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兴安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面文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C.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D.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 2、下列名句默写正确的两项

    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诗经·氓》)

    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C.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惶北顾。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文化总是在历史的传承中实现积淀与拓展的。传承是弘扬的基础,我们有责任传承好千百年来积淀的艺术传统,保存好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与此同时,新的时代背景下,也需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深厚养分,融入新的文化肌体中。这就需要我们面向当代社会,充分挖掘和发挥传统艺术的美育功能。

    用当代眼光打造中国传统艺术的时代精品。如今,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持续升温,传统艺术也需要进行当代表达。早在1986年,国家文物局就曾特批用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编磬原件演奏,录制成《千古绝响》和《欢乐颂》两张唱片,让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乐重器重放异彩。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是异彩纷呈。上海世博会场馆、北京APEC会议场馆等,都呈现出建筑艺术取径传统、再造传统的趋势。浙江美术馆白墙黛瓦、坡顶穿插,以其江南水墨画般的风韵成为“中国风”建筑的典型之一。戏曲文化创新节目《最美中国戏》以沉浸式研戏、赏戏的方式,让观众在实景和妙趣的“穿越”中亲近经典戏曲剧目,感悟戏曲中的人文精神与传统美学。通过传统艺术的流行表达,将中华文化丰富矿藏转化为富有教育意义和审美意蕴的美育精品,意义深远。

    注重用传统艺术为青少年成长奠定基础。当前的学校教育,已经将中国传统艺术纳入艺术课程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中。我们应该持续加大力度,注重“整体联动、润物无声”,重视传承质量,打造一批精品校本课程和传统艺术项目,引导青少年全方位认识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吸引更多年轻人在台前幕后发挥传承热情,在体验实践、学习传承中提升审美素养,潜移默化地提升青年一代的品位和胸襟,更好地培根铸魂、温润心灵。

    注重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今年上半年,曾经被京剧、越剧、粤剧等多个剧种演绎的《白蛇传》故事,被拍成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在传统艺术与电影语言的跨界融合中,以超高清视频技术再现传统经典。类似这样的探索还有很多。我们要主动适应当代人的信息接受方式、审美认知方式,不断丰富提炼传统艺术“标识”和“精髓”的方式方法,提升传统艺术传播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传承着历史,关系着未来。中国传统艺术作为不曾中断过的中华文明集大成者,以其对真、善、美的独特追求润心育人、固本培元,已经深深地熔铸在我们的历史与实践中。新征程上,我们要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发挥传统艺术的美育功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摘编自龙开胜《充分发挥传统艺术的美育功能》)

    材料二:

    中国有众多独领风骚的艺术瑰宝,水墨画、敦煌壁画、唐三彩、青花瓷器享誉世界,剪纸、皮影、刺绣、泥塑等民间艺术也熠熠生辉。

    如此丰厚的文化艺术宝藏,为中国原创图画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题材和艺术形式。中国的图画书创作者,从丰厚的民族文化艺术宝藏中汲取养料,融入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对生活的感悟,创作出了很多既深具传统美学意蕴,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郭振媛著、朱成梁绘的《别让太阳掉下来》是一部童趣十足的图画书。朱成梁用自己喜爱的民间泥塑来表现活泼的动物,又借鉴中国传统漆器工艺的色彩,用金色画山林和太阳,用大红画底色,用黝黑来点缀动物的眼睛和身体,最终创作出一部造型质朴、童稚天真、色彩浓郁的中国风佳作。强烈单纯的色彩附着在高度凝练的造型上,又有当代流行的“扁平”画风,非常有现代感。

    剪纸的运用已经成为图画书创作者郁蓉的标志性风格。她的图画以剪纸为主,背景再辅以铅笔、淡彩的综合技法,拼贴的视觉语言有着丰富的层次和质感,传统与现代兼具。从《云朵一样的八哥》(白冰著)、《夏天》(曹文轩著)、《我是花木兰》(秦文君著)到《李娜:做更好的自己》(阿甲著)、《脚印》(薛涛著)、《寻找声音的女孩》(殷健灵著)、《你看见喜鹊了吗?》(戴芸著),郁蓉用剪纸来造型越来越流畅和自由,色彩运用愈来愈大胆明艳,刀的钝感与纸的薄脆相互作用,使角色和事物的外形轮廓显得简洁、锐利,既展现出民间艺术原始的纯真力量,又充溢着当代艺术中平面简约的表现力。

    创作者们的探索不止于此。唐亚明著、于虹呈绘的图画书《梁山伯与祝英台》使用了中国皮影戏中镂刻出人物、景物剪影的创作手法,结合敦煌壁画、徽州木雕等传统艺术的构图、造型方式,将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描绘得古雅、绮丽又绚烂。常立与陈露合作的《百鸟衣》用古代绢本设色工笔画的绘画方式,精工细制,在构图和色彩的处理上又不乏现代平面的审美意识。西雨客的《天上掉下一头鲸》用青花瓷作为媒材,蓝色调的画面均为烧制而成的青花瓷板画,与自然中的生命这一主题结合得天衣无缝。

    当今的中国,正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阔步前行,网友形象地称之为“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艺术是时代的镜子,图画书作为一种艺术载体,自然不能置身事外。为此,著名童书出版家海飞发出了倡议:“中国儿童文学要走向新时代的星辰大海。”中国的图画书要走向星辰大海,永远不能离开中国文化艺术的饶沃土壤和深厚传统。我相信,只要创作者将创作的根基,深深扎在中国的大地上,扎在中国的传统中,让作品由内而外散发出独有的审美意趣,中国原创图画书的道路会越来越宽广。

