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不都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此小大之辩也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而征一国者
C.云销雨霁 而莫之夭阏者。
D.小知不及大知 而御六气之辩
2、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铸就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B.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有体会,考试前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C.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D.居家学习期间,有的学生夙兴夜寐沉迷于网络小说而不能自拔,荒废学业。
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崔永元会赢得反转基因的战斗吗?
①转基因食品安全吗?这个原来属于小众的话题,在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自费拍摄反转基因纪录片之后变成了大众话题,无论在公开的网络平台上,还是朋友微信群里,挺转派和反转派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参与舌战的有科学家而更多是不涉及科学的普通人。作为一个普通人,你应该信谁?科学家还是主持人?
②就转基因问题,全球很多科学家已经相继工作了几十年,很多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对转基因食品上市前的安全性测试也有明确要求。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来自科学界的证据显示,已被政府容许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有已知的危害。有些国家,如美国,已经在逐渐开放转基因食品的市场。
③中国政府还未就此明确表态。与世界其他地区类似,相关行业的中国科学家大多是挺转基因的。一些研究转基因食品的科学家们面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迟迟不能商业化,显示出一种焦虑的情绪。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教授,在“全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期间说:“推动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转基因产业化发展不起来,则商业发展不起来,反过来对科研影响也非常大。”据报道,相关行业的 61 名院士还于 2013 年联名上书中央,支持转基因食物品种的商业化推广。
④而以小崔为代表的民间反转基因人士,却对转基因的推广疑虑重重。他们的疑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转基因不仅是科学问题,转基因产品的推广有巨大的商业利益。那么,科学研究是否被商业利益诱惑而失去其客观性?第二,转基因产品到目前为止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即使目前的研究显示没有明显害处,但对子孙后代就一定无害吗?第三,推广转基因的过程,应该如何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大家自己做选择,而不是让转基因产品无管制地涌入市场。
⑤我微信群里的朋友们,无论是“反转”还是“挺转”,基本属于理性派。其共同点是不否认科学家和主要大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严谨和认真,不轻信那些在微信里流传的转基因有害的言论,对诸多与转基因有关的“阴谋论”故事也大多一笑置之。□□□□□如往常一样,最近这场小崔与柯校长的辩论,并没有改变任何人的立场,反而让彼此阵营的人们立场更坚定。
⑥马克·吐温曾说:“历史不会重复,但有韵律”。回望科技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曾经占据科技庙堂的显赫科学结论被一次又一次推翻。远的来说,16 世纪科学革命就是以哥白尼提出日心理论体系为起点的。当时,地心说被认为是不可动摇的科学结论,而日心说出现后则受到了除了小部分科学家以外的全社会的抵制。最终,更多的科学观测逐步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让占据科学庙堂一千多年的地心说退出了科学舞台。近的来说,1939 年瑞士科学家穆勒发现 DDT 具有杀虫功能,随即被大量用来杀虫,很好地控制了疟疾和斑疹伤寒的传播,穆勒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DDT 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危害,1972年美国宣布禁止农业使用 DDT,1995 年联合国环保组织出台了一个倡议,禁止在全球使用包括 DDT 在内的污染性农药。
⑦科学是一个发现真相和接近真理的过程,阶段性科学结论不是终极真理。转基因是人类的一项重大创新,如果无害,它将造福子孙千万年,且社会多投资数年,进行更充分的研究,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而这种投资有限而收益无穷的非对称效应是极为明显的。另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对称性就是转基因消费者是普通百姓,万一转基因有害,那么受害者就是他们,而受益者却是把转基因商业化的企业和个人。由于这些明显而又极端的非对称性,政府更应该秉持中立,甚至采用保护消费者的立场,为转基因的商业化设立更高的门槛。
⑧从另方面来说,人们对重大创新的抵触情绪类似一种生理反应,犹如外来物侵袭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立刻紧张起来,调动大量的能量阻击入侵者。对于社会来说,像转基因这样的重大创新也是一种“外来物”的入侵,社会的“免疫系统”会调集力量群起而攻之,这种反应的源头是每一个个人对新事物的不理解、不信任、甚至恐惧的自然反应。人和社会的“免疫系统”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虽然有时会过度反应,成为对创新的阻碍力量,但很多时候它对人们是有益的。“新”并不意味着“好”,即使是“好”的创新,也不能让所有人都受益,而是在取代“旧”的过程中伤害部分人的利益。
⑨在这场辩论中,短期小崔不会赢也不会输,已经持有反转立场的人会坚定地跟他走下去。问题在于下一代,当携带旧观念的老一代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新一代将以崭新的目光来审视和接受新科技。那时,如果科研结果没有戏剧性的变化,小崔和追随者们的胜算并不大。无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人类发展是个单向旅程,科技创新一旦降临人间,就收不回去了。所有怀古的感慨、呼吁和争斗,都只是人类送别过去的浪漫挽歌。正如微信群里的一个朋友所说:“科技制造的问题,也只能用更新的科技来解决”。
⑩然而,科学家阵营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因为科研在继续,结果不能预设。因此,科学家和政府方面的精英阵营必须正视创新推广中的不对称性,对时间和历史有敬畏之心。即使科研结果一直支持转基因无害的结论,在这场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辩论中,掌握了前沿知识的科学精英不应该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向“愚昧大众”单向“启蒙”,这是一场科学家和大众在科研过程中双向互动和对话,科学家需要聆听普通民众的顾虑并从那里得到更多的研究问题而进行迭代研究,然后将研究结果向公众报告,毕竟他们既是科研结果的承受者,也是支付科研经费的纳税人。
【1】第⑥段加点词“韵律”在文中的含义是
【2】第⑥段在文中的主要作用是:
【3】第⑤段方框处应填入的语序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
