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台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位于眉山市的“三苏祠”园内廊庑相连,池沼掩映,竹木参天,殿宇轩敞,极具南国流风遗韵

    B.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让观众不错过每场比赛的观看时间,首都各大报纸届时将特别登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按图索骥

    C.迎面一声招呼,回头一处微笑,其实温暖早就在我们身边了。只是它像水气一样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浑然天成而不觉了。

    D.网络新病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也考验着你我的心理素质。

     

  • 2、根据文意,将下面几个句子填入文中画线处,顺序最合适的一项是(     

    止之时义大矣哉!止有两义:有止而止者,行而止者。止而止者,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如蹇之险而止,如蒙之坎而止,止其时也。行而止者,谓行其事也,所止者,理而已,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此即止其所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观之,止之为义,非特专主辞禄去位,闭门却扫,与夫高蹈远引,遁世无闷之谓也。

    ①既不失其时②当行而止③又皆得其所④当止而止

    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儒家礼教与古代服饰着装

    历史上,儒家礼教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服饰着装为其表现形式之一,它成为了承载儒家伦理道德教化的载体之一。

    首先,传统服饰着装体现君子道德。儒家礼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古代形成了一系列贵族男子服饰的规范,像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等,为君子传统服饰的基本准则。以其中最典型的冠来说,其穿戴方式相当严格。一般规定古代男子二十岁行隆重的冠礼,并且冠是士以上阶层的身份标志,一般情况下不能免冠。另外,从服饰配件中的玉来说,古人之所以做到古之君子必佩玉以及君子无故玉不去身,首先是因为玉本身所折射出的君子品德,就连在佩戴玉的方式上也必须做到君在不佩玉,左结佩,右设配,居则设佩,朝则结佩。说明中国传统服饰从服装到配件甚至到穿戴方式,都注重体现君子的品德。而穿着奇装异服在当时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受到严厉谴责和禁止。

    其次,传统服饰着装体现妇女道德。服饰自古以来就与妇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儒家礼教决定着妇女的穿着。西汉,董仲舒利用阴阳家的神学观,提出了他的三纲之理:君、父、夫为阳、为上;臣、子、妇为阴、为下。这一观点奠定了儒家男尊女卑三纲五常伦理思想,礼教成为真正束缚妇女的绳索。妇女所着服饰体现着严格的贞操观念。古代妇女无论春夏秋冬都必须穿三重衣,并且还必须做到不露肌肤,不显轮廓,目的是为了掩饰形貌曲线,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境界,这在秦汉时期的深衣服饰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儒家礼教所主张的男女不通衣裳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等规定又进一步明确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尊卑之分。另外,礼教文化用女红将妇女约束在狭小封闭的生活圈子之内。也正是因为这所谓的女红美德,才形成经久不衰的七月七日乞巧风俗。而这种女子的从属地位及古代妇女文化、女红文化是形成缠足的直接原因。

    最后,传统服饰着装体现忠孝道德。中国历代章服制度中都有一些服饰被直接赋予忠孝的意思,如明代的忠靖冠服,崇祯时为百官燕居时用,取其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义。清代的忠孝带是挂在腰上的帉,为阔而短的带子。读书人一入宦门就要佩忠孝带,它的用途说法不一,其中之一是说使用于皇帝赐死自缢用。清后期在带上绣忠孝二字,使官吏们时刻不忘忠孝。另外,在忠孝礼教道德思想中,又以善事父母为孝道中的大事。表现在服饰上,包括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保护身体,第二种是着装不违反孝道,第三种是饰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蓄发束发是中原民族长期形成的习惯,成为中原文化的标志之一,断发、披发、髡发都被视为蛮、夷等,髡发还被看成是一种带有羞辱性的刑罚。清朝初年满族强迫所有汉族男子剃发,当然也就引发了许多悲壮的事件,忠孝思想的根深蒂固可想而知。

    (节选自《儒家礼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服饰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中国古代君子有他们的一套服饰着装准则,其中在冠的穿戴上体现尤为突出,平时不能随意免冠。

    B.玉细腻莹和,折射出君子品性。为了表现自己对君子品德的持守,古人对佩玉非常讲究,在佩玉时间和方式上都有严格要求。

    C.董仲舒借助神学观提出了君父夫为阳、臣子妇为阴且贵阳贱阴的三纲观,儒家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基本趋于成形。

    D.中国古代女子自小学习女红,并把它作为一种美德,在这种欲求的推动下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特有的一个女性节日——乞巧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是先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可以看出古代贵族对孝道的遵从,以及其在儒家礼法影响下的自律意识。

    B.秦汉以前,儒家礼治思想已基本形成,但其对妇女的思想与言行的约束力还并不强,妇女服饰上的礼教思想也体现得并不很明显。

    C.古代妇女文化指的是古代女子为掩饰形貌曲线而穿着严密遮蔽的服饰,并且出门必拥蔽其面,从而形成的一整套习俗及内含其中的儒家礼制。

    D.剃光头发作为一种带有羞辱性的刑罚,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古代中原民族对作为中原文化的标志的蓄发束发行为的自觉坚守。

    【3】根据原文内容的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劳动者劳作时随意地袒胸露背,除了是因为劳动所需之外,还因为他们受儒家礼教文化影响很小。

