有卓越的功勋而得到封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乔新善学孤傲。他不大与人来往,气节与彭韶相投,学问与邱然谈得来而已。
B.何乔新体恤灾民。河南发生大饥荒,他破旧例,延长救济时间,直到第二年麦熟
C.何乔新刚直遭忌。遭万安,刘吉等人憎恨,多次被调离朝廷,并被削去俸薪。
D.何乔新为人清廉。拒不接受亲戚以外人员的馈赠,不得已接受的全送交国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长,广博群籍,闻异书辄借钞,积三万余帙。
(2)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
【5】王恕为人“刚正清严”,他所引荐的何乔新作为一代名臣也具有同样的品质,请简要说明哪些事体现了何乔新的“清严”。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近来,“躺平”一词蹿红社交网络。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有人说,“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说,“躺平”其实不过是一种减少自己生活需求的“不消费主义”,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无可厚非;有人说,“躺平”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放弃了外在的评价,不追求功利化上进,苟且中不见得彻底放弃诗和远方。
在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程民生教授致辞时说:“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宋儒吕祖谦有言,“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
你如何看待“躺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