(1)转基因产品和杂交农产品没有本质区别,厚此薄彼完全是非理性的
(2)而坚持反转基因立场的朋友认为这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大事
(3)当年照相机刚进入中国时,还有传言说这物件会把人的魂魄偷走呢
(4)不同的是,支持转基因的朋方则认为科学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不愿轻信有限的科学研究结论
A.(2) (5) (4) (1) (3) B.(3) (2) (5) (4) (1)
C.(4) (1) (3) (2) (5) D.(3)(4) (1) (2) (5)
【4】面对民间强烈的反转基因情绪,科学家和政府肩负的责任分别是什么?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没有寻觅到英雄遗迹,表达了物是人非伤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大鹏南飞,振翅击水,直上云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在《虞美人》中追忆过去,猜测宫中建筑和宫女们现在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默写。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7、(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子路、曾皙、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己管理一个国家,即便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情况,也能在三年里让百姓人人勇敢。
(3)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仅表示客不常来,还有古人不轻易邀请客人的意思,更见主客交情深厚。
(4)《燕歌行》中描写汉军被围后长期征战的士兵想象家中妻子悲苦断肠,自己徒然回首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一弦一柱思华年”两句以锦瑟起兴,引出对华年往事的追忆。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结束时的手法、琴声。
(3)“文章憎命达”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在《登高》一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时空两方面着力写出他的悲愁和孤独。
(4)《蜀道难》中,描写蜀道开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 ,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乐为伴的句子是 , 。
(3)王勃《滕王阁序》中写尽九月之景、有色彩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
(4)王勃《滕王阁序》写云消雨停、艳阳高照的景象的句子是 ,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岁 暮①
唐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嘉贞,蒲州猗氏人也。弱冠应五经举,拜平乡尉,坐事免归乡里。长安中,侍御史张循宪为河东采访使,荐嘉贞材堪宪官,请以己之官秩授之。则天召见,垂帘与之言,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雾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累迁中书舍人,历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为政严肃,甚为人吏所畏。开元初,因奏事至京师,上闻其善政,数加赏慰。嘉贞因奏曰:“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祐,今授鄯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万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上嘉其友爱,特改嘉祐为忻州刺史。时突厥九姓新来内附,散居太原以北,嘉贞奏请置军以镇之,于是始于并州置天兵军,以嘉贞为使。六年春,嘉贞又入朝。俄有告其在军奢僭及赃贿者,御史大夫王睃因而劾奏之,按验无状,上将加告者反坐之罪。嘉贞奏曰:“昔者天子听政于上,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谤,而后天子斟酌焉。今反坐此辈,是塞言者之路,则天下之事无由上达。特望免此罪,以广谤诵之道。”从之,遂令减死,自是帝以嘉贞为忠。嘉贞又尝奏曰:“今志力方壮,是效命之秋,更三数年,即衰老无能为也。惟陛下早垂任使,死且不惮。”上以其明辩,尤重之。嘉贞虽久历清要,然不立田园。及在定州,所亲有劝植田业者,嘉贞曰:“吾忝历官荣,曾任国相,未死之际,岂忧饥馁?若负谴责,虽富田庄,亦无用也。比见朝士广占良田,及身没后,皆为无赖子弟作酒色之资,甚无谓也。”闻者皆叹伏。
(摘编自《旧唐书·列传四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雾/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
B.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雾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
C.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雾/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
D.嘉贞奏曰/以臣草菜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雾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人,但体还未壮。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年纪。
B.官秩,指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秦汉时期,官的等级称秩,以“石”数区分。
C.开元,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D.奢僭,僭,古代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尤指用皇家专用的。“奢僭”指“奢侈逾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嘉贞才华出众,受到侍御史张循宪举荐,认为他的才能可以担当宪官。张循宪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
B.张嘉贞卑恭敬上,在拜见武则天时,自称草莱;上奏玄宗时说希望能够被皇帝早点差使派遣,即便是死也不害怕。
C.张嘉贞重视亲情,他请求唐玄宗把弟弟调到自己身边任职,玄宗把张嘉祐调到忻州为剌史,以示对他友悌的嘉奖。
D.张嘉贞为官清廉,虽长时间官居要职,却没有田产。他认为自己享受做官的福利,没有饿死冻死的忧虑,要田产没有意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反坐此辈,是塞言者之路,则天下之事无由上达。
(2)比见朝士广占良田,及身没后,皆为无赖子弟作酒色之资,甚无谓也。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根据要求作文心。
心安吟
邳雍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
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
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
这首诗充满谐趣,富有哲理,是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心境的真实写照。它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