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阿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橐驼非能使水寿孳也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B. 如或知尔,则以哉

    徐公能及君也

    C. 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

    唯求则非邦也

    D. 官命促

    如或知,则何以哉

  •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敢问何浩然之气   ②其人曰

    ③而勿,心勿忘   ④立天下之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从奴隶社会鼎盛时期的西周至孔子论君子之前,是君子文化的孕育萌发阶段。从《尚书》《易经》等典籍的有关内容看,虽然这时“君子”一词的本义只是特指“君之子”,但“君子文化”已初现端倪。《尚书》中“君子勤道,不作无益害有益”之说,实质上表达了“君之子”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易经》中有关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谦,亨,君子有终”“居中”“得中”“处中”“安节,亨”“甘节,吉”“君子几,不如舍”等论述所蕴含的君子要警惕忧患、自强不息,要谦逊做人,要秉持中正,要崇尚节俭,要审时度势等思想,都是对君子品质的要求,是初期君子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这个阶段,“君子”一词的指向狭小,人们的君子意识淡薄模糊。但它作为中华传统君子文化乃至传统人文文化的源点,为其后包括孔子在内的思想家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思想资料,具有重要的“源文化”意义。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传统君子文化实现了第一次重大变革,并达到成熟状态。这一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异常活跃,儒道法墨等各家思想相互争鸣、交流、融合,共同促进了君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中贡献最大的无疑是孔子。孔子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前人的“君之子”文化加以继承和改造,创立了新的君子学说,完成了传统君子文化的重大变革。一方面,孔子沿用前人的“君子”称谓,利用“君子”这个“题”铸就了中华传统君子文化稳固的“外壳”和思想库,使“君子”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绵延不断的鲜明标记。另一方面,孔子利用“君之子”与“有德者”之间的逻辑联系,在逻辑上进行从“君子是君之子——君子是有德者”到“有德者是君子”的命题转换,由此获得论述君子思想的广阔空间。经过孔子在《论语》中的充分发挥,君子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以至于如晚清思想家辜鸿铭所言:“孔子全部的哲学体系和道德教诲可以归纳为一句,即‘君子之道’。”随着孔子君子思想的传播及不同学派间争鸣的展开,思想家们的君子意识逐渐浓厚;在孔子的私学教育推动下,社会的君子文化舆论和价值认知也逐步显现。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传统君子文化的核心要素已经形成。但由于这个阶段关于君子的表述过于散乱,也给君子文化的后续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从西汉王朝一直到封建社会结束的整个时期,是中华传统君子文化实现第二次变革并实质上获得国家意识形态地位的传承发展阶段,实现第二次变革的主要推手是汉武帝和董仲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君子文化的精华思想提升为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和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从此,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的君子文化,从民间走向官方;君子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中的主流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和巩固。同时,由于先秦君子文化的诸多不确定性,更由于固有的历史局限性,西汉以后的君子文化可谓腐朽与进步同在,精华与糟粕并存,在官方和民间以及不同阶层不同集团之间呈现出严重的立场分化和观念分化。

    中华传统君子文化是由君子精神、君子观念、君子境界、君子胸怀、君子修养、君子作风以及君子价值标准、君子文化认同、君子人格教育、君子治国理念等各种文化要素构成的多因素多层次的文化体系。它携带着民族文化基因,养护着民族文化血脉,在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周至春秋末期,“君子”一词特指君之子,所以普通人的君子意识是淡薄模糊的,但它是中华传统君子文化的源点,具有重要的“源文化”意义。

    B.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巨大变革,“诸子百家”思想相互争鸣、交流、融合,共同推动了君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孔子为此做出的贡献最大。

    C. 孔子利用“君之子”与“有德者”之间的逻辑联系,将“君子是君之子”,转换为“有德者是君子”,由此获得论述君子思想的广阔空间。

    D. 随着孔子君子思想的传播及不同学派间争鸣的展开,思想家们的君子意识逐渐浓厚,君子文化舆论和价值认知也逐步显现,传统君子文化已经形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尚书》中“君子勤道,不作无益害有益”之说,实质上表达了“君之子”的价值取向、文化内涵,“君之子文化”已初现端倪。

    B. 《易经》中有许多有关君子的论述,要求君子要警惕忧患、自强不息,谦逊做人,秉持中正……这都是初期君子文化的重要内容。

    C. 《论语》中,孔子赋予了“君子”以丰富的内涵,以至于后来有思想家认为孔子全部的哲学体系和道德教诲可以归纳为“君子之道”。

    D.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君子文化提升为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和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君子文化的主流地位得到确立和巩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文化孕育萌发于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时期至孔子论君子之前,虽然当时“君子”一词指向狭小,但为其后的思想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B. 君子文化成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孔子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君之子”文化加以继承和改造,创立了新的君子学说。

