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聊乘化以归尽 乘:顺随
B.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危险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D.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怙:依靠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
B.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C. 尝与汝登高山
D. 卫有恶人焉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湖鱼馆
红墨
这是一部小说,没有封面,不知小说的题目。说的是一位少年阴差阳错的原因离开了山村,离开了青梅竹马的少女——英。少年阴差阳错遇上好多武林师傅,被迫学到多门武林绝技,成了江湖第一武林高手。少年成了英俊青年,他回到山村寻找英。英早年离开了山村寻找他……
红墨被瞌睡虫蚕食,趴在小说上睡着了。一觉醒来,不见了小说。妈,小说呢?红墨妈刚准备出门上班,她是保洁员。红墨爸死得早,红墨又天天写小说,三十多岁了还不愿意娶妻。红墨妈每月不到三千元的工资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红墨说,妈,咱俩不着急,等我出名了,让您过上好日子!
妈问,啥小说不见了?红墨说就是我睡着了,压在我胳膊下的小说。它又没翅膀吧?飞不了。妈说,再说,你自己写的小说,就算找不着,可以重写呀。
我自己写的?我自己写的怎么不知道小说的题目?也没有署名作者红墨呢?也许真是我自己写的——写到村人告诉回乡的青年,英早年离开了山村寻找他……自己睡着了。红墨一直用方格纸写作,一个标点占一格。
你自己找找,妈要赶时间。红墨妈开门关门。
倘这部小说真是自己写的,待完稿、付梓、改编成影视,红墨不出名都难。四处找,都没有。满身尘土的红墨还检查了关闭的窗户,有翅膀也飞不出呀。
村人看见红墨抡着大铁锤砸一块庞大的岩石,问,你砸岩石干嘛?红墨答,找书!村人奇异,书在岩石里?这红墨写小说写成了神经病。
大铁锤的长柄由竹片合成,软软的,呼呼生风。红墨的虎口渗出了血,庞大的岩石渐成碎石。没有小说。房间里找不到小说,红墨托梦,小说在这块岩石里。
红墨爬上高高的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几只雏鸟张着嫩黄的小嘴吱吱叫。红墨小心拨开雏鸟,没有小说。谁说小说在鸟窝里?雏鸟惊惶的叫声引来爸妈。雏鸟的爸妈一齐向红墨攻击。红墨喊,我没有伤害你们的孩子,我找自己的小说。这里只有小鸟,没有小说。声音尖细,许是雏鸟的妈。神经病!声音粗哑,许是雏鸟的爸。我不是神经病,我是小说家!红墨申辩。啄死他——雏鸟爸妈一齐啄红墨的头。红墨惨叫着从树上滑落,头上几个创口,衣服被划破,摔倒在地还翻了几个滚,晕乎乎站起来往家走。
怎么走不到家呢?红墨竟往大山深处走。见到几间竹寮,几辆轿车。有男男女女从轿车里出来,看见红墨发间沾血、衣服撕破,怪怪的眼神瞟了他几眼,径直走进竹寮。红墨尾随。竹寮门口挂一牌匾,上书:江湖鱼馆。馆内设二桌,无虚席,有一位穿着古典、相貌清丽的女子像一条鱼游弋其间。女子见红墨,移步过来,从头至脚缓看,浅浅地笑,问,吃鱼?红墨摇摇头又点点头。有预约吗?不知哪位顾客问。红墨答,没有。众顾客哄笑。女子抓红墨手臂出竹寮,站牌匾下,依然浅浅地笑,说,吃鱼,要预约的。红墨说,我不吃鱼。那你来干嘛?红墨摇摇头。你哪儿的?红墨闭上眼睛,似乎头仍晕乎,再摇摇头。你是谁?红墨还是摇摇头。女子说,我这儿正缺种蔬菜的,十天后,我烧鱼给你吃,预约需十天。
女子是“江湖鱼馆”的老板娘,男厨师是她雇佣的。厨房通向宴间的门从来关着,烧煮好的菜肴从窗口递出。顾客能从窗口瞧见厨师,他一手颠勺,一手卷握着一本书,封面包着油腻腻的黑色膜。顾客说,那是菜谱,祖传秘籍,难怪鱼烧得“天下无双”。
十天后的夜餐,老板娘只摆了一桌,宴席散去后,老板娘让厨师烧了一条鱼给红墨吃。红墨夹筷一尝,果然“天下无双”。
老板娘陪着红墨吃鱼。你看过雷默的小说《大樟树下烹鲤鱼》吗?老板娘问。红墨当然看过。这篇小说写的是,大樟树下的那个老板,每餐只接待两桌客人,每桌只做一条鲤鱼。每杀一条鲤鱼都要剜下一颗眼珠子,储在一个玻璃罐里。某天,倒出来一看,把老板吓呆了。不烧鱼了!老板就关门歇业了。
我是学他的。老板娘说,我开“江湖鱼馆”并不是为了赚钱,我在等一个人……
红墨好奇,等一个人?
而且我并不认识他。老板娘说。
他一定会来?
