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而耻学于师 ②越国以鄙远 ③既东封郑 ④皆白衣冠以送之 ⑤函封之 ⑥范增数目项王 ⑦项伯杀人,臣活之 ⑧太子迟之 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⑩ 顺流而东也 ⑪ 侣鱼虾而友麋鹿 ⑫火尚足以明也 ⑬ 则其至又加少矣 ⑭七十者衣帛食肉 ⑮非能水也 ⑯却匈奴七百余里 ⑰席卷天下
A.①②③/④⑤⑥⑩⑪⑭ /⑦⑯/⑧⑨/⑫/⑬/⑮⑰
B.①②⑧/⑨⑪③⑦⑯/④/⑥⑩⑭⑮/⑤⑰/⑫/⑬
C.①②⑧⑨⑪/③⑦⑯/④⑥⑩⑭⑮/⑤/⑰/⑫⑬
D.①②⑧⑨⑪/③⑦⑯/④⑥⑩⑭⑮/⑤⑰/⑫/⑬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口头文学丰富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传统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②电视剧《白鹿原》人物众多,诸生异相。各色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大小事件纵横捭阖,许多看似无关的事件,又环环相扣,互相渗透。
③蔡振华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是中国足球的福音,中国足球工作者要有孤注一掷的勇气,转思路,换脑筋。
④在安全检查座谈会上,有代表指出,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级领导要心存敬畏,对百姓的生命高度负责,以如临深渊的心态,切实抓好安全工作。
⑤从积贫积弱到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建起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们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
A.①④ B.①③ C.②⑤ D.④⑤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正面临全新机遇和挑战。历史上,中国曾处于文化强势地位,彼时我们面对海外受众,抱持“化成天下”的“老师思维”。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我们又经历了较长时间虚心学习外国文化的“学生思维”。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日益繁密,以更加平等的“朋友思维”在海外开展文化交流的做法渐成日常。然而,中国文化如果要走出去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大空间,还需要有“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指的是一种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让用户在产品或服务使用过程中更好实现个人价值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当代社会中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倒转”的重要标志。
“用户的成功才是产品的成功”,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除了要让人感受到善意之外,还必须从“非刚需”走向“刚需”。为此,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需要尊重现实规律,以用户个人需求和个人成长为中心,使用户在体验后真正有所知、有所乐、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获,从而有所恋、有所敬。只有以用户为根本,在服务中让用户愉悦地实现知识、认同、情感或价值的提升,产品才能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换言之,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并非只要我们表示出“友好”就够了,还要针对海外民众日常生活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战胜同类“竞品”,这才是文化走出去实现民心相通的关键要素。
理解用户思维,要抛弃简单臆测和自我想象,跨越文化差异,深入海外用户实际生活进行研发。在多年文化积累熏陶下,不同国家地区的用户,其语言、文化、习惯、年龄、职业、阶层、心态不同,期待也完全不同。例如,东亚地区对中国文化较为熟悉,其青年时尚爱好者喜欢不断接触新鲜亮丽的时尚文化;非洲地区处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观众对于讲述个人奋斗、家庭伦理的影视剧更为期待;欧美地区文化底蕴深厚,艺术与技术创新活跃敏锐,深层思想交流需要保持足够的理性高度、学术严谨性和个性化尊重。在文学、出版、影视、动漫、游戏、体竞、艺术、展览、演出、科教、旅游等各个领域,各国用户每天都在不断成长,市场不断细分,“竞品”也层出不穷。这就需要“走出去”的机构不断开展更有针对性地研发、译制、合作与传播,以专业高度精准邀请熟悉海外用户需求的高端人才参与策划设计,深耕细作、反复磨练。唯此才能推动更多内容在国内出新出彩、稳获市场,在海外扎根生长、蓬勃传播,从而让中国文化在国际交往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与自我创造,体现出更为丰富自由、善良友好且聪慧有趣的国民文化品格、社会文化氛围与国家文化气质,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更加主流、智慧、开放的大国形象。
(摘自《人民日报》)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全新机遇和挑战,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要有“用户思维”,同时摒弃示弱式的“学生思维”。
B. 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倒转”,使得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用户思维”成为更适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思维方式。