    C. 君子文化实现第二次变革并实质上获得了国家意识形态地位,是在西汉王朝,这是一个传承发展的阶段,其主要推手是汉武帝和董仲舒。

    D. 君子文化是由多种文化要素构成的多因素多层次的文化体系,它携带着民族文化基因,养护着民族文化血脉,在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短命的生物印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以及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气势。

    (3)《曹刿论战》中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作者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表明了自己做官的本意:“本图宦达,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名篇名句默写。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疑问语气指出了秦始皇在财富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 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2)表现南昌百姓富庶的两句“_______________。”

    (3)写云消雨停,艳阳高照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 9、补出下面的空缺处。

    (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

    (2)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4)白云回望合,________。(王维《终南山》)

    (5)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为者常成,________。(《晏子春秋》)

    (7)______, 文胜质则史。(《论语》)

    (8)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秦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来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和露”两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写出了花在暮春轻寒细雨中的动人情态。

    C.“不道春难管”,与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如此美好,但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

    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借春之意。

    【2】“乱山深处水漂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商挺,孟卿,曹州济阴人。年二十四,汴京破,北走,依冠氏赵天锡,与元好问、杨奂游。东平严实聘为诸子师。实卒,子忠济嗣,辟挺为经历。出为曹州判官。未几,复为经历,赞忠济兴学养士。

    癸丑,世祖在潜邸,受京兆分地,闻挺名,遣使征至盐州。入对称旨,字而不名。间陪宴语,因曰:“挺来时,李璮城朐山,东平当馈米万石。东平至朐山,率十石致一石,且车淖于雨必后期,后期罪死。请输沂州,使璮军取食,便。”世祖曰:“爱民如此,忍不卿从。”

    杨惟中宣抚关中,挺为郎中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期月,民乃安。诛一大猾,群吏咸惧。且请减关中常赋之半。

    明年,惟中罢,廉希宪来代,升挺为宣抚副使。戊午,挺还东平。宪宗亲征蜀,世祖将趋鄂、汉,军于小濮,召问军事。宪宗,世祖北还,道遣张文谦与挺计事。挺曰:“军中当严符信,以防奸诈。”文谦急追及言之。世祖大悟,速遣使至军立约。召挺北上至开平,挺与廉希宪密赞大计。

    世祖即位,以廉希宪及挺宣抚陕、蜀。中统元年夏五月,至京兆。二年,进参知政事。宋将刘整以沪州降,系前降宋者数百人来归,军吏请诛以戒,挺尽奏而释之。兴元判官费寅有罪惧诛,以借兵完城事讼挺与希宪于朝。帝召挺便殿,问曰:“卿在关中、怀孟,两著治效,而毁言日至,岂同寅有沮卿者耶?抑位高而志怠耶?”挺对曰:“臣在秦三年,多过,其或从权以应变者有之。若功成以归己,事败分咎于人,臣必不敢,请就戮。”挺既出,帝数挺前后大计,凡十有七,因叹曰:“挺有功如是,犹自言有罪,若此,谁复为朕戮力耶!”

    (选自《元史商挺传》有删改)

    【注】①潜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

    B.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

    C.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

    D.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古代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的。

    B.“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而把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

    C.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我国历法一直使用干支纪年法,如文中的“癸丑”“戊午”。

    D.“崩”是死的意思,指天子之死,也可以用作诸侯的死亡,等同于“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挺有才能,重视办学。商挺曾被东平的严实聘为诸子的老师,严实死后,辅助继承父亲爵位的严忠济兴办学校。

    B.商挺深受元世祖喜爱。他被征召到盐州时,对答很合元世祖心意,世祖称他字而不呼他的名。

    C.商挺头脑机敏,有预见性。在回京途中,商挺多次和元世祖讨论应对时局变化的对策,商挺建议严格管理军中符印。

    D.商挺关爱百姓,打击奸猾官吏。在关中担任郎中时,他不但杀了最奸猾的官吏,还请求朝廷将关中的赋税减一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挺既出,帝数挺前后大计,凡十有七。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几个想参加特种兵部队的青年人在组长的带领下轮流扛着一口沉重的皮箱,在原始森林里接受考查。组长突然病危,快不行了。在青年人离开他之前,组长把皮箱交给他们说,请他们走出森林后务必将皮箱交给上校,这样才能从上校那里获得考查结果。青年人扛着皮箱艰难地走着,有的体力不支只好放弃,最终只有一人拼命地扛着皮箱走着。当他走出困境时,打开皮箱一看,满满的一箱石头。

    生活中,有些事情往往只需要向前一小步就会获得胜利,而放弃则只是那一念之差。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生活中的获得与放弃”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