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乌兰察布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则刘病   B. 东犬西

    C. 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D. 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 2、下列各句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

    A.士不可以不弘毅

    B.诗可以兴,可以观

    C.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当代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9个来自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一个“孙悟空”,受调查的青少年对“孟姜女”“田螺姑娘”等民间文学中的人物知之甚少。这是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地位失落的一个缩影。

    民间文学以口头讲述为主要媒介。近二三十年,书面阅读与数字化体验的迅速普及,湮没了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生活现场。同时,信息社会中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创新,受众的审美意识也变得新奇自由,可传统民间文学的审美表达,往往以传承性和群体性为主,其走向衰落似乎是一种必然。

    一地一风,一风一俗。由乡音、乡俗和家乡故事传说而编织起来的童年记忆,必然产生浓烈的乡土认同意识和文化皈依情结,在人们心中孕育出“有底色的乡愁”。民间文学的传承实现了民间社会对文化同源观念的认同,培育了中国人极其重要的乡土意识。从大的层面讲,中国的民间文学,无不反映着民族友好、政治大同、社会和谐的中华文明主题;都对孔子、屈原等著名历史人物的思想品格高度认同;都有对牛郎织女、孟姜女等故事类型用各自的方式接受并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分散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族群众,正是通过民间文学的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中国民间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故事类型、叙事结构等,均被外来的新的文学系统挤压,尤其儿童成长初期所接触的故事几乎全是西方文本——白雪公主替代了田螺姑娘,奥特曼替代了葫芦娃,小红帽替代了阿凡提。长此以往,当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民间文学中的人物逐渐陌生以至淡忘之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将如何在下一代人中传承?我们要深度发掘中国民间文学的智慧资源,理解中国民间文学关于善良、勤劳、奉献、和睦、友爱、正义、协作等价值观的叙事模式,逐渐增强人们接受本土智慧资源的信心,从而实现让民间文学重回日常生活的目标。

    比如,可以中国民间文学资源为素材,开发原创游戏产品,让中国民间文学资源进入当代文化消费领域。最近几年,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就是很好的尝试。通过对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等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让这些故事里的经典形象重新立起来,既提供了新的文艺产品,又让传统民间故事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传统民间文学的传承多是口口相传,在失去原有传承场景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新的传承方式。在日本,《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都取材于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这些国外的文艺作品,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行了有效嫁接,找到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艺作品的转化路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传统民间文学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尤其要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化产业有效嫁接起来,那样传统民间文学才能凭借新的载体重新走进当代人的生活。

    (摘编自孙正因《留住民间文学中的民族记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中国青少年尤为喜爱海外动漫形象,而对本土民间文学中的孟姜女、田螺姑娘等知之甚少。

    B.口头讲述现场的失去、受众审美意识的变化以及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都是传统民间文学衰落的原因。

    C.民间故事是重要的童年记忆,它可能会产生乡土认同意识和文化皈依情结,孕育出“有底色的乡愁”。

    D.我国各族群众用自己的方式接受和传承民间文学,实现了对文化同源观念和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认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析了我国民间文学的发展现状、原因和意义,并提出了重拾民间文学的建议。

    B.文章以儿童成长初期所接触的西方文本为事实依据,阐明了民间文学回归的重要性。

    C.文章主要运用了事实论证的论证方法,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权威性,让文章通俗易懂。

    D.文章强调要还原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传承场景,让民间文学重新走进当代人的生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外来的文学系统的挤压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地位失落的重要原因,所以拒绝外来文学也是重拾民间文学的有效出路。

    B.日本的《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民间故事找到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艺作品的转化路径,要将它们引进中国。

    C.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对经典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拔高人物形象,开发新产品,使之进入当代文化消费领域。

    D.文中建议把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化产业有效嫁接,近期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有益的尝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写乐声,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真是构思奇特,形神兼备。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的谄邪作为,是屈原写《离骚》的原因之一。

    (3)《过秦论》中蒙恬驻守边防、击退匈奴后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古人自况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的表现手法叫用典明志。《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战士拼死作战,流血牺牲,而将帅却美人歌舞,纵情声色,贪图享乐。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用对偶句“____________”写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2)唐代陆龟蒙《离别》诗中的“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句意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____________”相近。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写出了诗人晚年漂泊他乡、疾病缠身的凄苦生活。

  • 6、补充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2)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4)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6)____________,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

    (7)《蜀道难》中写出山势高耸入云,旅者攀爬时无奈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杜牧以假设的手法告诫统治者如何做到长治久安,统治绵延千秋万代。

    (2)李煜《虞美人》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叹息故都华丽的宫殿应该还在,只是那些宫女的面容憔悴,是一种亡国之音。

    (3)《逍遥游》中,蜩与学鸠用自己飞行只能达到树的高度,有时或者还达不到,于是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质疑大鹏飞到九万里以外的必要性。

  • 8、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诗文原句。(选作其中4道小题)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余虽好修姱以羁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噫吁嚱,________!蜀道之难,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4)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5)乘彼垝垣,以望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

    (6)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7)烟柳画桥,_________,参差十万人家。___________,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2)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固守边境,把匈奴赶退七百余里,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贾谊在《过秦论》中最直接反应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过秦论》中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城上

    李商隐

    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

    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注】①有客:诗人在郑亚幕府充任幕僚,故自称“有客”。②无憀:无聊。③遽:传递官府文书的驿车。稽:迟延。天讨:朝廷对入侵者的征讨,此指对西北边地党项族的征讨。④地征:土地赋税的征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因感叹无所事事,诗人独自登上高城远眺,想要消散心中的无聊。

    B.颔联写景,描写沙洲上的禽鸟失去伴侣,树木在云彩掩映下留下淡淡暗影。

    C.尾联议论,通过写贾谊能在作赋论兵中游刃有余,表达其仰慕之情。

    D.本诗颇具李商隐的诗歌特点,触景伤怀,含而不露,寄托极深,颇有韵味。

    【2】请简要分析颈联的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浪亭记

    【宋】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以罪,无所归——废:罢黜,罢官

    B. 访诸旧老——访:询问

    C. 人固动物——动物:被外物所感动

    D. 非胜是而之,则悲而不开——易:轻视,看不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思得高爽虚辟之地,舒所怀——予爱而徘徊,遂钱四万得之

    B. 构亭北碕,号沧浪——积土成山,风雨兴

    C. 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 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身处北宋初期,因受朝中保守派陷害,被削职为民,带着心灵的创痛,流寓苏州。文章先叙写高爽虚辟宜居之由思得”“不可得而终于得之的过程。土居褊狭不能出气,这与其说是生理上的感觉,不如说是愤懑和抑郁的心理上的感觉。

    B. 孙承祐的池馆遗址,环境优美而僻静,深受作者喜爱。这一段写景,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真切地写出了被自然环境深深吸引的情态。而对具体筑亭之事,仅以构亭北碕一语带过;至于为何取名沧浪,则始终未予说明,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笔。

    C. 作者抒写他从这一佳地获得的情趣,极力渲染内心的舒坦自然,强调与大自然的息息相通,唯与鱼鸟共乐。这种极端化的追求,是作者心灵上对黑暗现实所作出的逆向反应,也说明政治打击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沉重印记。

    D. 文章清晰地留下了仿效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的痕迹,但作者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文字中融入了个人独特的体验,反映了自己的心态,特别是把大段议论引入文中,更显出宋人散文特有的理性风格。

    4“∕”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2)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阅读和翻译《共产党宣言》。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请以上述故事所传达的信息,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和阅读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除诗歌外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