一定。
那他认识你吗?红墨问。
老板娘却转移话题,明天厨师回老家,你替代他做厨师。
我?做厨师?红墨说,我不会烧鱼。
你只要看那本书就行。老板娘说。
红墨想起厨师手里的那本菜谱。
厨师走了,老板娘把菜谱交给红墨。红墨剥开油腻腻的黑色膜,封面上赫然写着——
江湖鱼馆
红墨 著
你就是……红墨豁然清醒。
我的名字叫,英。
(选自《当代人》2022年第4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墨一心想要通过写小说出名,三十多岁了也不愿意娶妻,体现了红墨对梦想的执着与坚守。
B.在文章结尾,红墨一直苦苦寻找的小说却变成油腻腻的食谱,这一构思让人感到新颖奇特。
C.文章开头写少年回到山村寻找英,英离开山村寻找少年,结尾处鱼馆老板娘竟然是红墨小说中的英,首尾呼应。
D.文中两次出现“天下无双”,预示着英和红墨会收获“天下无双”的爱情以及他会有“天下无双”的前程。
【2】下列对本文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丢书——找书——得书”为行文脉络,凸显了红墨在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艰辛的探寻。
B.“人鸟之战”的情节运用暗喻的修辞,比喻“自我”与外物的对抗,表现了红墨面临的创作及生存困境。
C.本文写了现实中红墨的故事和小说中少年的故事,两个故事相互并列但又相互交叉,充满了荒诞色彩。
D.小说中红墨先从梦境返回现实,再由现实踏入虚幻,可谓时空交错,文章虽短小精悍,却极富张力。
【3】分析本文标题“江湖鱼馆”的作用。
【4】本文作者红墨,被认为是“先锋派”的代表人物。他将自己的小说定位为“反常类”小说,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反常”的体现。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正确的择师标准。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蜀道难》中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作者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特有的清寒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取”与“用”形成对比,语气强烈,直接批判秦的“纷奢”。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________。
(2)在《大学之道》中,论说了“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说:_______ ,________。
(4)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5)___________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诗人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认为自己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具有强烈的自我觉醒意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描写与李白在《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地写其孤独情境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 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他归于田园后自斟自饮,赏看园中佳木的惬意时光。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秋日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的《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歌起首两句便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伤的基调。
B. “可堪平砌更堆墙”一句与李后主的“砌下落梅如雪乱”意近,都写出了落梅之多。
C. 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梅花当作“迁客”和“骚人”来写,颇具新意。
D. “偶粘衣袖久犹香”一句笔锋一转,写出了梅花的香气经久不灭,令人感慨。
E. “乱点莓苔”写出了曾经高洁的梅花如今却与莓苔为伍,表现出诗人的讥讽之意。
【2】这首咏梅诗是咏物诗的上乘之作,诗人却因此“一再被黜,坐废十年”,请结合诗尾联谈谈原因。
11、课内外诗歌阅读
(一)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屈原《湘夫人》选段)
【1】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选段是描写湘君在就等湘夫人未果的情形下依旧痴心一片地为她建造新房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挚诚向往。
B.选段中详细地描写了新房、新床和新庭院的布置情况,可以说是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由此充分烘托出了湘君的一片赤诚。
C.新房之中充满了芳椒、兰桂、辛夷、薜荔等香草,这既是对新房的点缀和装饰,又寄托了湘君自觉追求高洁的品性和修养的要求。
D.屈原诗歌中的香草意象和个中所寄寓的情感被之后的万千文人继承和发扬,比如柳宗元就曾写过“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的名句。
(二)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2】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令人感悟。
B.三、四句是说人生的命运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表面上,这是让人们放宽心胸,承认现实,其实内里蕴蓄着无限的辛酸与愤慨。
C.五、六句是说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再也不去歌唱《行路难》来抒发心中的感慨。
D.七、八句是说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言又止,不再多说什么。结尾两句一纵一收,一扬一抑,就把诗人内心悲愤难忍、起伏顿宕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三)
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②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清]袁枚《马嵬》
③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唐]李商隐《马嵬》
【3】对以上三首诗的形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首诗中,①诗为古体诗,由标题“长恨歌”即可看出为歌行体,②③诗为近体诗。
B.①②③诗均为近体诗。
C.①③诗为古体诗,②为近体诗。
D.①②③诗均为古体诗。
【4】对三首诗的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首诗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
B.在立意上,②诗认为李、杨二人的生死别离和民间的疾苦离情都值得人们同情。
C.在立意上,①诗第一句便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D.③诗在立意上别出心裁,把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
【5】对这三首诗的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②诗用“银河”来比喻夫妻离散。“石壕村”“长生殿”暗含两个典故。
B.“莫愁”多指美女,③诗最后两句意为作为帝王的玄宗还不如普通人家的丈夫能够保护自己的妻子呢!
C.《长恨歌》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长恨”题旨,给读者留下了袅袅清音,让人回味。
D.③诗和②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语句,用意也是相同的。
(四)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6】选出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 ( )
A.首句的“迟日”即快要落山的太阳。第一句写远景,一个“丽”字将太阳照耀下的锦江和岷山写的明媚多彩。
B.第二句是近景,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芳香的百草,清新的春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C.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南归的燕子正在轻盈的飞来飞去,繁忙的衔泥筑巢,显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情状。
D.第四句写江岸的沙滩被太阳晒得暖融融的,慵懒的鸳鸯睡在上面,享受这怡人的春光。
【7】选出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这首诗,前两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等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B.诗的后两句则是工笔描绘的特写画面。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闲适的慵睡则透出温柔的春意。
C.全诗虽然对仗不够工整,但却用语贴切、生动,音韵和谐,在杜甫诸多描绘春天景物的诗中,无疑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D.全诗既有全景,又有特写,从多种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明快、富有生命气息的立体春景图。
第Ⅱ卷
阅读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回答问题。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建中中,为辰、虔二州刺史。集五卷,今编诗一卷。
【8】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9】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人面临着极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佛系”成为了挂在大众嘴边的“热词”。其实古往今来无数人提倡及时行乐,“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可是这种人生态度和我们平时提倡的积极进取、奋勇拼搏、永不止步的价值观念似乎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议论文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