C. 针对海外民众日常生活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战胜同类“竞品”,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实现民心相通的必要条件。
D. 理解用户思维,除了凭简单臆断和自我想象,还要跨越文化差异,深入用户实际生活,了解用户个体需求。
【2】【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的中心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要有“用户思维”。
B. 文章二、三段阐述了“用户思维”的内涵,并进一步论述了理解用户的具体做法。
C. 第四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说明在不同文化的积累熏陶下,用户的期待也往往不同。
D. 文章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进行论证,思路清晰,论证严谨。
【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现在在海外举办文化节庆、艺术活动,与各国民众分享中国语言、文化、故事和产品的做法,就是“用户思维”的表现。
B. 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大空间,需要有“用户思维”,但“朋友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
C. 我国一些出口译介的书籍,有时因内容艰深而难以推广,这就是没有很好地理解“用户思维”而导致的结果。
D. 理解“用户思维”,既能促使中国文化在海外扎根生长、蓬勃传播,又能推动其在国际交往中的自我更新与创造。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志向远大,任重而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两句与《<老子>四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诗人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句子: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水兼写风,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的句子:______,________。
(3)《氓》中用比兴手法比喻女子的容颜憔悴的句子:___,_____。
6、名篇名句默写
(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的“东风”一般指春风,也用来比喻有利的时机或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李白《蜀道难》中描述神话“五丁开山”,打通蜀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 。”
⑵杜甫《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⑶杜牧《阿房宫赋》中告诫今人,如果不知以亡秦为戒,会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滕王阁序》中,将景物描写推向高潮,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庄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鲲鹏击水而起,乘旋风而上的雄姿,给人带来豪迈之感。
(3)在《行路难》中,李白面对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盛宴,却停杯放下筷子食不下咽,拔出宝剑四顾茫然。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表现西北大漠壮丽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望岳》中从远处望岳,运用拟人手法,以明暗对比再现泰山神奇秀丽、高峻雄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庄子•东海之大乐》语句补充完整:夫千里之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以极其深。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描述的是寻常事物,但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列举的事例浅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白《蜀道难》中通过细节动作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3)杜甫《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写出祠堂春色无人欣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宿江边阁①
杜甫
暝色②延山径,高斋次水门③。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释)①大历元年(766)春离开成都的杜甫来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江边阁、高斋,皆指西阁。②暝色:暮色。③次水门:位于水门。水门,指瞿塘峡口。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延”有接引的意思,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写出了苍然暮色自远而至之状,赋予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
B.颔联中“宿”字,活化了深夜山间薄云停驻的情态;“翻”字,既写出了大江日夜奔流的气势,又烘托出诗人孤寂的情怀和难平的心绪。
