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12月23日下午,某中华名校元旦晚会精彩上演,整场晚会的表演美轮美奂,让人大饱眼福。
②元旦晚会上,退休教师粉墨登场,为大家表演了舞蹈《长征》。
③艺术组老师的美声合唱不瘟不火,叫好又叫座,吸引了台下一大群迷弟迷妹。
④这场晚会真是精彩纷呈!名校教师载歌载舞,名校学生献技献艺,至于哪个节目更精彩,却言人人殊。
⑤某中华名班的话剧节目《江的湖》斩获一等奖,剧中的江湖英雄,个个行侠仗义,危言危行,完美地诠释了真正的“江湖义气”。
⑥另一中华名班表演的歌舞剧《青春逐梦季》让同学们意识到,高中生活已到半程,吉光片羽,无处寻觅,剩下的时光更要好好珍惜。
A. ①③④ B. ②③⑥ C. ①⑤⑥ D. ②④⑤
2、下列对漫画寓意理解最完整、贴切的一项是( )
A. 只要不认为自己吃亏,别人也就没占着便宜。
B. 贪得无厌者,总为自己的丑恶行为找到借口。
C. 包容方显美德,宽厚则是你修养气度的体现。
D. 没有公平合理的分配,社会就没有和谐稳定。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妇与猫
【英】多丽丝·莱辛
她叫赫蒂,是与二十世纪同时诞生的。
她们全家,很不舒服地挤在伦敦当局盖的一座便宜公寓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严冬,她丈夫得肺炎病逝。她丈夫死时不过中年,现在她的四个子女都已是中年人了,只有一个女儿给她寄圣诞卡。此外,她在他们眼里并不存在。因为他们都是些体面的人,有家有业。他们总算是提起她的时候,就说她有几分古怪。她的儿女们,生怕她的吉卜赛血统,会以比老往火车站跑还要糟糕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她丈夫去世、儿女们陆续结婚离家以后,市政当局便让她搬到这座公寓里的一个小房间去住。有一天她看见一只小猫在一个肮脏的角落里发抖,她把它抱回了家。
这栋楼里生活的全部是像赫蒂一样的人。楼里面到处都是猫,市政当局终于派了个官员来,说要坚决执行有关饲养动物的规定。就这样,她离开了住了三十年,几乎占去她生命一半时间的那条街。她暂时安顿下来后,就又开始做起买卖来,那个小房间很快就像她以前住的那间一样,摊满了五颜六色的不同质地的衣物和装饰衣服的金属小圆片。她的买卖不错。
选举在即,政府准备安置像赫蒂这样的人。分配住房的官员来作最后的安排,赫蒂被安排到北郊市政当局办的一所养老院里去,“你不能把猫带去。”他机械地说道。
她想好了主意,她和猫一起蜷缩着,坐在离原来住的那所房子两个门远的一所空房子的门廊里,过了几夜。
大约两英里以外,耸立着三幢大空房子,在一个寒冷阴暗的黄昏,赫蒂和她的猫就在这个角落里安下了家。
猫总是蜷缩在赫蒂那硬邦邦的瘦骨嶙峋的老胳膊里。赫蒂近来感到心里很乱,提不起精神来,不过她认为这是因为在春天到来之前,她还面临着一段漫长的冬天的缘故。其实她是病了。
这时赫蒂已不再去想自己是个病人、生病的程度和生命的危险,不去想她活下去的渺茫希望。有时候她脑子还挺清楚,但是有时候她的思想是模糊不清的,她高声地说话,大声笑着。她甚至还匆匆忙忙地爬起来过一次,在破衣服堆里翻找一张四年前她那个好女儿寄给她的旧圣诞卡。她声音严厉而刺耳地向并不在场的四个子女说,她现在老了,需要有一个自己的房间,“我是你们的好妈妈,”她当着看不见的证人——老邻居、社会福利人员和一个医生的面,对他们大声喊道:“我从来没让你们缺过任何东西,从来没有!你们小时候我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你们!你们可以随便问任何一个人,问呀!问他们呀!”
猫蹲伏着望着她,它已经陪着老妇人度过三个夜晚了。她的头垂在胸前,密密的白发从大红色的毛线帽子下露了出来,遮住了那张由于充血而带上的具有欺骗性红晕的脸——这是冻昏过去以后的充血。她还没有断气,但是当晚就死了。
至于那只猫,后来给一位官员捉走了。他们给它打了一针,正如我们说的那样,“让它去安睡了”。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赫蒂对着看不见的证人说话的情节,表现了她对爱孩子却得不到回报的不解、委屈和抱怨。
B. 小说中老妇、猫象征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在社会中没有地位、尊严,甚至要遭到别人的迫害,作者为他们感到不公。
C. 文中的赫蒂老人,善良、顽强、能干、爱子女,但面对逼她搬家的市政官员,却不敢反抗,可见她性格中又有十分懦弱的一面。
D. 文章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将伦敦社会底层的老妇人与猫的悲惨生活描绘了出来,从而将英国社会的世态炎凉及当时社会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作者冷静的现实主义批判风格。
【2】文章中多次出现的 “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获得快乐其实很简单,把自然美景当作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朋友一同享用。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刘裕住过的地方如今却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2)雾失楼台,月迷津渡,________________。(秦观《________·郴州旅舍》)
(3)王维《终南山》中描写终南山雄伟气势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履至尊而制六合,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2)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3)读诗可以怡情,读李白的《行路难》,从中涵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乐观与自信。
(4)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和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梦回往事,伤心哭泣而满脸泪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八字,写出了曹操儒雅豪迈的气概。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以“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谪居巴山楚水已久。
8、补写出下面名句的空缺处。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后主,也是劝谏后人不要看轻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9、(1)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2)塞上长城空自诩,_______________ 。
(3)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可怜春半不还家。
(5)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7)______________,天涯霜雪霁寒宵。(8)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11分)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1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12分)
登扫叶楼记 [清]管同
自予归江宁,爱其山川奇胜,间尝与客登石头①,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以俯观江流之猛壮。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或有邀予登览者,辄厌倦,思舍是而他游。
而四望②有扫叶楼,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辛酉秋,金坛王中子访予于家,语及,因相携以往。是楼起于岑山之巅,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来,落木齐下,堆黄叠青,艳若绮绣。及其上登,则近接城市,远挹江岛,烟村云舍,沙鸟风帆,幽旷瑰奇,毕呈于几席。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
凡人之情,骛远而遗近。盖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矣;近则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予之见,每自谓差远流俗,顾不知奇境即在半里外,至厌倦思欲远游,则其生平行事之类乎是者,可胜计哉!虽然,得王君而予不终误矣,此古人之所以贵益友与。
【注释】①石头:指石头城。本段中钟阜、芙蓉、天阙均为山名。 ②四望:四望矶,山名。
【1】作者说“思舍是而他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1分)
【2】划线句“登石头,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以俯观江流之猛壮”在文中的作是 __________。(3分)
【3】 对“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即使是乡间所认可的奇观胜景,又怎能超过这里呢
B.虽然是乡人都认为的奇观胜景,凭什么强加于人呢
C.即使是以前所认为的奇观胜景,又怎能超过这里呢
D.虽然是以前所认可的奇观胜景,凭什么强加于人呢
【4】作者写扫叶楼景色的观察顺序是先 ,后 。(2分)
【5】北宋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曾引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之叹,本文作者表达了对“奇胜之景”怎样的认识?试比较两者在写作意图上的差异。(4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我走过许多地方,有崎岖的,有平坦的;我阅读过不少故事,有寒冷的,有温暖的,……但没有哪一片土地、哪一个故事不值得我关注。”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4)书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