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工整规范地默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李明同学读了《竹节人》这篇课文,对“竹节人”这种玩具的制作很感兴趣,为了完成这种玩具的制作指南,他应该重点阅读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 )
A.第1、2自然段 B.第3自然段
C.第4~10自然段 D.第11~15自然段
【2】“竹节人”的玩法是这样的: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_____,在下面拉线,鞋线______,竹节人就会动起来。还可以将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穷人》这篇文章是_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写的。文章记叙了____________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___________统治下渔民的______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的___________美好品质。
2.默写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朱熹的《春日》中饱含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按《青山不老》填空。
1.前人栽树,____________;前人伐树,__________________。
2.《青山不老》一文中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_____精神,和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5、写出与下列情节有关的人物
1.诸葛亮_____
2.群英会:_____
3.巧授连环计:_____
4.三气周瑜:_____
5.割须弃袍:_____
6、补充诗文,完成练习。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 ,
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把诗文补充完整
【2】画“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了刘邦统一国家后的____和希望有________为国家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驮着老伴儿,
看闺女,上东庄。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1】笑嘻嘻 笑______ 笑______
【2】联系上下文内容,选文第一个小节写的是获得土地的三黑__________。
【3】从“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你体会到了三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到土地的三黑,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请简要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一一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我死了,就在沙丘上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从来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动静,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手,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上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大黄狗转来转去,修枝剪叶,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颗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这篇文章在表达上,最明显的写作方法是:______,并举一例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3】“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我们要为种树老人颁奖,你会写什么颁奖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致美文,感悟形象
郑成功
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
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是大海。”“大海那边呢?”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瞭望。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军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人们载歌载舞,欢呼胜利。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力发展生产。他派人把汉族农民用的犁、耙、锄、镰刀等农具,送到高山族弟兄手里。高山族弟兄逐渐学会了农业生产的新技术,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慷慨激昂:____________________
横行霸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短文,作者介绍郑成功,主要是从两大方面展开的。一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准备工作包括 和 ;二是郑成功建设台湾,主要事例包括 和 。
【3】细读画横线的句子,从郑成功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浏览全文,作者主要围绕哪句话展开记叙的?请用“ ”画出来,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如果给这句话换个说法,用问句的形式使表达语气更强烈,情感更真挚,可以这样改: ?
【5】古往今来,但凡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对外来侵略者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均可被尊称为“民族英雄”。郑成功是民族英雄,杨靖宇、文天祥、岳飞、林则徐等同样载入史册。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积累,请选择你最熟知的一位民族英雄,简要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开国大典》片段,完成练习。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安静 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布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情 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从文中的括号里选出正确的词语,画“ ”。
【2】选文写了_____和_______两个场面。
【3】“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C.表示声音的延长
【4】“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快乐是一种角度
快乐是什么?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是一种角度而已。
在沙漠中艰难行走的人,只要看到一点儿绿(阴 荫),就会感到快乐。在逆境中挣扎而伤痕累累的人,只要听到半句鼓励的言辞,快乐感便油然而生。
荆棘划伤了手指,可幸运的是没有刺伤眼睛。登山时不小心,金项链落下了悬崖,可幸运的是没有危(急 及)性命。这些不幸之中的大幸,只要仔细去品味,换个角度去看,就会感觉到它们像拨子一样拨动着你快乐的心弦。
快乐,不仅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它,更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善待它。
有这样一个寓言:一天,上帝带教士去一个房间,许多人围着一口煮着食物的大锅坐着,他们又饿又失望。每个人都只有一只汤匙,但是汤匙柄太长,所以没法把食物送到自己嘴里。然后,上帝又带教士去另一个房间,也有一群人围着正在煮食的大锅坐着,不同的是,这里的人看起来又饱又快乐,而他们的汤匙也是一样长。教士奇怪地问上帝:“为什么同样的(境 镜)况,这个房间的人快乐不(已 己),而那个房间的人愁眉苦脸呢?”上帝微笑道:“难道你没有看到,这个房间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吗?”
一个人不能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有赖于与他人互(慧 惠)互存。你(付 副)出了爱,别人会感激你,你也会感激别人接受了你的爱,这样,你永远都会生活在快乐之中。而且,你付出的爱越多,得到的快乐也越多。
【1】将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划去。
【2】仿写句子。
在沙漠中艰难行走的人,看到_______________,就会感到快乐。
在在逆境中挣扎的人,听到______________的就会感到快乐。
在_____________的人,______________就会感到快乐。
【3】找出文中的设问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是用 比喻 。
【5】想一想,第四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
【6】你能用两句话来回答你对“快乐,不仅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它,更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善待它。”的正确理解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草原(节选)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选文中画“__________”的句子运用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比作“一条彩虹”,突出了人们穿着的艳丽:“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主人迎客心切的心理。从这个场景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草原人民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百五十里”出现了三遍,说明路途非常遥远。____
(2)“明如玻璃的带子”用来形容河水清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____
(3)“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更真切地衬托和强调了“初入草原”时的静感。____
【3】初入草原和进入草原后,草原上的氛围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你的眼中草原是什么样的?简单地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篇文章主要讲 ( )
A.塞特凯达斯瀑布已经消失了。
B.巴西总统和人民为瀑布举行了一场葬礼。
C.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辉煌以及毁灭,通过特殊的葬礼告诫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
15、按要求写句子。
跟我学: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一般的句子构成:谁做(干)什么。但成分残缺的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修改方法:补全残缺部分。如下面的句子缺少主语,谁写了第一首诗?应将主语补充上。
1.记得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鼓励是爱,父亲的批评是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那碧绿的海洋,难道不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天。”(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同学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照要求写句子。
1.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改为一句话,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大方”的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
①表示不小气: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示不拘束:___________________
20、学着用下面句子的表达手法,写一写你想象中的“风、雨、电”的样子。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小能手.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帮助.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习作要求:
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