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绵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项所引用的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秋天的夜晚,落叶在风中飘零,独自登上高楼,凝望天际,心中便会想念那个远方的人。

    B.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虽然年老漂泊、疾病缠身,但这种生活阅历也使这位老人的人生变得更加厚重。

    C.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峰,她神秘冷艳,不管游客如何翘首以待,也不轻易示人以真容。

    D.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

  • 2、下列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长篇叙事《琵琶行》和《长恨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B.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李清照的词分前期和后期:以南渡为界,前期多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变,转为慨叹身世,怀乡忆旧,凄苦悲怆、哀婉动人,如《醉花阴》。

    C. 杜甫,字子美,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基本以现实主义为主。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被奉为“诗圣”。

    D. 张若虚,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一首《代答闺梦还》,水平一般。一首则是《春江花月夜》,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姊妹出嫁

    汪曾祺

    秦老吉是个挑担子卖馄饨的。他的馄饨担子是全城独一份。

    这副担子非常特别。一头是一个木柜,上面有七八个扁扁的抽屉;一头是安放在木柜里的烧松柴的小缸灶,上面支一口紫铜浅锅。铜锅分两格,一格是骨头汤,一格是下馄饨的清水。扁担不是套在两头的柜子上,而是打的时候就安在柜子上,和两个柜子成一体。扁担不是直的,是弯的,像一个罗锅桥。这副担子是楠木的,雕着花,细巧玲珑,很好看,这好像是《东京梦华录》时期的东西,李嵩笔下画出来的玩意儿。秦老吉老远地来了,他挑的不像是馄饨担子,倒好像挑着一件什么文物。这副担子不知道传了多少代了,因为材料结实,做工精细,到现在还很完好。

    笃——笃笃,秦老吉敲着竹梆,走来了。找一个柳荫,把担子歇下,竹梆敲出一串花点,立刻就围满了人。

    秦老吉就用这副担子,把三个女儿养大了。

    秦老吉的老婆死得早,给他留下三个女儿:大凤、二凤和小凤。姊妹三个,从小没娘,彼此提挈,感情很好。一家人都很勤快。一进门,清清爽爽,干净得像明矾澄过的清水。三姊妹各有所长,分工负责。大裁大剪,单夹皮棉——秦老吉冬天穿一件山羊皮的背心,是大姐的;锅前灶后,热水烧汤,是二姐的;小妹妹小,又娇,两个姐姐惯着她,不叫她做重活,她就成天地挑花绣朵。她把两个姐姐绣得全身都是花。围裙上、鞋尖上、手帕上、包头布上,都是花。这些花里有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是凤。

    姊妹三个都大了。一个十八,一个十七,一个十六。该嫁了,这三只凤要飞到哪棵梧桐树上去呢?

    三姊妹都有了人家了。大姐许了一个皮匠,二姐许了一个剃头的,小妹许的是一个卖糖的。

    皮匠的脸上有几颗麻子,一街人都叫他麻皮匠。他在东街的“乾升和”茶食店廊檐下摆一副皮匠担子。因为手快,麻皮匠一天能比别的皮匠多躺好几双鞋。不但快,纳得也好。针脚细密,楦也到家,穿在脚上,不易走样。因此,他生意很好。也因此,落下“麻皮匠”这样一个称号。

    二姑娘的婆家姓时。老公公名叫时福海。他开了一爿剃头店,字号也就是“时福海记”。剃头的本属于“下九流”,他的店铺每年贴的春联都是:“头等事业,顶上生涯”。时福海也是一个吹鼓手,时福海有两个儿子,下等人不避父讳,大儿子叫大福子,小儿子叫小福子。大福子也学了吹鼓手。笙箫管笛,无不精通。二凤要嫁的就是大福子。

    三姑娘许的这家苦一点,姓吴,小人叫吴颐福,是个遗腹子。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妈妈很慈祥,儿子很孝顺。吴颐福是个很聪明的人,十五岁上就开始卖糖。卖糖和卖糖可不一样。他卖的不是普通的芝麻糖、花生糖,他卖的是“样糖”。他跟一个师叔学会了一宗手艺:能把白糖化了,倒在模子里,做成大小不等的福禄寿三星、财神爷、麒麟送子;还能把糖里加了色,不用模子,随手吹出各种瓜果,桃、梨、苹果、佛手,跟真的一样。

    麻皮匠、大福子、吴颐福,都住得离秦老吉家不远。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她们的女婿。姐儿仨有时在一起互相嘲戏。三姑娘小凤是个镴嘴子,咕唁呱呱,对大姐姐说;

    “十个麻子九个俏,不是麻子没人要!”

    大姐啐了她一口。

    她又对二姐姐说:

    “姑娘姑娘真不丑,一嫁嫁个吹鼓手。吃冷饭,喝冷酒,坐人家大门口!”

    二姐也啐了她一口。

    两个姐姐容不得小凤如此放肆,就一齐反唇相讥:“敲锣卖糖,各干各行!”

    小妹妹不干了,用拳头捶两个姐姐:“卖糖怎么啦!卖糖怎么啦!”

    秦老吉正在外面拌馅儿,听见女儿打闹,就厉声训斥道:“靠本事吃饭,比谁也不低,麻油拌芥菜,各有心中爱,谁也不许笑话谁!”

