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攀枝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B. 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C. 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杀掉了一名汉将和督尉,共杀死有百八十人,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 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骤。

    B.记者近日发现, 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喝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他们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

    C.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 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D.谁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呢?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示众

    鲁迅

    首善之区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火焰焰的太阳虽然还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闪烁地生光;酷热满和在空气里面,到处发挥着盛夏的威力。许多狗都拖出舌头来,连树上的乌老鸦也张着嘴喘气,——但是,自然也有例外的。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盏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可是那懒懒的单调的金属音的间作,却使那寂静更其深远了。

    只有脚步声,车夫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

    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

    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细着眼睛,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声音已经嘶嗄了,还带些睡意,如给夏天的长日催眠。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

    荷阿!馒头包子咧,热的……。

    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他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在电杆旁,和他对面,正向着马路,其时也站定了两个人:一个是淡黄制服的挂刀的面黄肌瘦的巡警,手里牵着绳头,绳的那头就拴在别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的臂膊上。这男人戴一顶新草帽,帽檐四面下垂,遮住了眼睛的一带。但胖孩子身体矮,仰起脸来看时,却正撞见这人的眼睛了。那眼睛也似乎正在看他的脑壳。他连忙顺下眼,去看白背心,只见背心上一行一行地写着些大大小小的什么字。

    刹时间,也就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之后,空缺已经不多,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补满了。这胖子过于横阔,占了两人的地位,所以续到的便只能屈在第二层,从前面的两个脖子之间伸进脑袋去。

    秃头站在白背心的略略正对面,弯了腰,去研究背心上的文字,终于读起来——

    嗡,都,哼,八,而,……

    胖孩子却看见那白背心正研究着这发亮的秃头,他也便跟着去研究,就只见满头光油油的,耳朵左近还有一片灰白色的头发,此外也不见得有怎样新奇。但是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妈子却想乘机挤进来了;秃头怕失了位置,连忙站直,文字虽然还未读完,然而无可奈何,只得另看白背心的脸:草帽檐下半个鼻子,一张嘴,尖下巴。

    又像用了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一个小学生飞奔上来,一手按住了自己头上的雪白的小布帽,向人丛中直钻进去。但他钻到第三——也许是第四——层,竟遇见一件不可动摇的伟大的东西了,抬头看时,蓝裤腰上面有一座赤条条的很阔的背脊,背脊上还有汗正在流下来。他知道无可措手,只得顺着裤腰右行,幸而在尽头发见了一条空处,透着光明。他刚刚低头要钻的时候,只听得一声什么,那裤腰以下的屁股向右一歪,空处立刻闭塞,光明也同时不见了。

    但不多久,小学生却从巡警的刀旁边钻出来了。他诧异地四顾:外面围着一圈人,上首是穿白背心的,那对面是一个赤膊的胖小孩,胖小孩后面是一个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他这时隐约悟出先前的伟大的障碍物的本体了,便惊奇而且佩服似的只望着红鼻子。胖小孩本是注视着小学生的脸的,于是也不禁依了他的眼光,回转头去了,在那里是一个很胖的奶子,奶头四近有几枝很长的毫毛。

    他,犯了什么事啦?……

    大家都愕然看时,是一个工人似的粗人,正在低声下气地请教那秃头老头子。

    秃头不作声,单是睁起了眼睛看定他。他被看得顺下眼光去,过一会再看时,秃头还是睁起了眼睛看定他,而且别的人也似乎都睁了眼睛看定他。他于是仿佛自己就犯了罪似的局促起来,终至于慢慢退后,溜出去了。一个挟洋伞的长子就来补了缺;秃头也旋转脸去再看白背心。

    长子弯了腰,要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赏识白背心的脸,但不知道为什么忽又站直了。于是他背后的人们又须竭力伸长了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鲈鱼。

    巡警,突然间,将脚一提,大家又愕然,赶紧都看他的脚;然而他又放稳了,于是又看白背心。长子忽又弯了腰,还要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窥测,但即刻也就立直,擎起一只手来拼命搔头皮。

    秃头不高兴了,因为他先觉得背后有些不太平,接着耳朵边就有唧咕唧咕的声响。他双眉一锁,回头看时,紧挨他右边,有一只黑手拿着半个大馒头正在塞进一个猫脸的人的嘴里去。他也就不说什么,自去看白背心的新草帽了。

    忽然,就有暴雷似的一击,连横阔的胖大汉也不免向前一跄踉。同时,从他肩膊上伸出一只胖得不相上下的臂膊来,展开五指,拍的一声正打在胖孩子的脸颊上。

    好快活!你妈的……同时,胖大汉后面就有一个弥勒佛似的更圆的胖脸这么说。

    胖孩子也跄踉了四五步,但是没有倒,一手按着脸颊,旋转身,就想从胖大汉的腿旁的空隙间钻出去。胖大汉赶忙站稳,并且将屁股一歪,塞住了空隙,恨恨地问道——什么?