C.颈联中空中鹳鹤之“静”和山谷间的豺狼之“喧”,动静结合,表现出了夜晚的寂静与悲凉气氛。
D.此诗卒章显志,点出了“不眠”的原因。全诗既写景,虚实结合;又写情,融景入情,是一首情景并茂的佳作。
【2】同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文天祥,目睹国势衰落也写诗发出浩叹。阅读文天祥的《即事》结合具体词句,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与同。
即事①
文天祥
痛哭辞京阙,微行访海门。
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
白发应多长,苍头②少有存。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注)①1276年,元军兵临南宋首都临安城下,文天祥出使元营谈判,被扣留,后脱险。此诗作于诗人从通州逃至海门时。②苍头:这里指士卒、奴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宗勉,字强父,富阳人。开禧元年进士。绍定元年,迁著作郎。入对,言边事宜夙夜震惧,以消咎殃。明年,兼权兵部郎官。时李全叛谋已露,人莫敢言,宗勉独累疏及之。又言:“欲人谋之合,莫若通下情。人多好谄,揣所悦意则侈其言,度所恶闻则小其事。上既壅塞,下亦欺诬,则成败得失之机、理乱安危之故,将孰从而上闻哉?不闻则不戒,待其事至乃骇而图之,抑已晚矣。欲财计之丰,莫若节国用。善为国者常使财胜事,不使事胜财。”
拜监察御史。时方谋出师汴、洛,宗勉言:“今朝廷安恬,无异于常时。士卒未精锐,资粮未充衍,器械未犀利,城壁未缮修。于斯时也,守御犹不可,而欲进取可乎?”诏侍从、两省、台谏条陈边事,宗勉率合台奏:“蜀之四路,已失其二,成都隔绝,莫知存亡。诸司退保夔门,未必能守。襄汉昨失九郡,今郢破,荆门又破,江陵孤城,何以能立?两淮之地,人民奔迸,井邑丘墟,呜呼危哉!陛下诚能亟下哀痛之诏,以身率先,深自贬损,服御饮宴,一从简俭。以公私之财分给四处,俾之招溃卒,募流民之强壮者,以充游兵,以补军籍。仍选沿流诸郡将士为捍御之图,犹可支吾。不然将水陆俱下,大合荆楚之众,扰我上流,江以南震荡矣。或谓其势强盛,宜于讲和,欲出金缯以奉之,是抱薪救火,空国与敌矣。”
进工部侍郎兼给事中,仍侍讲。复上疏言:“陛下忧勤于路朝之顷而入为宴安所移切劘于广厦之间而退为便佞所惑。不闻减退宫女,而嫔嫱已溢于昔时;不闻褒录功臣,而节钺先加于外戚;不闻出内贮以犒战士,而金帛多靡于浮费。陛下之举动,人心所视以为卷舒者也。陛下既不以为忧,则谁复为陛下忧。”擢谏议大夫兼侍读。首言边事当增兵防托上流。又言:“求谏非难而受谏为难,受谏非难而从谏为难。苟闻之不以为戒,玩之不以为信,卒使危言鲠论,无益于世用,无救于时危,其与拒谏者相去一间耳。”
及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守法度,抑侥幸,不私亲党,召用老成,尤乐闻谠言。以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赠少师,谥文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忧勤于路朝之顷/而入为宴安所移/切劘于广厦之间/而退为便佞所惑
B. 陛下忧勤/于路朝之顷而入/为宴安所移切劘/于广厦之间而退/为便佞所惑
C. 陛下忧勤/于路朝之顷而入/为宴安所移/切劘于广厦之间/而退为便佞所惑
D. 陛下忧勤于路朝之顷/而入为宴/安所移切劘/于广厦之间而退/为便佞所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 拜,授予官职。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还有“授”“擢”“除”等,表示罢免官职的有“罢”“黜”等。
C. 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历史上,帝王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甚至有改朝篡位者。
D. 谥,古代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内务府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宗勉忠贞正直,对于朝廷之事非常积极建言,边塞之事,建议加强警戒;李全叛乱,在很多人不敢言的情况下,他极尽全力上书,以至于一个人累倒了。
B. 李宗勉认为治理国家应该有忧患意识,国家要节约支出,宫廷更应该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对于皇帝没能做到的,他也直接指出。
C. 金兵的攻势很猛,占据了宋朝的许多土地,宋朝的反攻效果不大,李宗勉建议先做好守势,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D. 对于皇帝,李宗勉始终建议皇帝以身率先,广开言路,减少享乐,做一些对国家有益的事,以挽救不利的时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既壅塞,下亦欺诬,则成败得失之机、理乱安危之故,将孰从而上闻哉?
(2)以公私之财分给四处,俾之招溃卒,募流民之强壮者,以充游兵,以补军籍。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2月8日,中国选手谷爱凌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夺得金牌!这是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第三金!而在此前,她已经获得洛桑青年冬奥会2枚金牌、冬季极限运动会2枚金牌、自由式滑雪世锦赛2枚金牌,以及多个世锦赛冠军。
这位18岁女孩,在过去两三年间被贴上了各式各样的标签,这是赞许也是压力。但她很坦然,她说:“这些标签都是别人选择性地贴在我身上,但我没把自己想象成这样。成长过程中做好自己,这是最重要的。”
为了兼顾好学业和滑雪,谷爱凌从小就学会了如何分配时间。2021年前,谷爱凌一直是一名全职高中生,只有周末才能有完全的精力滑雪,而别人有5天。加入滑雪队后,周末两天,妈妈都会带着谷爱凌从旧金山开车到太浩湖练习滑雪。并不算大的汽车后座成了谷爱凌身份转换的匣子,谷爱凌自述:“从家到太浩湖的雪场有4小时车程,我学会了在车上写作业,在车上睡觉,车上换衣服,车上吃饭。”人们称她为“天才少女”,但她在接受访谈时却说:“我只有0.1%的天赋。”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