    三姊妹听了,都吐了舌头。

    姐儿仨同一天出门子,都是腊月二十三。一顶花桥接连送了三个人。时辰倒是错开了。头一个是小凤,日落酉时。第二个是大凤,成时。最后才是二凤。因为大福子要吹唢呐送小姨子,又要吹唢呐送大姨子。轮到他拜堂时已是亥时。给他吹唢呐的是他的爸爸时福海。时福海吹了一气,又坐到喜堂去受礼。

    三个女儿的婆家,都住得不远,两三步就能回来看看父亲。炊煮扫除,浆洗缝补,如往日。有点小灾小病,头疼脑热,三个女儿抢着来伺候,比没出门时还殷勤。秦老吉心满意足,毫无遗憾。他只是有点发愁:他一朝撒手,谁来传下他的这副馄饨担子呢?

    笃——笃笃,秦老吉还是挑着担子卖馄饨。

    真格的,谁来继承他的这副古典的,南宋时期的,楠木的馄饨担子呢?

    一九八一年九月十日(有删改)

    【注】①镴嘴子:一种鸟,喙大而硬,此地说嘴尖舌巧的姑娘为镴嘴子,其实镴嘴子哑着的时多,不善鸣叫。②吃冷饭,喝冷酒:当地童谣,也有说成“吃人家饭,喝人家酒”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到夫婿后,三姊妹相互的嘲戏既表现三姊妹的聪慧和对未来夫婿的爱,同时引出下文秦老吉对女儿的教育。

    B.小说前后两次写秦老吉挑担卖馄饨的情形,女儿出嫁前卖馄饨是为了养家,女儿出嫁后则是丢不下这手好手艺。

    C.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小凤整天挑花绣朵,花里总少不了“凤”字,“凤”既代表三姊妹的名字,又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D.小说语言朴实自然,洗练平淡,叙写了三姐妹从幼年到许配人家,再到出嫁的生活,简单平静,饱含着平凡的生活味道。

    【2】小说开头部分写秦老吉馄饨的担子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3】汪曾祺小说一贯赞美和呼吁美好和谐的人性,表现人与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与过去决绝,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因国愁家忧而衰老,使其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形象更为真切感人。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

    (4)词人晏殊在《洗溪沙》中表现主人公怅然若失,踽踽独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西汉时的冯唐出仕时己年过古稀,后世遂常用冯唐来形容“有志难伸”,如: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着力表现秋日里大自然景物色彩变幻,被前人誊为“写尽秋只之景”。

  • 5、名句默写。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2)《滕王阁序》中表达人生越是处境艰难,越要乐观向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作者在大自然中用“啸”和“诗”来抒发感怀的情景。

    (4)《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陶渊明在春天出游时所看到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洒酒祭月,寄托自己感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滕王阁序》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登阁远望所见到的壮美山川。

    (3)《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四章》中老子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东西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潭州

    【唐】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注】①承尘:唐代以前,没有天花板,房梁横木之上用遮布挡灰,名曰“承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写诗人傍晚看到潭州官舍里人去楼空,不禁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第一句由眼前景起,第二句由古今情承,由今及古,情由景生。

    B.“湘泪浅深滋竹色”,传说舜帝南巡,淹死在湘水,他的两个妃子蛾皇、女英在湘水边啼哭,泪洒在竹子上,让竹子润出或浅或深的颜色。作者借此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

    C.“楚歌重叠怨兰丛”,“楚歌”是古代的楚地民歌,这里专指楚国大诗人屈原写的《离骚》《九歌》《九章》等骚体诗;“兰丛”即兰惠等香草,当属《离骚》中常见的意象。

    D.“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是说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所向无敌,如今在空荡荡的沙滩上,只见雨水在飞;西汉贾谊贾太傅祠庙如今很破烂,只回荡着一些风吹着天花板发出的声音。

    【2】本诗思想情感极为丰富,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圈为人,闾里之侠皆之。稍壮,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见之欤?

    【注释】①(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②(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

    B. 折节读书   折:改变

    C. 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欣喜的样子

    D. 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可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不与相闻     赢而不助五国也

    B. 谓之方山子     批大郤 ,导大窾,其固然

    C. 过岐亭,适见   盘盘,囷囷焉

    D. 使从事于其间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想因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B.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这难道不是古时候乐师们弃置而不用的方山冠吗

    C.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D. 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偏偏要来到这荒僻的山里,这难道是因为他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

    4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两骑

    A. 余既耸然   B. 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C. 深林兮惊层巅   D.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

    5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山子出身微贱,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终不得意;晚年放弃了富贵生活,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 传记主人公少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 尾段作者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可见作者对“异人”的仰慕,也隐含有对方山子超脱世俗、淡泊自守的赞扬之意。

    D. 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可知,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已之“不遇”,本文可以视为作者当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网友感慨:“一等功臣狄国平今天悄然离世,抵不过一条八卦新闻。”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③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④2018年9月30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

    ⑤林鸣,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面对国外的先进技术封锁以及各种附加条件,他和他的团队本着“自我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的信念克难攻坚。而今林鸣被称为新时代英雄,港珠澳的功臣!

    ⑥习近平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请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两三则材料来向你正上初中的表弟(妹)呈现你的英雄观。要求选好材料,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