    胖孩子就像小鼠子落在捕机里似的,仓皇了一会,忽然向小学生那一面奔去,推开他,冲出去了。小学生也返身跟出去了。

    吓,这孩子……总有五六个人都这样说。

    待到重归平静,胖大汉再看白背心的脸的时候,却见白背心正在仰面看他的胸脯;他慌忙低头也看自己的胸脯时,只见两乳之间的洼下的坑里有一片汗,他于是用手掌拂去了这些汗。

    然而形势似乎总不甚太平了。抱着小孩的老妈子因为在骚扰时四顾,没有留意,头上梳着的喜鹊尾巴似的苏州俏便碰了站在旁边的车夫的鼻梁。车夫一推,却正推在孩子上;孩子就扭转身去,向着圈外,嚷着要回去了。老妈子先也略略一跄踉,但便即站定,旋转孩子来使他正对白背心,一手指点着,说道:

    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

    空隙间忽而探进一个戴硬草帽的学生模样的头来,将一粒瓜子之类似的东西放在嘴里,下颚向上一磕,咬开,退出去了。这地方就补上了一个满头油汗而粘着灰土的椭圆脸。

    挟洋伞的长子也已经生气,斜下了一边的肩膊,皱眉疾视着肩后的死鲈鱼。大约从这么大的大嘴里呼出来的热气,原也不易招架的,而况又在盛夏。秃头正仰视那电杆上钉着的红牌上的四个白字,仿佛很觉得有趣。胖大汉和巡警都斜了眼研究着老妈子的钩刀般的鞋尖。

    好!

    什么地方忽有几个人同声喝采。都知道该有什么事情起来了,一切头便全数回转去。连巡警和他牵着的犯人也都有些摇动了。

    刚出屉的包子咧!荷阿,热的……。

    路对面是胖孩子歪着头,磕睡似的长呼;路上是车夫们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大家都几乎失望了,幸而放出眼光去四处搜索,终于在相距十多家的路上,发见了一辆洋车停放着,一个车夫正在爬起来。

    圆阵立刻散开,都错错落落地走过去。胖大汉走不到一半,就歇在路边的槐树下;长子比秃头和椭圆脸走得快,接近了。车上的坐客依然坐着,车夫已经完全爬起,但还在摩自己的膝髁。周围有五六个人笑嘻嘻地看他们。

    成么?车夫要来拉车时,坐客便问。

    他只点点头,拉了车就走;大家就惘惘然目送他。起先还知道那一辆是曾经跌倒的车,后来被别的车一混,知不清了。

    马路上就很清闲,有几只狗伸出了舌头喘气;胖大汉就在槐阴下看那很快地一起一落的狗肚皮。老妈子抱了孩子从屋檐阴下蹩过去了。胖孩子歪着头,挤细了眼睛,拖长声音,磕睡地叫喊——

    热的包子咧!荷阿!……刚出屉的……。

    一九二五年三月一八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在作品中刻画的人物群体,包含老人和小孩、胖子和瘦子、学生与工人等,年龄跨度大,样貌形态广,身份涉及多,这样安排增强了文章的批判意义。

    B.本文全篇作者都采用了有限视角,并运用了静态写生式的第三人称叙述手法。

    C.本文有意忽略对故事情节的安排,放弃对人物个性化性格的刻画,在打破既定的小说规范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小说范式。

    D.文章结尾描写的车夫摔跤的片段,是看众们新寻找到的一个“看点”,车夫“正在爬起”“完全爬起”又“拉了车就走”,实现了看众们的精神上的又一次满足。

    E.文章的语言精准鲜活、生动形象又暗含嘲讽,第一自然段的“首善之区”与《藤野先生》中的“实在标致极了”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3】全文刻画了众多人物,却没有一个人拥有姓名,为什么?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4】本文的标题“示众”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3)《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请根据要求补写出列句子中韵空缺部分。

    (1) 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  

    (2)《论语·为政》中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读书学习方法的两句是:

    (3) 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述而》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警示后人不要重蹈秦国灭亡覆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述而》里所说的“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即告诉人们奉行仁义道德应该放在追逐富贵之上。

    (3)孟子认为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浩然正气: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老鱼跳波瘦蛟舞。(选自《李凭箜篌引》)

    (2)_____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选自《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小楫轻舟,______________。(选自《苏幕遮》)

    (4)陈王昔时宴平乐,______________。(选自《将进酒》)

    (5)《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水蜿蜒曲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写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中响起来,从而感到乐趣无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描写太守之宴时,溪中钓的鱼是:______________;泉水酿的酒是: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时空对举,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2)《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表达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诗词中“东风”一般指春风或者代指春天。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雨霖铃》中作者想象离别之后,以浩渺的烟波和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英雄刘裕当年大举北伐的威猛气势。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 上①

    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②。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注]① 这首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时所作。②据《战园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时令,突出风雨妻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荆楚”二字暗含飘零之意。

    B.颔联“永夜”表明了深秋时节白天、黑夜的时长变化,“揽貂裘”则表现了天气的寒冷。

    C.“频看镜”“独倚楼”等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年事巳高,却功业未成的无奈。

    D.时局危急的背景下,诗人年老体衰,漂泊江上,但报效国家的信念却没有因此而改变。

    【2】“高风下木叶”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天祥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 文天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C.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D.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在本名之外,大多另有字,这种风气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男子在十八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

    B.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C.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D.咸淳,帝王年号。“咸淳九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四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C.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弘范还是坚持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诗给他,以此表明心志。

    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表明心迹,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面不改色,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2)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古代一直存在一种文化,也留下了许多令人回味的故事:门客冯谖为了报答孟尝君的知遇之恩,四处奔波,为他筑就三窟;七十岁的侯为了西却秦而北存赵,在向信陵君献出窃符救赵的计策后北向自刭;阮籍不愿意向司马氏屈服,驾车狂奔,留下穷途之哭的典故;天才诗人孟浩然远离尘世,在鹿门山过着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的隐居生活。

    可见,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士,不同的士也有不同的追求。作为新时代的“士”,你怎样看待古今的各种“士”?你心中最高尚的“士”应该是什么样子呢?请结合材料和现实,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