    B.秦汉时女子要求着深衣服饰,它因被体深邃而得名,其对衣服的层数与严密性都要求很高,突出体现了儒家所谓的妇德思想。

    C.明代要求官员朝堂内外须着忠靖冠服,提醒官员常思尽忠补过;清代要求官员开始做官时就必须佩带忠孝带,让官员时刻不忘忠孝。

    D.清初剃头令一下,江阴人为誓死捍卫颅上发而起义,守城近百日,近七万人战死,足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孝道思想影响之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2)坦然面对贫苦是一种境界,明代宋濂在求学过程中就达到了这种境界,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用“ 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他达到这种境界的原因。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

    (4)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比手法写游人和自己不同的乐趣,从而表现自己“与民同乐”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离骚》进行评价时,以《诗经》中的篇目评价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但是最好不要让爱好主宰自己的人生,在《伶官传序》中,欧阳修为此提出了自己的忠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但从思想上愚弄人民,从力量上削弱人民,还利用自己的亲信四处布防、盘查百姓,相应描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时刻把老百姓的生活挂在心头,《离骚》中他伤心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鞠躬尽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备受历代爱国诗人推崇,有很多诗句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怀念,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规”这一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大多带有浓重的悲凄感,营造了伤感的氛围,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继房屋满地,有不少官宦人家之后,还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继续强调南昌的繁华富盛。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中进入神仙世界的李白首先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把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叹惋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融为一体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2)杜甫在《蜀相》中,诗人以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用夸张手法写山势高险,枯松倒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海潮》中总写西湖湖山秀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_____________

    (4)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分明怨恨曲中论。

    (7)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则何如?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9) ____________,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_____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惊残:惊醒。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开头茅檐人静等三句有什么作用?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挺,雍州万年人,隋民部尚书冲子也。武德中,累迁太子左卫骠骑,太子遇之甚厚,宫臣罕与为比。及太宗在东宫,征拜主爵郎中。

    贞观初,王珪数举之,由是迁尚书右丞。俄授吏部侍郎,转黄门侍郎,进拜御史大夫,封扶阳县男。寻改授银青光禄大夫,兼魏王泰府事。时泰有宠,太子承乾多过失,太宗微有废立之意。中书侍郎杜正伦以漏泄禁中语左迁,时挺亦预泰事,太宗原之。寻迁太常卿。

    初,挺为大夫时,马周为监察御史,挺以周寒士,殊不礼之。至是,周为中书令,太宗尝复欲用挺在门下,周密陈挺傲狠非宰相器,遂寝。十九年,将有事于辽东,择人运粮,周又奏挺才堪粗使,太宗从之。

    挺至幽州令燕州司马王安德巡渠通塞先出幽州库物市木造船运米而进。自桑乾河下至卢思台,去幽州八百里,逢安德还曰:“自此之外,漕渠壅塞。”挺以北方寒雪,不可更进,遂下米于台侧权贮之,待开春转运,度大兵至,军粮必足,仍驰以闻。太宗不悦,乃遣繁畤令韦怀质往挺所支度军粮,检覆渠水。怀质还奏曰:“挺不先视漕渠,辄集工匠造船,运米即下。至卢思台,方知渠闭,欲进不得,还复水涸,乃便贮之。又挺在幽州,日致饮会,实乖至公。陛下明年出师,以臣度之,恐未符圣策。”太宗大怒,令将作少监李道裕代之,仍令治书侍御史唐临驰传械挺赴洛阳,依议除名,及前军破盖牟城,诏挺统兵士镇盖牟,示渐用之也。挺城守去大军悬远,与高丽新城邻接,日夜战斗,鼓噪之声不绝。挺不堪其忧,且不平于失职,素与术士公孙常善,乃与常书以叙所怀。会常以他事被拘,自缢而死,索其囊中,得挺书,论城中危蹙,兼有叹怅之辞。太宗以挺怨望,谪为象州刺史。岁余卒,年五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挺至幽州/令燕州司马王安德巡渠/通塞先出/幽州库物市木/造船运米而进。

    B.挺至幽州/令燕州司马王安德巡渠通塞/先出/幽州库物/市木造船/运米而进。

    C.挺至幽州/令燕州司马王安德巡渠通塞/先出幽州库物/市木造船/运米而进。

    D.挺至幽州/令燕州司乌王安德巡渠通塞/先出幽州/库物市木/造船运米而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德,是唐高祖李渊的年号,也是唐朝的第一个年号。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B.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长官称为吏部尚书,掌管朝廷各类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C.县男,爵名。晋代伯、子、男皆封以县,称县伯、县子、县男。其后,历代多沿置。

    D.太宗,庙号,源于商朝,后有中止,西汉又恢复,一直到洁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挺出身官宦家庭,颇得赏识和重用。他的父亲是隋朝的高官,太子待他很好,宫臣很少能和他相比的。

    B.书挺对人不礼,遭同僚报复。他任御史大夫时,对监察御史马周很不礼貌,等皇帝想在门下省起用书挺时,马周秘密上奏说他为人傲慢,没有宰相器度。

    C.韦挺历任多种职务,既有文职也有武职。他在朝中担任过尚书右丞、黄门侍郎等职,也曾有过率军运粮镇守城池的经历。

    D.韦挺因率军运粮一事惹得皇帝大怒而被除名,后好友公孙常抱怨对于失去职位的不满,太宗认为他心怀怨恨,将他贬谪为象州刺史。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书侍郎杜正伦以漏泄禁中语左迁,时挺亦预泰事,太宗原之,寻迁太常卿。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实现理想,要有不凡的人生,必须敢于为实现理想而经历艰苦的磨砺,在磨砺中重生,塑造一个新我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