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之二虫又何知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 我腾跃而上 风飘飘而吹衣
C. 木欣欣以向荣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 置杯焉则胶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2、下列各句中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云销雨霁 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B.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曷不委心任去留
C.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D.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爱
张炜
就在一个月前发生了一些争执,当然关于融融。因为远方的孩子完全出于好意,要送给我们一份出乎意料的“厚礼”。这实在是有点莽撞了,在没有征得我们同意的情况下。就提前定下了融融的事情,而且要故意给人一个惊喜:再有三十多天它就会出现在家里。
我们给吓了一跳。这是一件多么大的事情啊,这件事究竟有多么大,作为下一代人,孩子,肯定一点都不知道。马上在电话上拒绝:不行。我的口气坚决到不容置疑,可是已经有点来不及了。最大的麻烦是孩子难以理解:收养一只宠物真的有那么难?“你们看看就知道了,难道一点都不动心?真的没有照顾它的能力?”
“不是,而是,”我停顿了一下,“这种事从头说起来很麻烦的。”
“它是很省心的,绝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麻烦。”
我想告诉电话那一端:这不是麻烦与否的问题,而且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存在什么问题?”“存在……”我又一次停住了。我想如实相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我、我们,已经发过誓——决不再养动物了。
电话突兀地终止了。可是这件事情想要扭转已经很难了,因为一月后要来我们家里的这只猫,孩子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差不多是看着它长大的,并且在它一个月大的时候就取好了名字。在对方看来,要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要舍弃简直有点不可思议。我之所以没有说出“誓言”,是有些担心。这很容易被当成上一代人特有的矫情:这种事也要发誓?为一只宠物?
因为要谈的太多,反而一时讲不明白。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最后变成了不可挽回的事实。这件事情的深层原因,除了沟通的困难,或许还有另一个:我们内心深处也在挑战那个誓言,哪怕是尝试一下某种可能性也好;说不定我们也在盼望融融的到来。
我想说的是,正因为深爱,才要拒绝。有些可怕的经历不属于下一代人,那种独有的恐惧也就不属于他们。我犹豫着,想说:我们在这个地方的日子还不牢固,还不稳定,还有些不能确定的元素,总之还需要观察和等待一段时间。可是这些话我同样说不出口。
我能说出这几十年来,我们与它们一起经历了多少故事?不敢回忆,不愿回忆。我只能简明扼要地说:以后吧,当我们具备了起码的条件,能够确保它的安全,一切都太太平平的时候,一定会欣然而幸福地欢迎它们的到来。
事实上真的没有十足的把握。失去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我们也就不能拥有,更不能动心。这必须成为一个原则,必须横下一条心,坚定不移。
这样的誓言其实是几十年前立下的,而且不是自说自话,不是悄悄地隐在心底,而是在特别的时刻、由特别的人做过见证的。我说过,凡是誓言必得遵行,不然就会遭到报应。那种后果是任何人都承受不起的。可怕的是这几十年里,违背誓言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于是就有了疼痛彻骨的一些经历。在事后,在静夜,我会一遍又一遍地深究:为什么会遗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糟糕的事情?就这样,那会儿不仅忘掉了誓言,而且将其扔到了一边。总有侥幸心理,总想重新尝试。
这似乎是可悲的。最后,悲剧总是缘此发生,几乎没有什么例外。我将一再发现并证明:自己的生活是如此脆弱,个人的能力是如此微小。是的,我总是要愧对它们;我甚至没有能力让它们平平安安地过完自己短促的一生,而这又是最起码的一个条件。回头看,那种让人一时失去理性的原因,说到底不是一般的喜欢,而是爱,深深的爱。结果无论怎样担心和害怕,怎样提心吊胆,最后还是被这深爱所征服:紧紧地拥住它,一刻都不想疏离。就这样,它们再次加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
这次,我们拥住的是融融。
事已至此,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努力忘记所有的往事,让一切重新开始。我们要有这样的认知:时过境迁,现在是和融融在一起,一起享受崭新的生活。这是怎样宝贵的光阴,我们除了倍加珍惜,别无选择。只看着它的眼睛,一切便悉数得到满足,仿佛人生再无他求。
是的,在一个绝美的生灵面前,什么话都是多余的。
(节选自张炜《爱的川流不息》,有刪改)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把孩子要送来的宠物认为是出乎意料的“厚礼”,又是惊吓又是拒绝,其原因下文做了说明,形成了呼应。
B.“我”虽坚决反对收养融融,但最终还是接纳并喜欢上了它,是因为“孩子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差不多是看着它长大的”。
C.文章以第一人称“我”讲述事件,剖析心理,让人感同身受,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本文构思上很有特色,通过“我”心路历程的剖析,向读者娓娓讲述了“我”对融融从拒绝到接受再到深爱的经过。
【2】如何理解题目“深爱”的含意?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爱的川流不息》属于儿童文学作品的“大作品”。叶圣陶对评判儿童文学有两个最基本的标准:一个是真诚,一个是精致。这两个特点在文本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蜀相》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伟大功业。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宋武帝刘裕为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的雄浑气魄。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然免于行,“______________”;唯有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变化,“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无所凭借。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对上文描绘的赤壁壮丽风光进行了总结,“_____________”一句则开启了下文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追忆。
(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质问秦王朝为什么聚敛之苛却又挥霍无度。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烟波浩渺,与天相接,不见尽头的壮阔图景。
(2)《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广阔浩淼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子句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换,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深秋景物的特征。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3)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用比喻手法写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服饰的芳香和佩玉的润泽交织在一起,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减损。
(3)屈原《离骚》中,想到草木飘零凋谢,恐怕有才德、有作为的人逐渐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青春时光。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从字数的角度看,词的体式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依据这个规则,可以判断这首词就属于小令。
B.本词的最后两句,运用视听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突显了边塞特征,意境苍凉而又不失刚劲。
C.这首词描述的是北方边塞之地,由朔风、雪、画角、塞马等意象可知,这些意象营造出荒凉苦寒的氛围。
D.由“三更”到“残星”,即半夜到天欲曙,词人因边塞动荡不安,不能施展抱负而失眠,甚至流泪。
【2】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注:伶人——古时称演戏唱歌作乐的人为伶人。
北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前:在前面
B. 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怨恨
C.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D. 故方其盛也 方:正当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王临终之时,留给庄宗三支箭,希望他不要忘记三个遗恨。庄宗每次出兵都要带着这三支箭。
B. 庄宗由最初的意气风发终落得泪下沾襟的悲惨结局,充分证明了江山“得之难而失之易”的道理。
C. 庄宗俘获了燕王父子,杀了梁国的君臣,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告慰先皇,替自己的父亲完成了遗愿。
D. 作者欧阳修认为庄宗之所以会失败,全在于他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贪图享乐,最终被伶人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安慰》
——蔡仁伟
罐头告诉鱼
这里很安全
没有鲨鱼
也没有渔网
读了上面这首诗,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生涯规划周”主题活动,请在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写一篇辩论稿,参加本次主题活动之辩论比赛专场;
(2)写一篇倡议书,参加本次主题宣传活动;
(3)以学生“艾羽雯”的口吻,给诗歌中的“鱼”写一封信。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