    (摘编自含含《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审美气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艺术需要进行当代表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B.用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编磬原件演奏和录制乐曲,我们听到了沉睡两千多年的中国古典乐曲《千古绝响》《欢乐颂》。

    C.在艺术课程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中融入中国传统艺术,注重传承质量,用精品艺术和项目为学生成长奠基。

    D.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壁画、唐三彩、剪纸等艺术,形式丰富多彩,为中国原创图画书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承传统艺术要创新传统艺术形式,中国图画书创作者郭振媛、朱成梁和郁蓉等人就很好地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

    B.传统艺术要吸引年轻人,就要主动适应年轻人的信息接受和审美认知方式,使年轻人乐于传承传统艺术。

    C.图画书创作者借鉴泥塑、剪纸、皮影等传统艺术形式,创作出具有传统美学意蕴和时代气息的作品。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传承与创新,但是它们论述的重点并不相同,材料二可以作为材料一的理论指导。

    【3】下列对材料一所表达的观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文化需要传承,我们有责任传承好传统文化。

    B.用传统艺术的流行表达方式,将传统文化转化成美育教育精品。

    C.结合时代条件,拓展传统艺术的美育价值。

    D.将传统艺术纳入学校课堂,激发青少年对传统艺术的热情。

    【4】简要说明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图画书作为一种艺术载体,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美育功能?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

    (2)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叹中,我们似乎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之怨在楚王是“终不察夫民心”的误解,在佞臣是“_____________”的中伤,在世俗是“_____________”的乱政,以此理气开源,后文再慨“困”叹“穷”,自是情到而文成。

    (3)《孔雀东南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托物比兴的手法,引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故事。

    (4)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枯黄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容颜憔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写出“无官一身轻”的轻松。

    ②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用“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日常游于园中,时时昂首远望的惬意情景。

    ③身临天高水阔、秋霞绚丽之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庄子《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

    ⑤《陈情表》中李密用“母、孙二人,________________,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道出母孙二人实难相离的苦衷。

  • 7、 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徒慕君之高义也。

    (3)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

    (4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6)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来抒发自己“归去”的喜悦,在《归去来兮辞》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同样的心情,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 9、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李白《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阁夜》中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及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无奈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比喻和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美妙多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5)王国维认为《苏幕遮》这首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哀郢二首(其二)

    陆 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 江湖自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附近。②徂岁:言岁月流逝。下阪轮:下坡的车轮。③章华:指章华台,楚国离宫。④“荆榛”亦作“荆蓁”,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说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了,接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光的流逝比作下坡的车轮。

    B.颔联紧承首联,由岁月轮转联想到人事代谢,感叹有很多像屈原一样被放逐的人,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

    C.颈联意境苍凉而悲壮,抒发了诗人心中那无法排解的报国无门的孤独、怨愤、惆怅、苦闷,深化了颔联的悲情。

    D.这首诗首联和尾联皆写景,遥相呼应,思路缜密,结构严谨;中间两联直抒胸臆,感情浓郁。情因景而发,主旨鲜明。

    2诗的尾联勾画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①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

    注释:①元元:善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B. 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C. 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D. 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面称帝”的“南面”,指坐北朝南之位,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理政时皆南向坐,故称居帝位或其他尊位为“南面”。

    B. “夫寒者利短褐”,中的“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服,其布用葛、大麻、兽毛等织成。“释褐”又可指去官,或辞官。

    C. “去收孥污秽之罪”中的“收孥”,古时,一人犯法,其妻子连坐,没入官府做奴婢,谓之“收孥”,也作“收帑”。

    D. “不借公侯之尊”中的“公”是爵位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论证结构清晰,第一段回顾历史指出秦统一天下是得民心、顺天意的,第二段指出秦失天下的根本原因,第三四段以秦二世为例,正反对比,突出秦二世之“过”。

    B. 选文与《过秦论》(上)比较,都指出秦的过失在于“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都为了使文章主旨鲜明,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而使用了对比手法。

    C. 贾谊作为士大夫,固然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为汉王朝出谋划策,但他却能客观认识到“民心”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农民起义的力量,这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好影响。

    D. 《过秦论》作为辞赋家的政论文,语言有辞赋特色,讲究铺排渲染,选文也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力,且句式变化多端,不显得单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2)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央视网消息:2018年1月8日清晨,云南昭通的雪也是越下越大,但是在这个零度以下的冬天,一张有温度的照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照片中的男孩子顶着一头风霜站在教室里,男孩衣衫有些单薄,头发、眉毛和睫毛上全部被冻出冰花,脸蛋也冻得通红。这个男孩叫王福满,被网友称为“冰花男孩”,是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家离学校4、5公里,需要步行1个小时左右来上学,而当天早上的气温是零下9度,也是期末考试的第一天,孩子在上学路上沾染了满头冰霜。

    顶着风雪,只为求学,男孩走着走着白了头,网友们笑着笑着却湿了眼。网友们一边鼓励男孩好好学习,一边开始自发给男孩捐助过冬物品,并且已经陆续送往当地的山区学校。

    如果你是其中的捐助者,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请你以捐助者的身份,给“冰花男孩”写一封信。统一以“捐助者”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